分享

大钺|獠牙如花

 浮生偷闲 2020-05-10

器晤 总293 题





青铜时代的大钺,对文物知识略有了解的人并不生疏,它是王权与军权的象征。《说文》曰:“大者称钺,小者称斧。”又说“戉,大斧也”。钺之形状,较之斧更为宽大扁平。最有威势的青铜大钺在商代考古中多有发现,它形体硕大,纹饰也很神秘。

 

大钺之为青铜重器,由殷墟妇好墓的发掘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妇好墓中出土两柄大钺,人们看它过重在担心妇好如何掌握自如时,也注意到它上面铸出的特别纹饰。其中一柄铜钺,高39.5厘米,刃宽37.3厘米,重达9公斤。钺上铸出了“二虎食人头”的画面,这个画面与殷墟发现的司母戊鼎上纹饰类似,所以很受关注。我这次要讨论的并不是这个画面,而是在这画面下方的另一个构图,而这个构图其实是被许多研究者忽略了,常常是视而不见,或是见而不解。

 


商代铜钺及拓本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初次见到青铜大钺上的这个图案,觉得很象是一朵美丽的花。又找来一些大钺图片观察,也能见到类似的花朵。心里觉得很有点好奇,气势汹汹的大钺上怎么会装饰花朵呢?

 

那当然不会是花朵,只是有点像而已。很快就觉得找到了确定的答案,那花朵其实是猛兽类动物的口腔,是獠牙与内牙的轮廓构成为花朵似的外形了。前一阵刚刚做完了史前獠牙神像的研究,再有过去解构兽面纹的印象,认读起这大钺上的大獠牙来并不那么费神。

 

其实,大钺上这样的大嘴大牙,过去已有一些发现,但还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注意,对于大獠牙甚至还容易忽略,或者没有辨认出来。研究者中也会有注意大钺上的大牙图形的,不过公开发表的讨论并没不多见。我看到有一篇文字倒是提出了别致的认识,说那是嘴里吐出的舌头,它象征两条腿。这说法离题太远了,它真的是两颗大牙,与两腿并不相干呢。

 

商代青铜大钺,钺刃一般为圆弧形,有人或者形容为月牙形,弯弯的形状,一看就有锋利的感觉。月牙刃的大钺,还隐隐着带上一副牙口,尖锐的獠牙,似乎是寓意砍下一个头颅,有神在张口呲牙等着要吃将下去。

 

但未必就是这样的含义,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其他若干大钺的发现吧。

 

粗略检索一下,就发现了不少的类似大钺。先要提到的,是'亚长'青铜钺。此钺2000年在河南安阳花园庄东地54号墓出土,这一座墓中共随葬青铜钺7件,是出土青铜钺最多的殷墟墓葬。青铜钺大多铸造精良,纹饰也非常精美,有6件铸有'亚长'二字铭,表明青铜钺为亚长本人所拥有。

 

亚长当初定是一位显赫的人物,已经有人讨论过他的身份,这里不准备介入这个讨论,我们就单单说一下他的大钺。最大的那件亚长钺长40.5厘米,刃宽29.8厘米,重近6公斤。钺面正反均铸纹饰,纹饰构图繁复,对称分布着8鸟8龙8小龙。比较特别的是,“器身中部饰一向下张开的巨大龙口,口中饰一夔龙纹”。这大龙口可信,应当不是虎口,口中有一小龙,寓意不明。但是发掘者没有说明龙口中的两枚特大的獠牙。两枚獠牙非常尖锐,但造型又很艺术,如半片花瓣一般。在獠牙之间,连接着一列小牙,口腔的牙表现得很清晰。


商代“亚长”铜钺及线图
(河南安阳殷墟花园庄东地)


上述两件出自殷墟的大钺显示出宽窄的不同,但都见到值得关注的兽形大口和大獠牙。而且那兽形大口其实是不带兽面,只是一个大嘴的轮廓。

 

接着提到的出自郑州的商代两钺,也是有宽窄两式。郑州人民公园出土一件宽体铜钺,钺面铸侧视虎头纹,而且是用左右两侧面拼合而成,而不只是表现出一张大嘴的轮廓,两枚大獠牙显得比较粗壮。横看大钺纹饰会更清楚,虎面并不是纯粹的侧视图,是左右两个侧面的合成图,不同于常见的正视兽面构图。

 

商代铜钺(河南郑州)


另一件郑州博物馆收藏的窄体铜钺,也是铸有类似双侧面拼合成的虎头纹,张开的大嘴里有两枚大獠牙。


商代铜钺(郑州博物馆藏)

 

河南浚县发现的一件铁刃铜钺,也铸有双侧面拼合成的虎头纹,大嘴里不仅有上下大獠牙,还有一个大圆形穿孔。


商代铜钺(河南浚县)

 

河北藁城也发现过铁刃铜钺,同时也有一件铸有双侧面拼合成的虎头纹铜钺,镂空的嘴形显得很大,大獠牙和排齿形成的轮廓更像是一朵成型的花的样子。


商代铜钺(河北藁城)

 

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窄体铜钺,铸纹稍显粗劣,但构图仍为双侧面拼合成的虎头纹,嘴形显得并不宽大,但两枚獠牙却也很张扬。


商代铜钺(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铜钺也是窄体形,内顶有精致的绿松石镶嵌兽面纹,双兽面合成的大嘴里也出现了两颗大獠牙。

 

商代铜钺(上海博物馆藏)


