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酒者,坚持酒前1吃,酒后2喝,做到3不,降低身体损害,更健康

 营养师雪姐姐 2020-05-14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

国人对于酒,有着特殊的感情。

然而,酒,是一把“双刃剑”,能怡情,也伤身。

那么,经常喝酒的人,如何降低喝酒对身体的损害呢?

喝酒者,坚持:酒前1吃,酒后2喝,做到3不,降低身体损害,更健康

酒前“1吃”

——酸奶

空腹喝酒,容易喝醉不说,也更容易引起不适。

并且,空腹喝酒,对于胃粘膜与肝脏的损害更大。

所以,在喝酒前,要先吃点东西,酸奶是不错的选择。

喝酒前,吃点酸奶,可保护胃黏膜,延缓酒精的吸收,降低损害。 

酒后“2喝”

——喝杯植物茶,保护肝脏

喝酒的人,一定要注意保护肝脏。

喝酒后,喝一杯植物茶水,是不错的选择。

喝酒后不宜喝传统的茶饮,可用一些“药食两用”的小植物泡水。

华花苗硕参茶,泡水喝,可以护肝保肝,减少肝脏损害。

华花苗,药食两用,入肝经,有很好的护肝效果,可排肝毒,预防酒精性肝损伤,并且,能增强肝脏再生能力,是在许多预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营养品。

硕参,可清肝利胆,利尿消肿,科学证实,苦苣根可加速磷脂合成的胆碱存在,因而可加速细胞修复速度,对肝脏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尤其对酒精性肝损伤效果显著。

二者搭配在一起,经常泡上一杯,可保护肝脏,提高肝脏解毒能力,更可“抵御”酒精肝,是喝酒者保护肝脏健康,不错的选择。

——喝杯蜂蜜水,缓解头痛

酒后可以喝点蜂蜜水,有助于缓解头痛!

蜂蜜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

另外,蜂蜜还有催眠作用,能使人很快入睡,第二天起床后也不会头痛。

做好3不

——不喝“混搭酒”

每次喝酒,最好只喝一种酒,不要喝“混搭酒”。

各种掺和在一起,会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渗透作用,对肝脏、胃肠和肾脏等器官产生强烈的刺激和严重的危害,更容易导致酒精中毒。

——不喝“高度酒”

要知道,酒的度数越高,意味着酒精含量也越高。

而酒精进入体内,90%以上是通过肝脏代谢的,大量的酒精加重了肝脏的解毒负担,酒的度数越高,摄入量越大,对肝的损伤就越严重。

所以,日常喝酒,要少喝高度酒,尽量不喝高度酒!

——不抠吐

酒后抠吐,具有一定的醒酒效果,但这样做十分危险。

如果,把吐出来的东西,误吸到气管,可能引起窒息,危害生命健康。

并且,抠吐也会改变消化道的正常运行,从而损伤消化功能。

所以,喝酒者,一定要注意,尽量少抠吐。

此外,喝酒者,想要更健康,还有注意下面几点:

1、喝酒不吃药,吃药不喝酒

吃一些特定的药物,不要喝酒,同样,喝酒后也尽量不要吃药。

大部分感冒药,含有对乙酰胺基酚,吃药后喝酒,易增加肝衰竭的风险。

此外,吃了头孢、降糖药、降压药、催眠药、抗抑郁的药,也不能喝酒。

而喝酒后,这些药物同样不能吃,以免发生反应,危害身体健康。

2、小口慢喝莫贪快

很多人喝酒时,喜欢“一口闷”,感觉很豪爽。

然而,这样的喝酒方式,对身体伤害更大,不可取。

“一口闷”,会加重脏器短时间内承受酒精的负担,增加其危害性。

所以,喝酒一定要切记,小口慢慢喝,给身体更多的时间来分解代谢酒精。

3、喝酒时,少吃海鲜等嘌呤高的食物

喝酒,会导致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容易诱发急性痛风。

如果,喝酒的时候,再摄入过多的嘌呤,会导致体内尿酸飙升,大大增加痛风的风险。

大多数海鲜都属于高嘌呤食物,这也是喝酒吃海鲜的人,容易诱发痛风的因素之一。

此外,火锅、鸡精、耗油等,也要尽量少吃一点。

4、喝酒少吸烟

边喝酒边抽烟,是伤肝又伤肺,危害1+1>2,不可取。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减弱酒精对人体的作用,相当于被“麻醉”了,不知不觉中就会大大增加了饮酒量。

而喝酒,会加速血液循环,也会增加身体吸收更多香烟释放的有害物质,危害加倍。

5、边喝边吃,两不耽误

“下酒菜,下酒菜”,就是喝酒时要吃菜啊~~

光喝不吃,容易导致喝多,对于胃部和肝脏的损害,也更为严重。

边吃边喝,不仅可保护胃部,还可延缓酒精的吸收,给肝脏更多的时间来解酒。

喝酒的时候,一定要吃菜,切莫光喝不吃。

6、酒后睡前要侧卧

人在醉酒后,呕吐的概率比较高,喝酒不要仰面而睡。

否则,一旦发生呕吐,可能导致呕吐物不能顺利排出,堵塞气管,严重时甚至会窒息。

酒后睡觉,尽量采用右侧卧而睡,并且,如果醉酒后,不要立刻睡觉,喝点蜂蜜解酒,以免发生酒精中毒,在睡眠中发生意外。

7、常揉穴位,解解酒

常按揉关冲穴,可促进酒精代谢,自我掐按关冲穴,可醒神开窍,解酒防醉。

在手环指尺侧端,距指甲角0.1寸。

用指甲,或牙签平的那头,掐关冲穴,每次掐10秒后,放松2秒,再重复掐按,用力要均匀,使穴位能感到有微微的酸痛。

按揉百会穴,可缓解酒后头痛和宿醉等

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即是。

用拇指轻轻刺激穴位即可。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