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有一著名论断,乃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曾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因此,我们会常言汉赋、唐诗、宋词、元曲。 然,这并不代表唐无词,宋无诗,只是相对而言,宋词比宋诗的影响更大,地位更高。其实,宋诗的独特魅力是不同于唐诗所带来的骄傲和繁华,展现了宋朝文人独具一格的精神风貌。 苏轼的诗就十分具有代表性,可谓是清新雄健。他的一首《春宵》,开篇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但整首诗却少人能背。 知名度很高的那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可谓无人不知,但大多数人对它却只是一知半解,甚至是被世人曲解为“洞房花烛夜”,这反而背离了苏轼诗作的原意了。 那么,此诗究竟为何意?怎样的“春宵”会值千金呢?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 秋千院落夜沉沉。 注:刻,计时单位,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分为一百刻。 春天的夜晚,一刻钟也是价值千金,那是因为有花儿散发出的沁人清香,月光射下的朦胧迷离的阴影,这美景让人沉醉不舍。远处高楼上传来了歌舞管乐的声响,而这个架设者秋千的庭院正沉浸在幽寂迷人的夜色中。 诗的前两句写春夜美景、时光的珍贵。前一句设果,后一句揭因,因果相成,更显夜景幽美怡人。 诗的后两句形成对比,前一句表现奢靡之景,后一句抒写夜色之深。诗人描画官宦贵族在良宵美景中沉迷享乐的情景,反映了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其实暗藏讽刺意味。 整首诗表达清晰而立意深沉,既通过华美蕴藉的语言浮现了春夜的美丽图画,也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对上层阶级醉生梦死的靡靡之音的批判。 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实则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暂和可贵,与“一寸光阴一寸金”意味相近。那么,为何演变成指洞房花烛夜了呢? 虽然无法追寻具体的原因和演变过程,但我们不难发现,在一些古诗词中“春宵”就隐含风流浪漫之意,最为明显的实属白居易《长恨歌》中的“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由此看来,苏轼的诗意被曲解可归为两种原因: 一是因管中窥豹。人们只知诗句,不知全诗,自然会断章取义。如若只是知道“春宵一刻值千金”,却没有读过全诗,误会在所难免,正所谓管中窥豹,看到的可不是全貌,就不能妄下论断。 二是前科之故。因“春宵”一词有别意之用法,且此用法还颇为人知,按惯性思维的方式来思考,难免会被曲解了。 实际上,对文学的解读永远不可能完全切合作者的本意,诗词更是如此。我们对诗词所阐发的解读和赏析,存在多家之言其实正体现出了中华诗词的美。 这种美,美在内外兼修,皮骨相成,韵味无穷已。 一首“良辰美景奈何天”哀怨惆怅,一首“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苦闷伤感…… “诗情无限景无穷”,情与景的缠绵纠葛渗透在诗词篇句中,很难让人分辨清楚,也就了没有情感的标准,有时甚至可能连作者本身都会觉得模糊。 一首诗或词,有情无景则空虚,有景无情则散漫,所以纵观古今诗词,几乎每一篇的情与景皆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无论何时他们都不会让对方落单。而这种文学享受也让读者有充分想象的空间: “良辰”多美? “春宵”多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