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两味药相配,既可治头痛,又可治三叉神经痛

 当归与地黄 2020-05-12

在中药药对里,荆芥与生石膏

是治头痛的良配。

但若二药加味,可治更多病症。

如天下第一痛——三叉神经痛。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植物。

入药用其干燥茎叶和花穗。

秋季花开穗绿时割取地上部分,晒干。

也可先单独摘取花穗,再割取茎枝,分别晒干。

前者称"荆芥穗",后者称"荆芥"。

二药性味归经相同。有强烈香气,微温。作用于肺肝经。

区别在于穗的发散能力更强。

均为治风热血热一大法宝。

发汗解热,解表祛风理血。

治风热外感头痛等效佳。

《眼科龙木论》载:

以荆芥穗为末。每次用酒调服9g,

可治头目诸疾,血劳,风气头痛,头旋目眩。

生石膏性味甘辛大寒。气味俱薄,却气轻能升,阴中有阳。善清肺胃三焦之火。

因其性凉却又辛散,有透表解肌之力。古书说外感有实热者,放胆用它胜金丹。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肺热喘咳,胃火亢盛,头痛,牙痛均可用。

合方:

1、荆芥石膏茶,治突发头痛

二味药各以30克研末合用,正是元代医家李仲南所著《永类铃方》所载:

荆芥石膏茶。

每次服时先取茶叶6克,加水300毫升煮沸,取汁置保温瓶中,兑入药末12~18克,盖闷15分钟后摇匀,代茶饮用。每日1剂。

有祛风清热止痛的功用,主治风热上攻,突发头痛,如劈如裂,伴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口渴欲饮者。

不过注意脾胃虚寒及血虚、阴虚发热者忌服。

2、头风汤,治风热头痛妙也。

明代王肯堂撰《证治准绳》所载头风汤,在荆芥、生石膏各等分的基础上,加温中散寒的生姜,发散风寒发汗解表的连须葱白。药性温和而发散作用更强,且没有上方那样伤胃。用治风热头痛。

风热头痛,表现为头痛发胀,时感灼痛,遇热而增重。严重者头痛如裂。恶风发热,面目俱红,咽干口渴,便秘溲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燥,脉浮数。

制法:二药捣为粗末,每次取20g,加生姜3片,连须葱白20g,水煎食后服。

方下有语:止头痛妙也。

3、加味治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据报道,荆芥20g、生石膏20g,加白芷10g,细辛4.5g,治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特别敏感的部位常是上唇、齿龈、口角、舌、眉等处。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甚至微风拂面等都可能诱发发作。

疼痛时,分别像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似的,剧烈难忍,甚至痛不欲生。一般持续数秒或1~2分钟骤然停止。不发作时,患者与常人没什么不同。

方中白芷气温力厚,芳香浓烈,号称植物麝香,既发散风寒湿邪而解表,又芳香上达而善通鼻窍、止头痛,是肺脾胃经祛风散湿,发散风寒的要药。能治与此有关的一切头面诸疾,如头目昏痛,眉棱骨痛等。

细辛性味辛温,有小毒,工作于心肺肾经,能温肺化饮,解表散寒,通窍祛风止痛。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窦炎等均可治。

白芷配细辛。细辛芳香气浓,性善走窜。白芷辛散香燥,善通九窍。二药相合,辛香升散,通窍止痛。有较好的祛风、散寒、止痛作用,常用治风寒头痛、鼻渊头痛和眉棱骨痛,牙痛等。

另外,白芷与石膏,荆芥也是良配。

白芷配石膏。白芷辛温气厚,石膏辛寒质重,石膏虽降,得白芷则升,二者寒温并用,辛散甘缓,有良好的祛风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白芷配荆芥。白芷、荆芥均为辛温发散之品,祛风散寒,解表止痛。通鼻窍,利头目,具有祛风散寒,解表止痛。为治外感风寒头痛鼻塞齿痛之佳配。

四药相合,难怪治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