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谍中谍俞老板,1938年春,兰州东关上演计中计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一段尘封了数十年的情报之战,如今渐渐浮出水面。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北内陆中心兰州,一件件令人惊心动魄的情报大战,在这座千年古城上演。

   肖炳实,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即便我们翻开尘封的档案,也无法找到这个名字,然而如果说起俞鸣九,老兰州都有些印象,这不是皋记商行经理吗?上世纪三十年代,皋记商行生意做得很大,这家商行主要以经营皮毛为主,生意遍及甘、宁、青、新四地,最让老兰州记忆深刻的是商行的俞老板沉稳却很年轻。兰州老王 金城外史,原创作品,感谢您的支持,更多内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金城外史 qinxingjushi


   这位俞鸣九老板究竟是何许人?俞鸣九就是肖炳实的化名,肖炳实又名肖项平(1900年—1970年),江西萍乡人,1926年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他是情报战线上的神秘人物,曾经纵横于厦门、上海、东京等地,抗战期间,他以新疆督办边务处兰州情报专员的身份,在任弼时等人的领导下,组建了甘宁青情报网。

  不久前,著名党史专家袁志学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兰州的“谍中谍”故事。

  1938年春,兰州东关,一家商行热闹开张了

  鞭炮声中皋记商行开张了,老板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中年男子,一点没有商人的气息,一些人担心这个老板怎么不像生意人,他能做好生意吗?谁知事情却出人意料,皋记商行生意红火得很。这家商行专收皮货,在甘肃、宁夏、青海三省区设了十几个收购网点,每天运货车出出进进,生意很是兴隆。

  人们想不到,这家热闹的商行,就是兰州地下党指挥甘宁青情报网的中心,负责人是商行经理,化名为俞鸣九的肖炳实。他是怎么到兰州开店的呢?

  1938年,肖炳实在苏联学习结束后,按照组织安排,从新疆回国,参加抗战。谁知到了乌鲁木齐后,事情却发生了突变。此时,盛世才控制着新疆,在抗日形势的号召下,盛世才倾向于联苏抗日,因而新疆的抗日气氛较为浓厚。

  为及时处理与苏联的关系,盛世才专门成立了新疆边务处。边务处实际上是个情报机构。当时,盛世才给边务处的要求是保证新疆安全,侦查外界获取敌对势力情报。盛世才曾说,边务处是一个对国外帝国主义、对国内甘、宁、青三马(指马步青、马步芳、马鸿逵等)和国民党活动情况的侦查机关。

  按照组织安排,肖炳实进入边务处,化名袁楚西开展工作。此时的兰州,作为西北国际交通线上的军事重镇,是苏联援华物资运往抗日前线的关键节点。不久,肖炳实被党组织任命为情报专员,派到兰州筹建新疆边务处兰州办事处。兰州老王 金城外史,原创作品,感谢您的支持,更多内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金城外史 qinxingjushi

  三重身份,一幕幕谍中谍的故事,在兰州上演

  俞鸣九老板的生意做得很成功。不知内情的人,无法将皋记商行同新疆督办盛世才的边务处联系起来。

  肖炳实为何要化名俞鸣九呢?说起来,这里还有个典故,《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比喻隐居的贤士身隐名著。这就是说,他的身份虽然隐藏起来了,但名声却很大。

  肖炳实就是个名声很大的人。在北京上大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任中共北平市委秘书长。他曾掩护福建省委书记陶铸,在二十多年的情报生涯中,四次同抓捕他的特务擦肩而过,蒋介石曾亲自签发通缉令追捕他。

  说起来,肖炳实有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是皋记商行经理,第二重是新疆督办边务处兰州办事处情报专员,第三重身份是中国共产党情报员,后者是隐藏最深的一个身份。肖炳实的情报网,实际上直接归任弼时领导,他获得的情报总是最先传递到延安。

  多年的情报生涯中,肖炳实无疑是精英中的精英。他有着丰富的对敌斗争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掩护自己,他将皋记商行打造成货真价实的商行。商行内不仅有完整的组织架构,设了副经理、秘书等职务,店员既有职业情报员,也有招募的兰州人,起到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作用。

  肖炳实做生意很有一套,在他的生意经中,行商和坐商都干,只要是赚钱的生意,不论大小都做。在他的情报组织中,行商用来传递情报,坐商用来打探情报,而小杂货铺之类的则是布的闲棋,然而一到关键时刻,这些闲棋就能发挥很大的作用。俞老板利用关系,将从甘宁青各地收来的皮货,转手倒卖给国民党西北贸易委员会和新疆裕新土产公司兰州分公司,一出一进利润非常可观。短短一年多的时间,皋记商行就成为兰州商界新星,肖炳实本人也被选为兰州商会执行委员。

  生意大了,开展情报工作的环境和机会也就更好了,同时也有了充足经费。此时肖炳实所领导的情报网络有二十多人,有三四部电台,情报收集点从河西走廊的酒泉一直铺设到天水,从西宁铺设到银川。在兰州,他们主要活动地点除了在商行总部外,还在中山林、雁滩、黄河北皮毛仓库、官园街(今民勤街)等处。

