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中珠》是一本失传的古书,从国外回流的过程,堪称一波三折

 历史解密坊 2020-05-13

现代人学习英语,总是少不了备上一部《英汉词典》,以此来搞明白不认识的英文单词。可是您也许不知道,早在1000多年前,就曾出现过一部双语词典,是专门用来对照汉文与西夏文的重要书籍。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早就失传了,他如今仍然存世,是因为有人在海外找到了它的真身,并将其携回了国内,可是它从海外回来的过程真可谓是一波三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部一千多年前的双语词典,又会对后世产生怎样重大的影响?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公元1190年,此时正值南宋绍熙元年,在西夏国之内,有一位名叫骨勒茂才的党项人,完成了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名为《番汉合时掌中珠》。《番汉合时掌中珠》是一本怎样的书籍呢?答案肯定令您有些意外,它居然是一本汉文与西夏文双解通俗语汇词书,也就是我们平日里所说的“双语词典”,完全就是一本工具书。

在我国宋朝时期,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都与外国番邦交流甚多,尤其是金国、辽国以及西夏,正是因为如此,双方之间的语言沟通也变得十分重要起来。汉人不懂西夏文,西夏人也不懂汉文,二者之间无形中便出现了一道鸿沟,令双方的发展交流受到了限制,而《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出现,不仅完美地解决了当时社会的棘手问题,而且还对后世学者研究西夏文字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西夏国是党项人在西北部建立的一个政权,该政权共历经10位皇帝,国祚189年,最终被蒙古军所灭。在历史上,西夏国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甚至在建立初期还与辽国及北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其经济文化发展也异常蓬勃。不过在被蒙古军灭掉之后,西夏国的文化便从此淹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而该国独有的西夏文也彻底消失不见,唯一一个能够复原西夏文字的希望,便是找到已经失传的《番汉合时掌中珠》实本。

在1909年时,俄国一位名叫科兹洛夫的考古学家,在我国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考古时,发现了一部完整的《番汉合时掌中珠》。于是,他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将该书捐献给俄罗斯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研究圣彼得堡分所中收藏。该书整体为木刻本,蝴蝶装,全书共有37页,以西夏文与汉文构成序言,内容为“不学番言,则岂和番人之众。不会汉语,则岂入汉人之数”,表明了作者对汉文与西夏文之间相互翻译转化重要性的足够重视。

俄国考古学家科兹洛夫所发现的《番汉合时掌中珠》,是世界上现存该书最完整的版本,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是出于对“宝贝”的保护,该版本的书籍一直未被俄国考古界公开,令我国考古专家在研究该典籍时遇到了相当大的困难。

事情到了1912年便有了转机,正是在这一年,我国著名的考古学者罗振玉在出使日本之时,与当时的彼得堡大学教授伊凤阁进行了亲切的会谈,并偶然得见《番汉合时掌中珠》书籍中的一页。罗振玉深知该书价值巨大,于是又在次年向对方借的《番汉合时掌中珠》中的另外九页,并将其上文字全部拍成照片公开发行。如此一来,我国诸多考古专家们得以一窥《番汉合时掌中珠》的真正面貌。

罗振玉为了能够尽览该书,便又亲自前往天津向伊凤阁再次借得全本书籍照片,得到对方的允许后他如获至宝,立即吩咐其子罗福成整理抄写。至1924年时,一本名为《绝域方言集》的刊物发行于世,成为了后世最为流行的刊本,罗氏父子的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果。

数十年来,由于俄国方面一直对《番汉合时掌中珠》原本列为不宣之秘,导致后世学者在研究西夏文字之时,不得不以罗氏抄本为主要的依据素材。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位名为陆宽田的学者受邀访问俄罗斯,并于列宁格勒东方学研究所之内,用先进摄像机拍摄下《番汉合时掌中珠》的全部内容,并在归国后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整理研究。几年之后,一本以《合时掌中珠》为书名的《番汉合时掌中珠》还原著作正式被刊布发行,并且还在书籍尾页附有该书全部原件影照,分为A本和B本展现给所有读者,掀起了一阵史学界对西夏文研究的热潮。也正是在此之后,《番汉合时掌中珠》原件重见天日,结束了近千年销声匿迹的生涯。

《番汉合时掌中珠》典籍的复现,是历代考古专家们共同努力的成果,对历史专家们研究西夏文具有极强的参考作用,故此来说,该著作的重见天日,实在是华夏之福,是文化之福,更是历史之福。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