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若熹的“现代没骨”研究

 liangdatushu 2020-05-14

林若熹1963年8月出生,广东惠来县人,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次展览试图提出中国画转型与发展方向的命题,通过中国画的不同形式的实践探索,从线、到墨、到水的审美延伸和转换,为中国画注入现代的元素,来印证画家长期对“现代没骨”的研究。展览分为工笔、写笔、没骨、白描四个板块。

冬暖 98×97cm 纸本 2018

林若熹被认为是一位学术研究型画家,他的每一件作品,几乎都是“笔无妄下”。这并非意味着林若熹恪守“无一笔无来历”的古训,相反,林若熹在落笔之前,总是经历了千山万水的跋涉与摸索:分割、构成、模糊、清晰、迟缓、疾速,在大笔泼墨、泼彩的背景中嵌入细笔勾填的细节,或反之以大笔泼彩、泼墨遮蔽细节清晰的锐利感,把生宣反复勾填渲染画成熟宣,并在昂贵的矿物质颜料中追求水晕墨彰的透明效果。

红椿春雪 203×180cm 纸本 2016

千秋 200×190cm 纸本设色 2009

本次展览主题“为水”是其自我选择的语义符号,东西绘画艺术之别,传统与现代之异,均可从一个“水”字中找到一丝线索,因此,林氏艺术在“为水”一事上毫不马虎。其中,广东美术馆馆藏的经典作品《春夏秋冬》组画,不仅向全国美术界展示出一种瑰丽的岭南绘画,更为林若熹的艺术创作开启了广阔的天地。

1989年,林若熹以《春夏秋冬》组画在第七届全国美展上获得铜奖,这一年,他刚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不久。这组作品曾多次在全国各地展出,深受观众和批评家们的喜爱。迟轲曾评价“这4幅小画新颖的章法、明艳的对比色、爽利的勾勒,显示出他在国画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展期持续至6月2日。

展览作品欣赏:

君兰访客 193×530cm 纸本 2016-2017

三角梅 115×115cm 布本设色 2004

厦门 193×530cm 纸本 2010

天鹅 28×28cm 纸本水墨 2014

天堂水 193cm×530cm 纸本设色 2020

听琴 193cm×530cm 纸本设色 2019-2020

雾里 70×137cm 纸本 2018

长空 180×180cm 纸本 201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