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州曾经是恐龙家园

 陇史荟王文元 2020-05-14

在所有的省会城市里,兰州有着它独特的与众不同面孔。它不仅是雄踞中国地理版图中心,而且也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马门溪龙雕塑

在兰山上眺望兰州市区之后,我们顺着山间的步道,一步步下山。当走过五泉山半山腰的时候,忽然发现兰山的半山腰,有一个红色的砂砾层,有人说那就是古老黄河河道。

这无疑在告诉人们兰州是一个非常古老土地。究竟有古老,它的历史可以从二十四亿年前开始算起。那时,兰州几乎没有陆地,今天峡谷起伏,沟壑纵横的大地,还被汪洋大海所覆盖。后来,在一次次地质运动中,兰州才逐渐露出了水面。

到大约在距今1.35亿年前到6500万年前之间,兰州的气候温暖而湿润,众多的河湖生长着大量的裸子植物。这些植物多类似于今天的银杏、红豆杉、苏铁等等植物。和那些裸子植物同时生活的还有恐龙。一个个庞大马门溪龙、刘家峡黄河巨龙、兰州龙在黄河边摇摇晃晃。水草茂密的河谷地带是它们的狩猎场,而温暖湿润气候,则足以让他们生活的衣食无忧。

马门溪龙生活场景复原图 

这些年,兰州及其周边出土了大量的恐龙遗存,既有恐龙化石,也有恐龙足印,按照化石和动物之间的1:100万的保存比例推算,当时兰州大地上,生活着大量的恐龙。兰州最早发现的恐龙是马门溪龙,这是一段颇具戏剧色彩的发现之旅。

1947年5月的一天,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公司勘察队在兰州红古海石湾勘探石油。进行地质普查的苗庆祥,来到海石湾一个叫马家户沟山沟。

这是一条窄而深的沟,最窄处只能容两人并排通过。而山顶距沟底大约有四五十米之高。沟的顶部是厚厚的黄土层,沟底却是雨水冲刷出来紫红色岩层。就在这些岩层中,他们发现了几块脊椎动物的骨骼化石。几十年后,当地一位亲历者说,当时人们发现恐龙化石后,都要用舌头舔一舔。据说,这个方法能有效区分,普通石头和化石。至于,其中的原理究竟何在我们就不知道了。著名地质学家孙建初断定,这几块石头是恐龙化石。

考察结束后,恐龙化石运到了南京地质调查所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中国古脊椎动物学泰斗杨钟健主持修复与研究。1967年,在杨钟健教授的主持下,人们将在四川合川发现的同属恐龙化石和兰州海石湾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装架,命名“合川马门溪龙”。至此,马门溪龙最早出土于兰州海石湾的事实,被人们彻底遗忘了。至今,一些老人还习惯将它称为“永登龙”,或者“兰州建设龙”。

马门溪龙图 

马门溪龙是个庞然大物,人们推算它长达22米,高达4米,仅仅脖子就有9米长,活体的重量会达到40吨到50吨。它究竟要消耗多少事物,谁也不知道。但至少能够知道,当时兰州植被茂盛,能够为恐龙的生活提供充足的食物。这就是说,必须足够温暖湿润的气候,才能为恐龙供应充足的食物

进入,2000年以后,兰州及其周边地区不断有古生物化石出现。

2005年10月11日,“兰州龙”正式亮相。这是头恐龙以发现在兰州盆地而得名,属于世界上牙齿最大的植食性恐龙。它的单个牙齿宽约4厘米,长约14厘米,其肋骨长达1米。人们估算“兰州龙”活着的时候,体长约为10米,高约为4.2米,头部有1米长,体重超过5500公斤,属四足行走或偶尔两足行走的恐龙,和同时期鸟脚类恐龙相比,兰州龙的体型显然比较笨重。

恐龙蛋

在“兰州龙”亮相一年之后,国内最胖的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又同人们见面了。刘家峡黄河巨龙长约20米,荐椎(臀部骨骼中间的部分)不足半米高却长达1.1米,1.23米长的肩胛骨最宽处达到0.83米。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最胖的巨龙。

刘家峡巨龙

恐龙化石告诉人们,在白垩纪早期,兰州盆地相当于现在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植物以蕨类植物和裸子植物为主。

关注书迷新声,历史文化,兰州故事,每天都有哦:


意见建议,请在下面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