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思思老师给冒冒同学上完语文课,给我发了这样一条信息: 赵老师呀,很想跟你分享我最近的一些感想,总觉得经常能在你这里得到理解。 这件事,这两天对我冲击一直很大。我最好的朋友,因为感情问题,去年在外留学期间一直自残,看到她手臂的照片,我真的受到很大的刺激。情绪的洪流真的很可怕,当一个人完全被裹挟,居然会对自己的身体,做出那么残忍的事。想着那么乐观的人,现在天天在妈妈的陪伴下看医生,告诉我,我有好好吃药,会努力变好。 我真的很难过,那么阳光的女孩,怎么会变成这样。我为自己的无能为力感到焦虑,心里不停地告诉自己,这就是无常,也好像更加坚定了之前的想法,如果我们没有持续,长久,认真地思考过自己生而为人的意义,没有思考过生命的价值,没有主动积极正面地去思考这个世界,那样的乐观也很容易被击溃吧,也没有办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 我其实也很情绪化,经常后悔,自己曾经因为功利心太强,只会盲目附和教科书的答案,思考太少。 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也许只是想说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也许是想说,希望冒冒在他的学习中,除了对寻求知识的热情,还要有对知识的警惕。 我们刚刚在讲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时,冒冒似乎觉得我讲的语调太欢快了,和我说,我不喜欢这种表达方式,觉得你不尊重作者。我觉得他好棒啊!多么有人烟味的小男孩,是呀,这就是冒冒,一直很能体察别人的情绪,很敏感,有时候十分招人疼。有时候我会为他细腻的情感感到惊讶,有时候也会很矛盾地想,要是冒冒不想太多,天天傻乐,是不是也很好..... 信息很长,赵老师却全文放出,为什么?因为,对于一个25岁的年轻女孩而言,这样的思考太宝贵了,即便对我,都受益匪浅。 因为疫情的缘故,最近反倒跟一些朋友走得很近,两三位年轻的朋友给我打来电话,都是女孩,20出头的样子,因为情感,事业的困扰,寻求倾诉,寻求理解,每次通话都一个多小时,每每放下电话,我都不由得陷入沉思。是的,39岁了,一个丈夫,两个儿子,十三年的婚姻生活,虽然忙乱,但小而确定的幸福,让我内心稳妥,就像远离了暴风雨的中心,在阳光下面,勤勉地忙碌。但是,13年前,我就是她们,情感颠簸,事业渺茫,对人生,对社会,对亲人,对自我,所有的认知都处于动荡之中,内心也充满了无助、迷茫和不确定。所以,每每和20多岁的年轻人聊天,每每去倾听十几岁的少年的倾诉,我都会有一丝警醒,就像一个站在岸边的人,看着兀自在水里挣扎的新手,重新唤回了我对生命的认真追索。我细细地想,我是她们,我们曾经的体验,际遇,感受如此相同,我又是怎样穿越暴风雨,走到今天的?是的,人生是不易的,又是无常的,即便39岁稳定如我,也未必知道明天生活又会掀起怎样的风浪,所以,身为一名母亲,我从来不喜欢什么所谓的快乐教育,让孩子开心快乐就可以了,把自己当做救世主,以为自己可以一手遮天,庇护孩子的幸福,在偌大的世界面前,我们就像一粒微尘,太微小,太渺茫了,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又太短暂了。所以,总有一天,你,我,他的孩子,都要赤条条,凭着双拳独自面对生活。即便是眼下,我们也无法全知全能地照料他们。所以,站在这个基点上思考,身为父母,真正能给予孩子们的又是什么呢?今天,赵老师就将我的思考带给大家,希望能够给予大家一点启发。在我看来,一个孩子要想长大之后,穿越人世的风雨,庇护自己,庇佑家人,造福社会,度过幸福而自由的一生,需要具备3个素质:很多人一谈起感性,就觉得是不好的东西,就是多愁善感的东西,是不必要的情感流露,这是我们对感性理解上的偏见。真正的感性,全面的感性,其实是对这个世界所有生命的敬畏之心,是能够将自己这一具躯体融入这世间万事万物之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合而为一的过程。