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宝出生后的头三个月,是养成自主入睡的关键期,4S哄睡法帮你忙

 浅唱你的爱 2020-05-12

睡觉,看似是一件自然的不能再自然的事情,但是对于小婴儿来说,他要学习如何入睡,在最开始,需要父母介入提供帮助,这包括留意宝宝的睡眠信号,具体的帮助孩子入睡。

3个月以内,是养成规律作息和自主入睡的关键期,如果家长做得好的话,几分钟的身体介入,就可以帮助宝宝进入睡眠。美国育儿专家特蕾西提出的“4S”法非常实用和有效。

“4S”程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布置环境(setting the stage)

小宝宝的睡眠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光线,噪音等),因此,不管是晚上睡觉前,还是白天小睡前,都要准备好睡眠环境。在宝宝发出“困”的睡眠信号时,家长要及时选择一个噪音相对少的房间,拉上窗帘,可以播放一些摇篮曲当作背景音,所作的这些就是让宝宝从活跃的状态转到安静的状态

宝宝“困”的睡眠信号,家长要特别留意,比如宝宝的警觉性下降了,也就是说对周围的事物不再那么机敏了,反应没有那么快了,或者是打哈欠了,家长要留意。

2. 裹襁褓(swaddling)

这里的“裹襁褓”不等于古时候的“蜡烛包”,襁褓的腿的部分要宽松,主要固定的是上身部分。

新生儿有惊跳反射,惊跳反射是婴儿的本能,遇到突然的刺激,婴儿会立刻伸直双臂,张开手指,头朝后仰,双腿挺直。婴儿的惊跳反射大概3-4个月会消失。

另外,3个月以内的宝宝还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四肢,甚至意识不到双臂和腿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他们开始会以为自己的四肢和其他身边的物品一样,经常会被自己的晃动的四肢所吓到。

因此,裹襁褓可以很好地消除环境的刺激,襁褓可以裹到宝宝会翻身之前,给宝宝去除襁褓要注意循序渐进,比如先放出宝宝的一条胳膊,让宝宝慢慢熟悉没有襁褓的状态。

3. 坐着(Sitting)

给宝宝裹好襁褓以后,抱着宝宝安静地坐一会,最好不要来回走动或者摇晃,对于小婴儿来说,抱着走动或者摇晃很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害怕。

竖着抱着宝宝,宝宝的头靠在妈妈颈部或者肩膀上,更容易让宝宝安静下来,但是,妈妈们不要等宝宝睡着了以后再把宝宝放下。而是在宝宝睡着之前把宝宝放到床上,但前提是宝宝是安静放松的状态,如果宝宝哭闹,不要强行这么做

宝宝状态好的时候,把宝宝放到床上,可以给宝宝说现在要睡一觉了,这时妈妈可以离开宝宝的视线,有了布置好睡眠环境,裹上襁褓,宝宝如果是在平静的状态,相信很快就会睡着。

2004年,美国睡眠基金会做了一个“美国人的睡眠”的调查,证明一个任谁可以促进更好的睡眠。醒着被放到床上的婴儿比起睡着后再被放到床上的婴儿,更容易睡得长久,而晚上醒两三次的可能性要小3倍。

——《实用程序育儿法》

4. 嘘-拍法(Shush-pat)

如果把宝宝放下的时候,宝宝会哭闹反抗,父母不要强行放下,宝宝哭闹证明需要大人的帮助,所以大人应该及时地提供适当的帮助。

当宝宝哭闹的时候,很多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抱起来晃悠走动,试图让宝宝快速入睡,但长远来讲对于宝宝的自主睡眠并没有什么好处。而且如果摇晃过度还会对宝宝的脑部造成伤害。

孩子困了,放到床上却情绪不好哭闹的时候,家长可以采用“嘘-拍法”,即一边轻轻拍宝宝的背部,一边发出“嘘嘘”的声音。对于3个月以内的孩子这种方法非常管用。宝宝哭闹的时候听到“嘘嘘”声,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慢慢的孩子会把注意力放到“嘘嘘”声上,从而停止哭泣。

“嘘嘘”声实际上是利用了婴儿喜欢白噪音的特点,宝宝还是胎儿的时候,妈妈子宫里的环境是非常嘈杂的,可以认为是白噪声,白噪音的专业定义:是一种功率谱密度为常数的随机信号或随机过程,即此信号在各个频段上的功率是一样的。其实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白噪声是比较简单的噪声,中间没有什么突兀的声音变动。

研究显示,White Noise(白噪音)对小宝宝的睡眠有显著地帮助,有80%的婴儿在听到白噪声后的五分钟之内能睡着。

白噪音不仅仅可以是“嘘嘘”声,还可以是其他的声音,而且现在网络发达,可以搜索婴儿助眠的白噪声,哄睡的时候播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也有专门的白噪音软件。

比如,小睡眠就是一款比较好用的白噪音app,免费,内容很全,各种白噪声,不仅可以用来哄小宝宝睡觉,大人也可以用,新手妈妈们每天在忙碌中度过,闲下来休息一下听听也可以放松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