  生意兴隆,情报精准,肖炳实厉害到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地步。他曾经给驻武威的情报员赵峰说,关于安全问题,既不要惊慌,也不要麻痹,一旦接到“妈妈病危速归”的电报,就立即离开武威,设法前往延安。肖炳实为何这样说,原来他的情报工作做到了能随时掌握敌人行动信息的地步。

  不留任何把柄,纸条的灰烬也要处理掉

  皋记商行,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甘肃工委也对这家商行很关注。此时,甘肃工委秘书赵子明在黄家园开了一家豆浆店作为掩护。肖炳实情报网所属的全泰木器厂的王立民喜欢喝豆浆,经常去赵子明那里。一来二去,就和赵子明熟悉了,赵子明还经常给王立民一些进步书籍,而王立民则委托赵子明置办一个架天线的木梯子。

  一天,赵子明提出一个建议,希望能和全泰木器厂合办一个建筑公司。这是大事,王立民很快就向肖炳实做了汇报,肖炳实自然知道赵子明他们的情况,当即答应投资2000大洋开办建筑公司,但却拒绝赵子明提出的合伙经营的建议。

  原来按照秘密工作条例,情报人员只能发生纵向的联系,不能发生横向的联系。肖炳实以投资的办法巧妙地帮了甘肃工委一把。

  投资的公司很快就开张了,这时赵子明提出要派一个人到公司做会计。王立民自然很爽快地答应了。赵子明介绍来的会计姓李,他的真实身份是甘肃工委书记李铁轮。建筑公司依靠着皋记商行的人脉,在建筑市场上逐渐打开了局面,甘肃工委也有了一定的活动经费。兰州老王 金城外史,原创作品,感谢您的支持,更多内容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 金城外史 qinxingjushi

  1940年4月,赵子明来找王立民说,他有点东西想存在王立民家,王立民就把赵子明拿来的箱子放在了城墙边的防空洞内。后来,听说赵子明被捕,赶紧打开他的箱子,发现里面是一架石印设备,还有些甘肃地下党的文件。他们当即将这些材料销毁了。

  肖炳实的成功依靠的是专业和谨慎。他的情报网中的情报员基本上都要进行专业的训练,绝不让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员执行任务。训练采取一带一的方法。曾经打入驻武威骑五军内部的情报员赵峰,是陕北定边人,1936年参加红军,他就是肖炳实培养起来的职业情报员。肖炳实直接将他的籍贯改为天水,否则人家一听是从陕北定边来的,肯定会产生怀疑。为了培训赵峰,他让王立民带着赵峰在天水生活了三个月,在实践中学会了从事情报工作的各种技巧。

  赵峰干过一件大事:1942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调集大批部队包围陕甘宁边区,陕北迫切需要国民党军围攻边区的布防情况,甘肃陇东方向的情报就由肖炳实的情报网负责。肖炳实派遣赵峰以第八战区少校军需官的身份,带着证件,骑着自行车,对固原、平凉、镇原、咸阳等15个县进行了侦察。这次侦察赵峰实地调查,走访乡亲,同社会各个阶层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他没有写一个字,全部依靠着记忆,顺利摸清了国民党军的分布情况,包括军师团番号,以及军备实力。

  搞情报工作就是靠谨慎二字。肖炳实要求情报员不留任何把柄,传递来的纸条,必须及时处理掉,即便是灰烬也要处理妥当。就在肖炳实他们准备大干时,局势却对他们越来越不利。

  盛世才翻脸,

   新疆局势大变,边务处遭血洗,兰州的同志危在旦夕

  1941年7月,随着苏德战争爆发,盛世才认为,不能再继续依靠苏联了。于是,就逐渐倒向蒋介石,开始镇压抓捕共产党员。到1943年,新疆有一万多人被捕,1000多人被杀,其中有毛泽民等人,边务处的领导和骨干有21人遇害。

  兰州的同志也危在旦夕。1942年冬,肖炳实开始为情报网的人员准备撤退方案。这时,盛世才调派库车警察局长许华峰到兰州担任裕新土产分公司经理。这实际上说明,盛世才准备对兰州办事处动手了。

  肖炳实紧急部署身份已经暴露的情报人员的撤退事宜。同时他自己表现得不慌不乱,继续迷惑敌人。他坚持每天早上到兰州城外的中山林散步。这其实是他为撤退做的幌子。1943年春天,形势日益危急,他们将重要材料转移到了邓宝珊公馆,交情报员刘兴兰保管。他则继续每天早上去中山林散步。

  5月的一天,肖炳实安排妥当一切,借着濛濛细雨的掩护,在中山林散步的途中神秘消失。后来,辗转回到了老家,以教书为生。解放后,他曾任中国教育工会副主席、中华书局副编委,1970年去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