记得小的时候,冬天的傍晚,我要跟我爸爸去田里盖席子,大棚温室里种满了黄瓜、青菜等蔬菜,所以,温室里要生火,温室外面要盖草席子,每逢这时,父亲在忙碌,我就一个人坐在温室的顶部,坐看夕阳,从圆圆的红红的一个太阳,慢慢地看着它一点一点,一点一点,消失在山的后面。这样的呆看,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冬日的傍晚,哪里都静悄悄,四顾无人,寂静当中的一个孩子,每每被自然的壮美,苍凉触动,心里生出无限的伟岸,这样的美,无法言说,却深植于内心。我想,我就是在这一个又一个呆坐静看中,体会到什么叫情怀的。所以,上小学后,独自回家的路上,穿越乡村一条条羊肠小路时,依然是沉静无人,可是我的内心却常常如汤在沸腾,每每想到自己的未来,就忍不住要笑,太急切要长大,握紧每一个创造自我的机会。21岁时一边读大学一边在外打工,历练一年有余,对工作的每一个流程都谙熟于心,忽然有一天,老板要把公司承包给个人,承包费一年5万。我当时蠢蠢欲动,却又好紧张,无数次掂量自己,行吗行吗,5万不少,我能赚出来吗?晚上在小饭店吃饭,饭店在放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记得是侯勇和许晴表演的,叫什么DA师,一边吃,一边看,一边信心一点点振奋,感觉自己浑身被燃烧,一定可以的,全力以赴,我一定可以想到更好的办法。大年初三就跑出家门到太原去筹备,结果,不用一年,一个季度我就带着团队赚出了5万元。回忆我的前半生,每每关键性的决策,都是感性的力量,我不用去想,只要凝神沉静,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好:想上大学吗?太想上了,想走的远远的,站得高高的,看到更广阔的风景。喜欢他吗?喜欢呀!跟这样的人过一辈子,一定很有趣。想去北京吗?想呀,当初没考进北京,现在,我们就自己走进北京去,用实力让北京留下我们。小感性,伤人害己,深陷自己的一点点小情绪,一点点小伤感,让自己越来越固执,越狭隘;而大的感性,就像这山川日月一般,让人沉醉,让人不舍,让人勇敢。因为有了感性,有了欲望,有了感觉,才让我们活得更像一个人,活生生的人。李玫瑾教授是研究犯罪心理学的专家,她曾经讲过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大概意思是那些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他们身上最缺乏的一个东西,是人性。不是说,要培养一个怎样怎样聪明的孩子,能考多少分的孩子,多能干的孩子,那都是后面的事,而排在第一位的是,我们先要培养一个有着充沛人性的孩子。因为有人性,他就能够感同身受,他就能够与这个世界上美的,善的,阳光的东西产生共鸣。所以,感性不足的孩子,我们要唤醒他的感性;很感性的孩子,我们要分辨这份感性是小感性,还是大感性。小感性要进行升华。升华成大感性,大感性才能庇护孩子,庇护未来。因为,从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没把这份苦难当做我个人的苦难,自怜自哀,我把这整个苦难,当做我们全家的苦难,屋子破了,漏雨了,我看到的是我弟弟,我妹妹,我爸爸,我妈妈,他们身上被淋湿了,我赶着去关照他们。后来,当我见了更大的世面之后,我把这份苦难,看做全人类的悲剧,因为我们的渺小,无知,狭隘,多少人在受着苦。如果不是这样的大感性,我想,我也会去自残,去跳楼。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同学呀。没有感性的人,要么是混混沌沌地苟活着,或者是斤斤计较地算计着,缺了觉知,缺了感同身受,缺了良知,缺了痛感,缺了快感,也就缺了生命的张力。我们不要去赶着消灭孩子的感性,而要培植这份感性,让它波澜壮阔。人的认知若是一个整体,那么,感性占一半,理性占据另一半。它们都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必不可少的通道,就像一束光一般,照亮黑黑的洞口。比如,新冠病毒一出来,有的人恐惧,大恐惧,怕得要死,有的人不当回事,看不见嘛,怎么会?这都是感性。