又见到爱立信旧藏中有一件商代窄体铜钺,也带有精致的绿松石兽面纹,钺面大嘴里有獠牙,更有一条小龙纹,与前述殷墟“亚长”钺类似。


商代铜钺(爱立信旧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窄体铜钺,纹饰初看是常见的正视兽面纹,细审其实有两张嘴,共有4枚獠牙,显然也是左右虎头拼合而成。


商代铜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这让我们想到河南新郑望京楼出土的一件铜钺,钺刃长38.3厘米,高33.4厘米,规格仅次于妇好钺。钺身铸大兽面,兽面左右对称,其实也是由左右两侧视兽面拼合而成,所以也有两个口腔,各有一套牙齿,包括两对獠牙。


商代铜钺(河南新郑望京楼)

 

商代铜钺上的铸纹,偶尔也能见到单体侧视的龙虎纹,如陕西绥德的一件钺上就是一个全形虎纹,大嘴和大牙都有表现。类似铜钺它地也有发现,也饰有全形的虎纹,大獠牙也有明确表现。


商代铜钺(陕西绥德)


商代铜钺拓本(传世旧藏)

 

铜器上单体侧视的龙虎纹饰,是比较容易看明白的。那些正视的兽面,其实分单体或双体两式不同的构图,而且多是双体拼合而成。在铜钺上见到的大嘴大獠牙的画面,无论是繁是简,多数都是双兽侧面拼合的构图,并非是一个自然兽面。爱立信旧藏中有一件商代玉梳,梳面上有正视的阳刻大虎面,但它带有两个口腔,有两对大獠牙,正是一例这样的双体拼合图形。


商代玉梳(爱立信旧藏)

 

从安阳大司空出土一件窄体兽面纹青铜钺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双虎形合体构成大嘴的图形,大獠牙也表现得非常艺术。


商代铜钺拓本(河南安阳大司空)

 

这种构图创意的内在含义何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大嘴大獠牙的兽面,在商代铜钺上是一种特有的纹饰,宽钺和窄钺,风格一致。不用说,这大嘴大獠牙强化了大钺的威慑力,虎虎生威。

 

当然还有待解释的是,大钺那大嘴大牙中含着一条龙,又是什么呢?

 

大钺上特有的这类纹饰,当然并非为大钺所专有。值得提到的是四川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一件铜铃,铃面饰有动物纹,称为兽面纹铜铃。兽面有一双吊角眼,铃面外形其实是大张的兽嘴,装饰有满口大牙,重要的是有一对特别大的上下獠牙。


商代铜铃及线图(四川广汉三星堆)


这个构型其实就是借用了大钺上的创意,当然也揭示了铜铃的用途,这应当是警醒之铃,听到它的人也许感受到的不是悦耳之音,更多的应当是一种警示之音吧。


   



 -您的转发分享- 

就是对我们的赞赏



回复下列关键词可阅读相关内容

·

新论信仰饮食彩陶

玉器青铜器带钩玉琮汉画

国家宝藏海昏侯良渚巴蜀石峁


请点击标题阅读 “追踪信仰” 系列

1. 璧与“天”与“王”有什么联系?
2. 权力与信仰|一枚玉琮的故事
3. 倾听神的声音|龟甲占卜之由来
4. 神鸮时代|由红山文化玉鸮开说
5. 围观海昏侯|四神之外原还有神
6. 围观海昏侯|又见当卢现新神
7. 彩陶|鸟和鱼的邂逅
8. “饕餮”之问
9. 彩陶|人与鱼的传奇
10. 佛的微笑
11. 八角星之谜
12. 追踪信仰|从凌家滩出发
13. 阳鸟皇皇 负托金日
14.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来历
15. 西周玉印现四神
16. 申遗庆典|花山上的鼓舞
17. 玫瑰可曾盛开·上篇
18. 玫瑰可曾盛开 ·下篇
19. 中秋吟|今月曾经照古人
20. 文化符号|那猴,那鸟,那树
21. 图说|发现神的另一面
22. 图说|追溯良渚之旋
23. 天门兮广开
24. 发现中国凤
25. 阳鸟与神祖
26. 凤凰于飞
27. 凤鸟在四神中的角色
28. 彩陶|一条变来变去的鱼
29. 端午日的狂欢与忧伤
30. 看远古如何造出神模样
31. 谁发现了中国第一凤
32. 凤鸟之冠|从神界到凡间
33. 凤鸟的青铜时代
34. 楚凤|魂兮归来
35. 凤鸟|丝路传奇
36. 说玉|缠绵千年的龙凤因缘
37. 一只玉蝉在古蜀的轮回
38. 正反相生|史前阴阳互生图像例说
39. 与神对视|良渚旋目图像说
40. 汉画考辨 | 谁在伏羲女娲间
41. 良渚玉雕|神手玄机何在
42. 搜蟾小记
43. 方圆阴阳|商周龙虎纹另类解读
44. 史前造神运动中的三次艺术浪潮
45. 良渚|那颗古老的五角星
46. 二里头|绿松石龙虎之辨
47. 中国史前“旋目”图像认读
48. 彩陶|为心中的神灵绽放
49. 史前葬猪与原始宗教
50. 情感符号|合欢结考源
51.创世纪众神蛇身共享主题图考|上
52. 创世纪众神蛇身共享主题图考|中
53. 方菱额花|谁给谁贴的标识
54. 创世纪众神蛇身共享主题图考|下
55. 武装到牙齿的史前众神|上
56. 武装到牙齿的史前众神|下

57. 灵魂之色|拉萨曲贡涂红石器解析

58. 四神|良渚文化新体系猜想

59. 讲座|史前造神运动中的三次艺术浪潮

60. 讲座|人神之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