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豪书院】桂豪书院是培养优秀书画艺术人才的摇篮。我们的理念、理由和依据是:用最简单、最轻松、最便捷、最清晰的技巧写出最准确点画的方法是最佳方法,最科学的方法。 魏碑是北魏时刻在石碑或造像上的一种书体,是楷书的一个支流; 其代表作是《龙门二十品》(从《龙门一百品》里面精选,也有《龙门十二品》,更加精选),书法拓本,市面可以买到; 对于书法的学习,临帖是不二法门;选到魏碑的代表作,再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篇节入手临摹,进步就比较快; 另外,可先从唐楷入手,练就骨架和执笔方法,随后上溯到魏碑,也是可以的…… 读帖,又是临帖的前奏;你对帖子了解和理解深入,就有助对于细节的把握;剩下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练习了 谈魏碑书体的学习方法: 一、选好临摹范本 要学好一种书体,首先要选好范本(选帖),这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魏碑体类别繁多,又是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过渡书体,从北魏初期的《大代华岳庙碑》、《嵩高灵庙碑》到它末期的《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虽属于一代风格。但具体面貌差距很大。从著名石刻到民间一般以刀代笔的造像记、墓志铭,优劣又极为悬殊。所以,学习魏碑体,首先要选好范本。应从较为平正的碑刻范本入手,可先写方笔的造像记。因为写魏碑必须写方笔,写方笔就最好临《龙门二十品》,特别是《始平公》。写方笔必须将笔毫铺开,万毫齐发,训练腕力使转提按的功夫,培养气质。然后由平正方折再达圆绞,练习魏碑圆笔一类的范本,例如《郑文公碑》、《观海童诗》、《石门铭》等等,由此上溯篆、隶。 在广泛学习魏碑书体的过程中我们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主见。这个主见对于广泛汲取是非常重要的,在广博上要精取,以己之长择一、两种重点学习,其他辅之,不要博而不精,亦忌死守某一范本临写。近代书家康有为,以摩崖之长风靡海内外。梁启超学碑刻、墓志书法而自成一家。 二、怎样写方笔魏碑 写魏碑必须写方笔。方笔魏碑一般指《龙门二十品》,除此之外,《白驹谷摩崖》、《张猛龙碑》、《石夫人墓志》等亦属于方笔一类。 方笔险峻,以骨力胜,重气势,重茂密。康有为主张写《龙门二十品》要四指争力,万毫齐发,方能达到魄力雄强,点画峻厚,是有道理的。丁文隽在《书法精论》中说: 作方笔书,须顿笔下按,使笔毫由聚而散,墨液亦随毫外拓,势如以刀削木,其迹自成棱角,故曰:“方用顿笔”又曰“方笔外拓”。……外拓者,墨精聚于点画之边界,如筒之有壁,其势外现,外现则雄峻而多血。 写方笔魏碑,除小楷或核桃大的字外,一般不要用过小的毛笔,长锋中楷或大楷较好用,书写前,要把毛笔全部泡开,站立书写,悬腕悬肘。 起笔:悬笔侧锋,外露棱角;行笔:落笔成棱角,随即捻管外旋,主毫由侧转正,主毫居中,万毫齐发,主毫、副毫各司其事;收笔:笔尽势收,提笔向右下,稳健回锋。起、行、止笔力中实,勿求其妍。方笔主按,按中有提,掌握好提按的辩证关系,始能达到笔健而有力度。 方笔行笔主慢,笔过处宜凝重,转折处用侧管抢锋,疾而稳健,努书即折,直接了当。 三、怎样写圆笔魏碑 魏碑方笔重力度,魏碑圆笔犹重力度。 魏碑字的方、圆笔笔法是辩证的笔法关系,有它形态对立的一面,又有它相互依存的一面,不是异法的对立,是转露为藏、破方为圆的变化关系。方笔主顿,顿中有提;圆笔主提,提中有顿,顿而不提则死,提而不顿则浮。如果从学习魏碑书法的顺序来讲,可以先写方,后写圆,由方转圆,亦方亦圆。先写魏碑的方笔,锻炼以腕铺毫,以力写字,锻炼方厚、翻折的顿挫之功。再转入圆笔,运行由顿转提,笔画由散转聚,转处由翻转绞,笔锋由露转藏,泯去棱角,提取浑穆。 魏碑的圆笔不同于隶书的“蚕头”有迹可寻,也不同于唐楷工整的起止有笔可见。魏碑圆笔有的起笔见笔,有的却是起笔无迹,止笔无痕,法潜其内,情溢其外的。所以,一个学魏碑字的人,只写魏碑的方笔或只写魏碑的圆笔都是偏于一隅,将来在创作的变化上都要受到局限。 《书法精论》云: “作圆笔书,须提笔上升,使笔毫由散而聚,墨液点随毫内含,势如以锥画沙,其迹自能泯其棱角,故曰圆用提笔,或曰提笔中含。”