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汶川地震的记忆

 晨晓光 2020-05-12

5

12

12年、24年甚至数百年之后,

我们都会铭记——

那一时刻,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

那一坐标,

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

中国,四川,汶川。中国,四川,汶川。

那一场殇,

8.0级地震,近7万人丧生,

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

满目疮痍,涕泗横流,

治愈悲伤的,是另一些勇敢的故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郭芫沅马上致电中国红十字会,申请赴灾区救灾,很快被批准。5月13日一大早,郭芫沅带着7人医疗救助队,出发赶往灾区。救助队立刻投入紧张的工作,对幸存者和抢险救灾中受伤的官兵进行救治,包扎、止血、打石膏、上夹板、手法整复,3天3夜不眠不休,为数十名伤残人员,赢得了救治的黄金时间。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茅坝村废墟的一个低洼处,蹲着一位满面尘灰的老大娘,身边支着一口铁锅,用捡来的柴草、纸片烧着开水。面对此景,她和队员们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备的面包、牛奶和方便面。一整天,他们每人只吃了半包方便面,喝了半瓶矿泉水。

随后,他们辗转到了绵阳游仙区,看到当地医疗条件十分简陋,毅然将带去的价值5万多元的骨折夹板、石膏等固定器材,捐给了当地红十字会。在绵阳,他们一边救治伤员,一边当心理医生,耐心细致地做伤员的思想工作。面对那些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受灾群众,他们强忍内心的悲伤,千方百计从精神上对他们进行疏导,尽量减轻受灾群众的心理负担。

作为医生,郭芫沅深深知道,“大灾之后需防瘟疫”,按照带在身上的“郭氏驱温汤”秘方,亲手配制草药,煎成汤剂,送到伤员和救灾军民手中。离开绵阳时,她毅然把祖传秘方献给了绵阳红十字会,让“郭氏驱温汤”在灾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5月15日至19日短短5天时间,郭芫沅和她的医疗救助队共整复伤员70余例,骨关节复位8例。

2009年12月,在“中国民盟中央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郭芫沅介绍了抗震救灾的一些做法,受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张梅颖,民盟中央副主席李重庵等领导的亲切接见和称赞。张梅颖副主席亲笔为郭芫沅题诗:“名门出新秀,大医有真传。厚积三尺冰,非是一日寒。”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灾难和意外,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生命的可贵,爱的伟大。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