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点敦煌壁画里的另类修行

 标准生活 2020-05-12

农耕图  莫高窟第61窟南壁  五代

农耕收获图  榆林窟第20窟南壁  五代

雨中耕作图  莫高窟第23窟  盛唐

一种七收图  莫高窟第445窟  盛唐

➤劳作的农民:

敦煌在建郡以前是游牧民族放牧之地,直到西汉时期,这一状况才发生了变化。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展开大规模讨伐,大破匈奴,并于元鼎六年(前111)在敦煌正式建郡。自此,敦煌正式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敦煌的经济形态也逐渐转向了农耕经济。效谷县的得名就反映了这一历史变化。

通过移民,敦煌居民的成分逐渐以汉族为主。汉族居民带来了农耕的生活习惯和中原先进的耕作技术。

从敦煌壁画上的农耕图来看,农业生产过程基本上与中原相同,生产工具有二牛抬杠、一牛拉犁、镰刀、连枷等,并利用风力扬场,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从犁地、收割到打场,直至颗粒归仓的农耕状况。同时,农耕图上也出现了劳作的农民形象。

踏碓图  榆林窟第3窟  西夏

马坊图  莫高窟第108窟  五代

舂米者:

踏碓是古代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早在东汉时期,就有以圆木为杠杆、以杵舂石臼的形式,唐宋时期将圆木改为板,缩短踏板,合理调整了支点,踏者双臂扶架,这比汉晋时期更为方便、省力、安全。

画中支撑杆板的立柱,已改进为可以随板起伏的活动柚木,操作更为灵活。

➤畜牧者:

在缺乏畜力和水力的地区,以人力踏碓进行生产加工,更为实用。

由于历史上的传统和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敦煌的畜牧业也是非常发达的。

马是古代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马坊是专门饲养管理马群的场所,有专人负责看管、饲养及打扫。

马坊图真实地记录了,敦煌古代马匹饲养已有专人负责的情况。随着畜牧业的发展,专门为牲畜治病的兽医应运而生。

猎户图  莫高窟第321窟  初唐

狩猎图  莫高窟第249窟  西魏

➤狩猎者:

狩猎也是古代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敦煌壁画有很多狩猎图,在这些佛教绘画中为什么会出现与戒律严重违背的杀生的画面呢?

佛经中说,杀生吃肉的人,众生见了,都感到惊恐,所以会远远躲避这些人。

画中猎户主人端坐床上,右侧是臂上立鹰的猎户,正向主人禀报。

《猎户图》左侧是主人的眷属,侧身掩面,反映出佛典所说:“杀生食肉之人,众生见之都惊恐远避”的情景。

此外,在表现佛教护法神帝释天出行时也有狩猎的场面。比如《狩猎图》,整个画面动静结合,将狩猎时的紧张与动物们的悠闲结合在一起表现。

风扇锻铁图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木匠、泥匠、石匠、灰匠等:

他们是修建洞窟及房屋的主力军,有的木匠还专门从事雕版工作。《观音菩萨像》(P.4514)的尾题:

“于时大晋开运四年(947)丁未岁七月十五日记,匠人雷延美。”

石匠除了开凿洞窟外,还负责打制石磨和其他各种石料。

➤弓匠、箭匠、胡禄匠、鞍匠等:

胡禄即箭筒,又称阑、矢菔,作圆筒形,以皮为之。用空胡禄卧于地可听人马行动声,其东西南北皆能响见于胡禄中,故又称地听。P.2641记载:

“付胡禄匠阴应子等面壹硕”

“付巧匠阴应子等造胡禄面贰硕陆斗”。

从“巧匠”一词就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胡禄匠劳动技能的肯定。

➤写匠、铁匠等:

写匠即铸匠,《集韵》注:

“写,范金也,即铸炼。”

写匠铸炼出铁锅及生产、生活用具,供群众所需。锻铁者又称铁匠,榆林窟第3窟保存有西夏时期的锻铁图,其中两名铁匠抡大锤在铁砧上锻打器物,一旁有两扇高大立式梯形风扇,由一人操作,通过拉杆的推动不断鼓风,火力持续旺盛,不但加快了淬砺时间,也提高了锻铁质量,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关于风扇锻铁的图像资料。

蒸馏酿酒图  榆林窟第3窟东壁南侧  西夏

➤酿酒户:

敦煌的酿酒业在魏晋时已盛名在外。《魏书·胡叟传》中就有“敦煌氾潜家善酿酒”的记载。当时的敦煌盛行饮酒之风,所以酿酒业也相应兴盛,高档的是麦酒,普通的是粟酒,也有葡萄酒。

酿酒的专业户,以其所属的不同,分官酒户和私酒户。官酒户归衙府管辖,由衙府提供酒本,即酿酒所需的原料、器材,酒户负责保证衙府用酒的供应。如P.3569《光启三年(887)官酒户马三娘及押衙阴季丰牒二件》。私酒户为个体经营,面向社会,其多以姓氏为店名,如氾家店、赵家店、马家店、康家店、何家店、阴家店、石家店、曹家店、安家店等,其中康、何、石、曹、安当是粟特九姓之民。私酒户也有以名为号,如郭庆进店、丑子店等。