又说:“圆用提笔,然提而不顿,如鸢断线,其失也飘,飘则力无所用。” 写魏碑圆笔须提笔上升,使群毫由散而聚,“散”指的是铺毫,“聚”指的是笔毫的拢抱;“散毫”则应该是“力散”,而不是落笔为散,“聚毫”也是指的“力聚”,先由“力散”,而后提笔“力聚”,笔毫环抱运行。 魏碑字无论方圆笔都要强调“力量”,这是在线条中反映古拙美的必备条件,它包括着运笔的全过程,要求写魏碑字的人有扎实的悬肘悬腕的能力,平心凝神,心神率臂,臂率肘,肘率腕,腕健指转,其迹如绳相绞。这种求力度,浑穆圆绞的笔自然会泯灭方笔的棱角,在一点之内,衄挫的变化隐现在内含之中,在一画之间,锋杪的起伏多变,这种有“力度”的起伏形成多种“曲”状。这种曲涩多变的线条都使人产生高古、洞达、浑穆、质朴美的感受。 方圆笔的顿中提、提中顿在笔画运行中是辩证关系,任何书体都有提、顿,尤其是讲求方峻、浑穆,强调力量的魏碑字。提顿的互用是在气沛腕强、心领神会的基础上产生的,不是信笔而来的。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笔法当然是最主要的,特别是在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要提高水平就非讲求笔法不可。所以我们前几篇就详细的讲了七种笔法的运用,可做参考学习。 四、魏碑字的结构 大家知道,魏碑书体的结构变化是很大的,“北碑字有定法,而多出之自在”。其所以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从纵向发展来看,在北魏文化发展的百余年中,其早期粗犷的书风逐步成熟,日臻完善,到北魏末期,其书体结构十分精美而颇有气势。从横向比较来看,魏碑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比如北朝的摩崖字(包括北齐、北周时期),结构大起大落,延伸跌宕的变化极大,无定势,无定向,形成了独特的魏碑摩崖字的风格。 魏碑系统中的造像记、碑碣、墓志与摩崖字比较起来,由于书写面积的限制,又多属记事、祭祀亡人,非抒情之作,虽然字形也多变化,但不像摩崖字那样任性恣意。 如果将魏碑字的摩崖、造像记、碑碣、墓志归纳起来,它的结构形体大致可分为“斜画紧结”与“平画宽结”两个类型。如《张猛龙碑》等为“斜画紧结”的类型,变横为纵,内紧外放。《龙门二十品》的《魏灵藏》、《杨大眼》、《孙秋生》亦属此类。《郑文公上、下碑》等为“平画宽结”的类型,结体宽博,雍容大度,气象浑穆,是“平画宽结”的典型代表。《石门铭》是魏碑的名作之一,它和《郑文公碑》同属于圆笔魏碑,但结体上则迥然不同。《郑文公碑》以整饬见长,《石门铭》则取势纵逸,布白疏宕,确有飞动之势。 我们试将魏碑字与唐楷字作一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魏碑字结构多朴拙,开张,多见险势;唐楷字结构多妍美,匀称,法度井然。 最后我们再来讲讲写魏碑字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点: 一、要讲求“气势”。写魏碑字,无论是方笔还是圆笔,都要把气势写出来,五指齐力,万毫齐发。这涉及到枕腕、悬腕、枕肘、悬肘的问题。两寸以内的字,可以悬腕枕肘。写两寸以上的字最好是悬腕悬肘,为了审势运力的需要,最好站起来写。径尺的字,要用腕、肘、臂以至全身之力方能奏效,否则,难以写出神采和气势。 二、要尽可能地追求“形似”。在临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察之尚精,拟之贵似”。在临摹实践中,很容易出现板滞、浮薄的现象,开始写方笔魏碑时,这种现象的出现是正常的,但不可停留在板、薄的水平上。形态易写,质感难求,要注意体会,并力求把魏碑的方峻、浑厚、力度、飞动的精神面貌写出来。 三、宁拙勿巧。魏碑字是一种出自古意,雄强多姿的书体,拙中见美。它恰似嶙峋的山石、苍松翠柏,以朴拙自然为尚。若以妍美的笔致写魏碑是歧途,是弯路,是事倍而无功的徒劳。 四、要溯本求源。学任何书体都要求源,北朝的碑版刻石是学习魏碑字的本源。自清中晚期以来,由魏碑而变化出新的书家不胜枚举,如康有为、赵之谦,张廉卿、李文田等,他们的传世作品可供后人来学习。但是,写魏碑直取清人的成果,不追北朝,这不是上乘的主见。我们不能舍弃魏碑的源而截取清人的流。还有一点是不宜学“新魏体”这样的美术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