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汗如何辨证论治 头汗是指头部汗出较多,而身体其它部位无汗。有的人平时吃饭时或睡眠中头部微汗出,且无其它症状者,俗称“蒸笼头”,不属于病态。 -、湿热交蒸 症见:多见于肝胆病患者,头部出汗较多,兼有小便不利,身目黄染,恶寒发热,肢体沉重,四肢倦息,舌质红,舌体胖,苍白或黄腻,脉漏数。 证为:湿热交蒸。 治宜:清热利湿。 方用:茵陈五苓散加减。 药用:茵陈蒿30g,赤芍30g,炒栀子15g,茯苓30g,猪苓15g,焦白术30g,泽泻10g, 柴胡15g,黄芩15g,大黄10g,竹叶10go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茵陈蒿、赤芍、炒栀子清热,茯苓、猪苓、焦白术、泽泻健脾利湿,柴明、黄芩和解表里,大黄、竹叶通腑泻热。达热清、湿化、黄退而病愈。 二、瘀血蓄结 症见:多见于热性重病,头汗出不止,兼有小腹胀痛,大便色黑,小便自利,人夜发热,时有烦躁不安,舌质赤,苔黄腻,脉沉实。 证为:瘀血蓄结。 治宜:破血下瘀。 方用:桃仁承气汤。 药用:桃仁15g, 大黄15g, 芒硝1Sg,桂枝15g,甘草10g。水煎急服。 方解:药以桃仁破瘀血,桂枝通血脉,大黄、芒硝清泻腑热,甘草调和诸药。达瘀血波、里热下行而病愈。 三、阳气不足 症见:多见于久病虚弱者,头部频频出汗,兼有面色胱白,四肢欠温,气短怕冷,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苔白,脉虚弱。 证为:阳气不足。 治宜:温阳益气。 方用:温阳益气汤。 药用:附子6g,炮姜10g,黄芪30g, 焦白术30g,桂枝15g,炙甘草10g 水煎二次混合,2次分服。 方解:药以附子、炮姜温脾肾,黄芪、焦白术益气健脾,桂枝通阳化气。达阳复、气生而病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