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肥胖人群患上糖尿病的概率为非普通人的4倍?

 俯卧撑18 2020-05-11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明确认定肥胖是全球最大的慢性疾病,并与艾滋病、毒药麻痹、烟瘾并列为世界4大医学社会问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肥胖的定义及标准

肥胖一般以体质指数(即BMI)来进行评判。

其计算公式是:BMI = 体重(kg)/[身高(m)]的平方。

中国人的体质指数在18.5—23.9之间为正常,24—28之间为超重,≥28为肥胖。

中国男性正常腰围应在85cm内,80—85cm之间为超重,85cm及其以上为肥胖;

女性的腰围则应控制在80cm以内,75—80cm之间为超重,80cm及其以上为肥胖。

(下面分享牟新博士之前讲过的一次课,以下为讲课后整理的内容)。

肥胖与限食疗法

只要讲糖尿病,就离不开肥胖,因为我们知道患糖尿病的病人有很多肥胖的患者,很多人体重下来以后,血糖可以得到一个非常好的缓解,就可以用很少的药物来控制血糖了。

有些人有误区:只要不吃饭,多多运动,就能够达到标准体重。

但是你看看有几个真正肥胖的的人,他可以通过饮食和运动就能达到一个长期的体重下降,许多人瘦了马上又反弹回去,还有些坚持不住,很快放弃了。

减肥这个话题其实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话题,肥胖的原因很多。

跟遗传有关系,父母双方胖的,小孩胖的几率明显升高。

和环境也有关系,现在学校里面很多小胖墩,尤其是北方,以前的小孩都不是很胖。现在环境里面有很多类似雌激素的东西,有些小孩吃了以后性发育会提前,有些小孩脂肪就会增加。

第二个就是热量摄取过多,每天食物的摄取量远远多于我们身体需要的量。

早上吃烧饼的油条的,然后工作坐一上午,其实你的消耗不大。

大多数饮食的摄入是超出了消耗的。现在有了电子产品以后大家都睡得很迟;另一个原因就是寿命的延长。这些因素我们统称做:环境因素。

还有一个就是遗传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下,结果就导致了能量代谢失衡,就变胖了。

即使把环境因素降到了最低,但是遗传因素是不能改变的,所以说要想减肥很不简单。

什么原因会导致肥胖?

出了遗传因素之外,后天的环境尤其是于生活方式有关的因素,是导致肥胖的比如说大份的提供高热量的食物。一顿饭,吃两个肯德基的汉堡,1000多大卡就进去了。

现在的职业体力活动很少。以前的工人都是要自己用手操作,现在的工人基本上都是用机器来操作,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静坐活动,还有看电视,看电脑,坐着办公,开会等等。

另外就是一些增重的药物引起,睡眠的减少等等。

很多抗过敏药、避孕药,抗癫痫、抗焦虑症的药物都会增加体重。胰岛素就是一个增加体重的药物。

肥胖还与下丘脑的食欲中枢,以及人的大脑及胃肠道都有关系,也不是想象中的简单的一个疾病。

比如说一个人有段时间努力了,从一百公斤减到八十公斤,觉得非常满意。过一段时间,可能体重又反弹回来了。

第一次减肥用了一个月,第二次减肥可能要用半年,第三次可能就减不下来了。

为什么呢?因为人体产生了一个自我保护机制,大脑不知道你在减肥,它以为你在挨饿,以为你遇到了饥荒年代,所以就会开始调控我们的新陈代谢,降低新陈代谢的速度,他为了保证你能够生存下去。

所以说在减肥的过程中,要和人体下丘脑的这些原始的食欲中枢做对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肥胖会有哪些危害?

人体器官有很多黄色的细胞,这就是脂肪细胞,脂肪细胞细胞核非常小,外面就全都是油。

在青少年的时候,脂肪细胞可以增生可以分裂,过了青春期,脂肪细胞数量就不变了。

那为什么有些人胖有些人瘦呢?是因为胖的成年人脂肪细胞更大,就像一个气球。

回忆一下我们看到过的老外,一般都很胖,他们的脂肪都是堆在外表的,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往外生长,虽然体型看起来不好看。

但是如果你的脂肪细胞都堆积在一些器官上,在身体内部胖,他就像一个气球一样,越来越大,到一定的时间支撑不住就会破掉,破了以后,细胞里面的油脂就会出来。

大家会有什么感受呢?就像肌注(打屁股针)的时候打一些油性的药物,是非常痛的。而且脂肪细胞破掉以后还会诱发炎症,一旦引发炎症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所以最危险的肥胖就是肚子的胖、内脏的胖,我们的医学术语称作:中心性肥胖。最多的就是亚洲人。很多中国人称体重的时候,一看这个人不胖,一称一百八一百九。

过度肥胖以后会出现很多的问题会出现糖尿病会出现肝硬化、脂肪肝,会出现高血压,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以及关节炎。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不建议肥胖的人去参加剧烈的运动。你想象一下:顶着一两百斤的体重去跑步,可能体重还没有降下来,关节就严重损伤了,损伤了以后又要长期卧床,到最后可能还会出现食道反流等等。

所以说:肥胖会导致一些全身性的并发症。

简单介绍一下关于减重的药物,一个是奥利司他,一个是利拉鲁肽。

奥利司他的作用原理就是减少脂肪的吸收,起到一个减重的作用。

利拉鲁肽是做了心血管安全性的检查,在降糖的同时还可以保护心血管。

刚才我们提到,肥胖其实跟很多中枢有关系,不去跟食欲中枢对抗,单纯的管住嘴,迈开腿是没用的。

很多我们的认知都是要改变的,比如很多人认为好好吃药、监测血糖就没事了,不明白保护心血管的重要性。

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药物里面,只有两种药物在降糖的同时还具有保护心血管的作用,有些甚至会增加心血管的负担。

还有很多经过临床验证以后发现和我们想象的恰恰是相反的。比如以前我们降糖,我们追求将糖化降到百分之六点五以下甚至是六以下。

结果在07年同时出来三项研究,血糖降得越低死亡率反而上升了。很快美国将标准调到了7,我们国家随后也改了。

所以说很多的目标,所谓的合理的目标都是在摸索的过程中,经过大规模的临床验证,最后得出来不是我们想象的。

什么是限食疗法?