因为病毒颗粒直径小于0.1微米,我们的眼睛看不见,它进入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感觉不到,耳朵听不见,它超出了我们的感官之外。存在不仅仅是我们能看见的,还有我们看不见,感受不到的东西。想到这一点,你开始使用工具,动用自己的知识、思维,对我们看不见的世界进行探索,对自己进行防护,这叫理性。我们不仅仅看见这个世界,听见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我们还可以动用我们的智力思考这个世界,探索到它的底层规律,抓住它表象背后的本质。比如,你看不见电,但你学习了物理,学了串联,并联,学习了电的知识,你就驾驭了电。比如,你看不见情感,但你学习了语文,通过一篇篇文章,一首首诗歌,你就觉知到了情感;比如,你不明白何为社会,但你学习了政治,学习了历史,你就明白了这个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底层的逻辑。所以,不学习,不思考,你就只凭你的眼看,耳听,手摸,还有心感受,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就是狭隘的,理解就是偏面的,就如盲人摸象。如果我们没有持续,长久,认真地思考过自己生而为人的意义,没有思考过生命的价值,没有主动积极正面地去思考这个世界,那样的乐观也很容易被击溃吧,也没有办法做一个情绪稳定的人。所以,我说,一个感性聪明的女孩子,遇到情感问题,唯一能够拉她出来的,是理性。不是沉浸进去,而是跳脱出来,俯视一下这段经历,像外科医生一般冷静地对它进行一番抽丝剥茧的检验,你才能从精神上,洞悉问题的本质,才有可能走出泥潭,解放自己。就像我们之前有一个高一的男孩,数学怎么学都只考到3、40分,家里条件很不好,孩子又很上进,19年暑假,妈妈给孩子报名了李波老师的“走心课”,感觉很好,秋季直接报名了“资优生进阶之旅”,期末考试,数学直接考到90多分。因为,大部分孩子在凭感觉学习,他们很少从理性的高度上驾驭过知识学习的过程;因为,大部分人都在凭感觉生活,他们从来没有深入到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的底层,思考过它的本质。通过学习,你学到知识了,要恭喜你,总比无知强;通过学习,你不仅仅学到知识了,你还学会了怎样动用理性的工具理解社会,理解人性,驾驭学习,改造外在世界,恭喜你,你很厉害!是的,我们都明白要好好学习,就是一拿起书就厌倦,就犯困;我们都明白要远离渣男,远离一段不健康的情感关系,但是,他一开口,我们就心软了;我们都明白孩子越叛逆,身为父母,越要保持冷静,总得有一个理性的人,驾驭局面,可是,事情一来,我们比他还冲动,血都顶到脑门上了,什么话都突突突往出蹦。我们不缺爱孩子的一颗心,关键时刻,为他去死都毫不犹豫;我们也不缺理性,否则,怎么在这个繁复的社会上生存?勇敢、正直、坚毅、耐性、恒心、沉稳、乐观、自制力、行动力......如果说感性和理性是飞机的两翼,那么,品质就是飞机本身;如果说感性是发动机,理性是操作系统,那么品质就是厚重的机身,就是构建飞机的每一寸材料。中国历来选拔人才,有德才兼备,但德为先的文化惯例,这德,不是狭隘的善恶之分,而是更广义的人性。各位父母,看到这里,请我们稍稍停一停,想一想身边的孩子,感性、理性、品质,这三大核心素质,底层素养,你着手在做的,是哪些呢?还是什么都没做,只是傻傻地在督促他学习,以为学校的课堂上有孩子需要的一切?在阳明教育的理解中,一个完整的,健全的,有能力驾驭自我与外界的人,这三者,缺一不可。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够从宏观上帮各位父母理清思路,明晰教育的方向。最后,报告大家一个好消息,李波老师筹备了好久的“小学走心课”,将于今年暑假正式开启,这是一份送给6-12岁的孩子们的礼物,也是送给我们冒冒憨憨的一份成长的礼物。要想走更远的路,就要做更基础的准备,什么叫打基础?我们将忠实贯彻阳明教育从立校之初,就建立的教育信念:人对了,学习就对了;学习对了,分数就对了。分数,是人的成长的副产品!来自李波老师的教育讲座
点“在看”实力支持“考试帮”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