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朝皇帝为什么不穿龙袍?

 世界历史网 2021-03-09

中国古代的皇帝通常被视为神在人间的化身,号称“真龙天子”。翻看各类史料就会发现,但凡皇帝出生,尤其是开国皇帝,总是伴随一些异象,要么电闪雷鸣、要么奇光幻彩、要么母亲做了祥瑞之梦后产子......总之,此人之所以能成为皇帝,皆因为他不是平凡人,当皇帝更是命中注定的事。

甭管真假,反正这套理论沿用了上千年,为了让大家相信皇帝是“真龙天子”,是九五至尊,统治者们通常都会采用“龙”作为图腾,以此来彰显帝王威仪。

秦始皇、汉高祖、唐太宗、明太祖、以及清朝各位皇帝的画像,所穿的衣服皆印有龙纹。穿在身上那叫一个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皇家的威严。

在照相机发明之前,画像就相当于拍证件照了,其他朝代的皇帝充分体现了什么叫大气,然而宋朝却是个例外,宋代皇帝画像时所穿的衣服就一个词:朴素。

在近来大火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上朝时所穿的服饰更是朴素得不行,往官员堆了一扔,分不清谁是皇帝,谁是大臣,这天子的威严何在?

《宋史·舆服志三》中记载,宋朝的服制承袭了隋唐。在唐朝皇帝李世民的画像,能看到很明显的龙纹,既然宋承袭隋唐,那么为什么象征着“皇权”的龙纹不见了呢?

“唐因隋制,天子常服赤黄、淡黄袍衫,宋因之”

宋代十分重视恢复汉族服饰传统,强调“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一反唐朝时的雍容华贵、张扬开放,而是以一种儒雅含蓄、平淡简朴的审美格调回归到对传统礼仪风范的注重,凸显平民化的发展趋势。对于宋朝皇帝来说,他们的服饰也是多含蓄温雅、理性约束之理,这也是很多人误以为宋朝皇帝不穿龙袍,是认为当时的皇帝倡节俭、重民风,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殊不知,宋朝皇帝不穿“龙袍”是因为当时根本没有龙袍可穿。

1、唐朝皇帝画像并不来自唐朝

首先,我们印象中皇帝穿的那种气势磅礴的华丽服饰叫做“冕服”,是在举行重大仪式时所穿的礼服,它很精美,很华丽,有气势,不过自然也很繁琐,穿起来行动不便,所以一般只有在登基、大婚、祭祀时才会穿。皇帝若是每日穿着华丽的“冕服”上朝,就好比你现在穿着婚纱上班,气势是有了可是太不方便。

其次,我们看到身穿龙纹的李世民画像,其实不是唐朝人绘制的,而是出自明朝人之手,极有可能是明代某位宫廷画师,根据当时皇帝龙袍图案绘制而成,李世民衣服上的龙纹是明初的样式,与明太祖朱元璋的画像一对比,有内味了。

再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秦始皇、汉高祖等帝王的画像多是现代画家参考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所绘制的,而阎立本是唐朝人,自然是没有看过唐朝之前的皇帝的,所以他所绘制的《历代帝王像》同样是参考其他人,参考加创作自然会产生偏差。

2、“龙袍”起于唐,成于元明,壮盛于清

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以来,他所开创的服饰制度多围绕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而展开,他的服装完全按照周礼中的“王者之衮服大冕”样式制作,在这套衮服上,就包括“龙”的纹饰,它代表古代封建社会帝王身份的象征之一。由于秦始皇非常崇尚阴阳之说,便根据西周时期的五行学说,认为皇帝以土气盛,崇尚黄色。但此时并未有“龙袍”之说。

自唐朝以来,就将“龙纹”作为主要的样纹隽绣在帝王的袍服上,据《唐书·代宗纪》中记载:“八年十一月……迅鞠志诚,在幽州,被服皆龙凤,乃流之岭外”

史书记载的地方属于幽州,而非皇家,可见唐朝时期的“龙凤”并未成为帝后专属。

直到元代,龙纹袍服则成为了皇家御用之物,明代时《舆服志》中记载明朝皇帝的常服、燕弁服均以龙纹为主。可见,元明时代,并未有真正的“龙袍”,而是泛指带有龙纹的袍服而已。