还有僧官开设酒店者,如氾法律店、郭法律店。私酒户一般采用传统的卧酒法,即将蒸煮后的麦、粟发酵,产生酒液,这种酒的浓度较低。

但在榆林窟第3窟的酿酒图中我们看到其采用了比较先进的蒸馏技术,它的酒锅上有一套方形套叠的蒸馏设备。这种技术大大提高了酒的浓度,得到较为纯净的酒,即烧酒。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幅图中酿酒时的司炉是女性。

制陶之家  莫高窟第454窟南壁  宋代

制陶图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陶师:

敦煌壁画中有陶师的画面。陶师用的是轮制法,地上置一圆轮,上放陶坯,用脚来操纵圆轮的转动,在旋转中以手工使器物成型。轮制法造出的陶器壁厚薄均匀,保证了陶器的质量,这在中古时期是比较先进的制陶工艺。

如莫高窟宋代第454窟壁画中的陶师在树下紧张地劳动,其身下是木圆轮,右前方摆放着已成型的各种器皿,左侧是制陶的原料——泥土,不远处是陶师的妻子和孩子,这就是当时家庭作坊的形象反映。

佛经中说,成佛是需要经过渐进修行的,就像陶师制作陶器那样一步步完成。画工据此绘制了制陶图。

建造与画壁图  莫高窟第296窟北披  北周

➤纸匠:

P.4525V中对纸匠作了如下描绘:

“打纸阿师木槌高”,“打纸安师,日常掉槌,每常欲盗,偷拿纸皮”。

敦煌以造粗纸为主,细纸则需外来供应,所以日常对纸张的使用管理很严格,哪怕取用一两张纸也得登记审核。莫高窟第 196 窟供养人题记中保存有纸匠的题名,如“故父纸匠都料何员住一心供养”“故弟子纸匠何员定一心供养”等。

➤画匠与塑匠:

敦煌石窟中所留下的壁画和塑像,足以证明当年画匠(又称画工、画手、绘画手)与塑匠人数之众、水平之高。他们完全可以自豪于世。五代时归义军设立画院,专门培养有关人才,众多的画匠、塑匠默默无闻地做出了贡献,但只在少数洞窟中留下了寥寥无几的题名。如:

莫高窟初唐第322窟

“社人节度押衙知画匠录事潘……”

莫高窟盛唐第129窟

“施主男节度押衙知左右厢绘画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上柱国安存立永充一心供养” 

“子婿衙前正兵马使兼绘画手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试殿中监张弘恩永充一心供养”

榆林窟五代至宋代第32窟

“画匠弟子李圆心一心供养”等

不过在一些洞窟的壁画中,也保留了当年画匠、塑匠的具体形象。如:莫高窟北周第296窟的“建造与画壁图”,反映的是正在装修的歇山顶式的小兰若,房屋前后两面分别有画匠正在工作, 一人手拿碗,即现代的调色盘,另一人举笔绘壁;莫高窟五代第72窟的 “修塑大佛图”(匠师数人缘梯而上,在木架上安装佛头,再现了当年大型雕塑的场景) 和“临摹佛像图”。前者在高大的佛像前搭起三层脚手架,泥水匠和塑匠正在紧张地工作,后者有榜题:

“请工人巧匠等真身邈容时”

“请丹青巧匠邈圣容真身时”

客栈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肉肆图  莫高窟第85窟  晚唐

酒肆  莫高窟第146窟  五代

顶竿图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

➤从商者:

敦煌是河西地区的商业重镇,这里不仅有专门的贸易场所,还有提供给来往商旅和常住市民的娱乐、消费、服务的设施。

尽管敦煌壁画主要是佛教内容,但透过一些场景,仍可以看到形象的肉坊、酒肆、瓦舍、妓院、医坊、赌场和杂技百戏的画面,对古代敦煌的百业风貌也可略见一斑了。

肉肆就是肉店,肉肆画真实的反映了古代敦煌肉市的一角,保存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敦煌壁画中有很多酒肆的画面,根据房屋、设备、饮食及活动的差别,经营酒店比务农利润大得多,吐蕃时期的敦煌僧人龙藏先前务农种田生活拮据,改行经营酒店后便成了小康人家。在利益的驱动下,敦煌的酒店比比皆是。

➤卖艺者:

杂技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都很受欢迎。

汉唐时期,杂技艺术已经达到了繁盛多姿、技艺高超的境界,而且在汉初就已开始吸收西域各国的奇伎异术。

杂技演出的地点是瓦舍,唐宋时期瓦舍之风颇盛。

敦煌壁画中保存了不少杂技演出的场面。

编辑:牧弘君

本文整理自甘肃教育出版社和新浪微博等网络

图文授权转载自东郊国书房等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