能量过多,会使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这些脂肪相当一部分会堆积在肝脏,引发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的葡萄糖合成功能失调。

为了调节葡萄糖合成,胰岛素在肝脏的浓度相应会上升,但由于胰岛素还有促进肝脏脂肪合成的功能,这会进一步加剧肝内的脂肪堆积水平,从而在肝脏内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糖尿病的发病。

而肝脏合成脂肪的增加,也会导致更多的脂肪输送到包括胰岛在内的全身各处,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会受到脂肪影响而下降,导致血糖升高,而血糖升高后,在代偿范围内又会导致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进入肝脏继续推动脂肪合成,随即更多的脂肪就会来到胰岛,胰岛内的恶性循环就出现了。

2011年英国学者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只需将每日摄入600卡路里热量的饮食习惯坚持两个月,就可使病情得到扭转。研究称低热量饮食可减少脂肪在胰脏中的沉积,恢复胰岛素的分泌,从而缓解病情。

六百大卡相当于什么呢?肯德基的一个汉堡,另外一天就什么也不能吃了。

这个600大卡包括了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量,也就是说一天吃了那个汉堡,剩下时间都要喝水,持续两个月左右。

结果发现很多在肝脏和胰腺沉积的脂肪消除掉了,很多胰岛素分泌开始增加起来,糖尿病开始缓解。

2017年美国学者研究发现,以极低热量饮食(只含有正常饮食中四分之一的热量)可以快速逆转小鼠的2型糖尿病。

这样可以降低乳酸和氨基酸向葡萄糖的转化,降低肝糖原向葡萄糖的转化率,降低脂肪含量,从而改善肝脏对胰岛素的反应。

极低热量饮食的这些正面效果在短短三天内就可以观察到。

Counterbalance研究中6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0.5~23年)停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后,接受8周的极低热量饮食(624 kcal/d),随后恢复等热量饮食(根据静息能量消耗确定),研究共观察6个月。

但这些研究都是在医院里密切观察情况下进行的,不是在家里所能做到的。

六个月以后发现,之前血糖基线是9.2,1周之后血糖基线是5.9,到了8周以后,许多人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已经正常了,正因为胰岛素分泌正常了,血糖也降下来了。

Taylor教授的团队在2015年开展了一项小规模临床试验,11名肥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接受1周的低卡路里饮食(800大卡/天)后,与糖尿病相关的各项指标都明显改善。

而将时间延长到8周的效果会更好,有7名患者症状完全缓解而且,患者也不需要长期忍受低热量饮食的痛苦,在症状初步缓解后按照指导进行健康饮食,就可以实现不靠药物控制血糖。

这就是最近这几年比较热的极低热量饮食法逆转糖尿病。

逆转不是治愈。通过动物试验和人的实验,都证明了极低热量饮食对于糖尿病控制的好处。

最近还有一种针对肥胖的人的饮食,叫生酮饮食。

三大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最容易导致肥胖,吃的肥肉再多不会胖,或者说并不是吃肥肉导致肥胖的,脂肪是肝脏合成的,我们吃进去的油脂都是会排出来的。

生酮饮食就是指每天碳水化合物限制在30-50克以内,一天一两,脂肪不限,蛋白质稍微控制一下,最后发现,很多人体重会下降,这就好比健身房的健身餐。

2017年 ADA将班廷奖颁给了在胰腺细胞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Domenico Accili博士。

他发现我们的胰腺细胞并不是死掉了,而是蛰伏起来了,当你血糖高的时候,可能这些细胞就蛰伏了,起不了作用,当你血糖控制的很好了,这些β细胞有可能恢复健康状态。

结语:如何远离肥胖

来自中国食品报的报道:肥胖与血糖和代谢有关。血糖起伏太大会让人感觉到饿,新陈代谢慢则让人肥胖。

控制体重最有效的措施是节制饮食,合理营养,遵循健康科学的饮食习惯。

当你身体没有食物需要消化时,新陈代谢就会下降,脂肪就会堆积,维持新陈代谢的效率是重要的,因此单靠节食是无法减肥的。少量多餐有助维持新陈代谢的效率。 

重点是你每餐的热量摄取不能多,而且总热量必须控制在需求范围内,这样才不会变胖,胃容量也会慢慢缩小,就能慢慢减少食量。

可以在吃饭前后吃热量不高的苹果、西红柿、黄瓜,再喝水,因为果胶(可溶性纤维)吸水会膨胀,就可延缓胃排空的速度,进而抑制食欲。 

全谷根茎类的食物如糙米、燕麦、麦片、荞麦、薏仁等,因为血糖生成指数(GI值)低,从代谢角度来看,会让胰岛素分泌降低。

如果纤维质够,饱足感也够,胃排空的时间拉长,胰岛素分泌就会较稳定,也就不容易产生饥饿感。

如果这些你都没法做到,可以配合拦糖虎来管理你的饮食。管住嘴,迈开腿,就成了减肥瘦身的必然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