清代早期的《大清会典》《清初内国史院档案》等文献记载中关于“龙袍”之说十分少见,仅在少许文献中窥见,如《钦定大清会典则例》中曰:“上礼服旨先农坛致祭毕御具服殿更龙袍”(卷61),“圣祖仁皇帝御用龙袍衮服”(卷83)

在这个记载中,可以略微看出,清朝早期的龙袍是在国家举办重大活动时的服饰,直到乾隆以后,服装制度才逐渐完善,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大清会典》中,明确规定了龙袍的款式、纹样、颜色等,并规定只有皇帝才能穿龙袍,使用黄色。

所以,宋朝皇帝不穿“龙袍”,是因为当时没有“龙袍”可穿,君主神权在演变至宋朝,“龙袍”并未真正出现,而是以衮、冕等象征帝王权力的服装出现,只是在这些皇服上绣“龙纹”来象征君权神授、九鼎之尊的皇家威仪。

那既然在宋朝时期”龙袍“尚未形成,宋朝皇帝怎么来用服饰象征权力地位的呢?

3、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宣告皇帝之位

关于黄色的象征,最早可追溯到汉代董仲舒的“阴阳五行说”,董仲舒强调“五色配五行五方,土色黄,居中,代表中央”。

明代田艺衡撰写的《留青日札》中记载:“黄,中色,中央。土之贵重者,故衣有五色,惟黄裳则帝王服之,玉有五色,惟黄琮则祭天用之。”

大意是只有帝王的衣服可以使用黄色,祭天的时候也要使用黄色,足以见得黄色象征着帝王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初唐时,民间还保留着百姓可穿黄色衣服的习惯,官员也有黄色的衣服,甚至混淆了百姓与官员之间的地位,直到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时,官员因为着黄色的服装被自己的部下殴打,唐高宗听闻后,就下令不准百姓、官员穿红色衣服,自此,黄色成为帝王的独尊之色。

后周显得七年(960年)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此黄袍加身,建立了大宋王朝,以陈桥兵变结束了长达200多年的安史之乱,赵匡胤以“黄色”的袍服来象征权力。

除此之外,宋朝皇帝的天子之服有七种,分别是:大裘冕、衮冕、通天冠绛纱袍、衫袍、履袍、窄袍、戎装,这七类服装中,分别应用在不同的场合中,如大裘冕通常在祭祀时、元旦大朝会、册封皇后太子时,才能穿这件衣服;履袍是皇帝的便服,日常生活均可使用。

由于宋朝经济繁荣、社会文明较为开化,主张一种含蓄儒雅、质朴简约的风格,也被后人评价宋朝是“极简美学”,而宋朝皇帝的服饰也追求一种简约美、自然美、理性美。

3、宋朝儒雅风气甚浓,追求理性之美

宋朝采用重文抑武的国策,皇帝也多崇尚儒雅平淡,反对奢华张扬,更强调“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所以,宋朝皇帝的衣服也多以纯净的色调,如淡黄、赫黄、红、等纯色为主,明显体现了宋朝文质彬彬的文人风度、含蓄典雅的礼仪风范、以及平淡自然的审美格调追求。

宋朝的士大夫追求自然,崇尚简朴,所以宋朝部分文人不过于注重服装美,而是心灵美。

如范仲淹自小出身农家,便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经常穿布衣工作,只有上朝时才会穿官服;王安石“经岁不洗休”,也有余靖不在乎自我的形象,不遮挡自我的衣着,与仁宗商讨国事时,被史书《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为:时盛暑,靖对上极言。靖素不修饰,上入内云:“被一汗臭汉熏杀,喷唾在吾面上。”上优容谏臣如此。

凡此种种,皆是由于宋朝宽容度极高,更注重人的内在才华,而非外在形象。甚至连宋仁宗的衣服都是反复搓洗,多年不换一件新衣服。宋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十四日,仁宗因病昏倒,被人搀扶到寝宫福宁殿,韩琦等人看到皇帝的寝宫竟然和平民百姓的房间没有区别,帷帘内暗淡的素色被褥,看上去已经很久没有替换了,一切摆设也是那样朴素,不禁让那些豪奢度日的大臣,心中生愧。仁宗昏睡醒来,看见大臣们都在观察自己的寝宫,就打断他们说:“朕自居公众,自奉旨如此尔,此亦生民之膏血,可轻费哉?”

据《宣和遗事》中记载,宋徽宗十分自爱民间的道服,因宽松随和、穿着方便,竟让宋徽宗即时换了道服,将龙衣卸却。

从唐代的华丽奢侈服装到宋代追求舒适简朴的转换过程,不仅仅彰显了时代的变化,更是一代人的自我超越,“重文抑武”的国策,让更多寒门士子凭借努力考取功名,更时刻保持着勤俭的风尚,塑造了宋朝儒雅的社会风气。宋朝帝王百姓在张扬个性的同时,更强调主体意识,他们会注重内心对自由闲适的需要,而非贵气华丽的虚无。

5、宋朝官服上没有龙纹

其实在北宋时期并没有出现像李世民画像中穿的这种绣着龙纹的黄袍。据考证这种龙纹皇袍最早是出现在金朝的一个皇帝墓壁画中。元朝元文宗和元明宗所穿的衣服上也绣了龙纹,虽然跟我们印象中的龙纹黄袍不同,但已经非常接近了。

所以,我们有理由推测,这种绣着龙纹的皇袍可能形成与南宋,然后被金朝、元朝吸收、被明清发扬光大。

宋朝的皇帝穿着朴素简单其实也跟宋朝的审美有关。唐代大红大紫的美学盛行后,宋代的美学走上了“极简”道路。从瓷器中就能看出,唐朝喜欢花花绿绿的唐三彩,宋朝喜欢单个色彩简简单单。对物品追求极简,对服饰装饰必然不会是花里胡哨,衣服上左一个花纹,右一个花纹,在宋朝人看来:太俗!而且宋朝提倡节俭,钱要花在刀刃上,皇帝要是在服装装饰上花大价钱,早就被士大夫群体们吐沫星子淹死了。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网上冲浪时看到清朝皇帝穿金黄色龙袍、明朝皇帝穿金黄色龙袍、唐朝宋朝皇帝还穿金黄色龙袍。在古人的画中也会看到宋朝皇帝身穿刺绣龙纹服,虽然不是金黄色了,但大大的龙纹图案还是很抢眼。

所以,我们潜移默化地觉得,古代皇帝,真龙天子,都得穿龙纹!

但其实影视剧服装单纯做到样子上好看,而设计上常常不符合史实,还有一些绘画的确出自古人之手,但这位古人是什么朝代的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明清很多画师都画过古代帝王像,没见过古代帝王,只好通过古代帝王的画像找灵感,再加上当下流行元素,一幅不符合史实的帝王像就诞生了,接着在被当做参考范本,误会越来越大。

好在现在影视剧服饰越来越考究,刚开始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但慢慢的就会知道,原来宋朝皇帝的穿着真如此朴素,这是好事。

最后,宋朝真就没有“龙袍”么?说有其实也有,不过跟大家想象的不太一样而已。

头戴通天冠,身穿心形曲领龙袍,这种才是宋朝皇帝穿的“龙袍”,再来看《大宋皇帝赵匡胤》、《大宋宫词》这种明晃晃的金色“大印花”龙纹皇袍,别提多尴尬了。


《大宋皇帝赵匡胤》剧照

《大宋宫词》剧照

综上所述,宋朝皇帝不穿龙袍,一方面是时代的局限,仅有“龙纹”的绣饰,并未有龙袍的服饰,“龙”的象征起源于封建社会早期,而“龙袍”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发展于元明,兴盛于清朝,民国时期亦有袁世凯穿龙袍之说;另一方面,宋朝崇尚尧舜之典,以衮冕为皇权代表,在举办祭祀、册封等重大活动时才能穿上象征皇帝的尊严地位,日常生活中,多用净色的常服,追求舒适简洁,正因如此,方能凸显宋朝儒雅的审美需求,更是对注重个体生命意识的人格超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