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要点

 wupin 2020-05-14

2020年,全省农业科技教育工作将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补齐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两大中心任务,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和人才支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科技扶贫

(一)持续加大产业技术专家帮扶力度。组织做好在鄂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协同推广团队的专家教授与全省37个贫困县的科技对接,细化帮扶措施,强化科技指导。坚持精准服务导向,支持产业技术专家在贫困县建立工作站、设立联络点,建立长效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坚持轻简适用导向,支持产业技术专家在贫困县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坚持特色品牌导向,支持贫困县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产业所需的技术支持。

(二)着力提升特聘计划服务实效。继续在37个贫困县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进一步完善《特聘农技员遴选办法》《特聘农技员考核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特聘农技员协议书》《技术服务合同》等相关协议,严格招募程序,精选人才。细化服务任务,强化人员管理,提高服务成效。鼓励支持非贫困县实施特聘计划。全面总结特聘计划实施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

(三)不断增强贫困村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依托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高素质农民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等现代农业生产发展专项,紧紧围绕贫困地区优势和特色产业发展,在每个贫困村建立完善“111”制度,即1个贫困村培育至少1个以上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每个示范主体至少示范推广1项以上主推技术。按照“贫困村+村级技术员+示范主体”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快提升贫困村农业科技支撑水平。

二、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四)完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机制。构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多元互补、高效协同的农技推广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提供全程化、精准化和个性化的指导服务。把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纳入对各县市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继续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围绕“水稻+”、园艺、水产、畜牧、生态环保等五大产业,开展农技推广部门主导、技术优势单位领衔的农科教企多方联合的协同推广计划。深入实施院士专家服务农业产业“515”行动,鼓励支持农业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专家下基层、到一线,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转化为产业发展效益。

(五)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机制。鼓励农技人员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到国内现代农业先进和发达地区开展异地培训。支持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进入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站等进修深造,支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非专业和低学历人员,通过在职研修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教育。不断提升中国农技推广APP在基层农技人员中的覆盖面和使用率,丰富农技人员服务手段。

(六)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服务样板。积极申报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农业重大引领性集成技术和科技引领“一村一品”村镇。依托补助项目建设的基地开展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等,将基地打造成农业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的展示窗和辐射源、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的综合平台。继续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能力建设,支持在乡镇一级建立农技推广综合服务站所。

三、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七)持续开展农业科技创新行动。按照湖北省《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行动方案(2018-2020年)》既定目标,组织十个科技创新团队,围绕水稻三优栽培、双水双绿、池塘绿色健康养殖等重点和关键领域,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科技攻关和系统总结,努力形成一批集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于一体的可转化科技成果。实施第三批湖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针对当前制约我省重点农业产业发展的短板因素和瓶颈技术,遴选确定一批攻关课题,采取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全产业链一体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内公开招标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协同攻关。

(八)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抓住国家加强“三农”领域补短板项目库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湖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条件建设。支持华中农业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等中央在汉单位建设国家农业微生物重大基础设施、国家作物表型组学基础设施等国家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支持省农科院、长江大学、湖北大学及各市州农科院积极申报区域创新中心、国家重点试验室、科学观测试验站等创新平台项目,全面提升湖北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利用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武汉生物产业基地等已有平台和产业、区位等多方面优势,向农业农村部申请创建武汉国家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引领和带动华中地区及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四、培养农业农村人才

(九)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围绕疫情后复产、稳产、抢种抢收,分类开展技术培训,力保全年农业生产目标;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对重点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培训,提高贫困村、贫困户的发展能力;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返乡创业者,分层分类开展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农业经理人、农村创业青年、产业扶贫带头人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培训,力争全年培养高素质农民不少于2.5万人。择优推介一批学以致用的先进典型,弘扬新时代农民精神。开展师资队伍和管理者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提高项目实施绩效。

(十)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计划。依托国家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基地,遴选37个贫困县的村组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1000人,开展异地交流培训,促进增长知识、拓宽视野、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组织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搭建交流平台,展示农民风采。

(十一)实施一村多名大学生计划。采取“政府买单、基层推荐、学校培养、农民自愿、村来村去”的方式,聚焦37个贫困县,面向全省农村村组干部、乡村产业带头人及青年农民,开展农民高职学历教育,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高素质人才。依托9所涉农职业院校,力争今年新增培养3000人。

五、抓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

(十二)强化转基因生物日常监管。严控科研和种子生产源头,强化研发者、生产者第一主体责任,打击不报备、跨阶段、跨区域等违规研发行为,打击种子套牌、假冒等生产和经营行为,保护知识产权人权益,维护科技创新环境。

(十三)开展转基因科普及法规宣传。推进转基因进高校、进社区、进媒体、进机关、进企业、进科普基地、进乡村等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转基因科普知识,引导社会公众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及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打击妖魔化转基因的言论。

(十四)规范转基因生物加工许可。依法依规为转基因生物加工企业提供行政审批服务,规范转基因原料油脂、饲料企业的进口、加工行为。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日常监管,强化企业无遗撒、无泄漏、无改变用途、无不合理标识等意识,打击非法加工和经营行为,回应社会关切。

六、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十五)着力抓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统一安排部署,确定优先保护区、安全利用区、严格管控区涉及乡镇及村边界范围与面积,编制耕地质量类别划分报告和清单,科学制定县市区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和严格管控方案。加强技术培训与示范指导。落实“优先保护区”保护措施,加快“安全利用区”内耕地安全利用,综合施策,减少污染物向作物特别是可食部分转移。落实“严格管控区”内耕地管控措施。对严格管控区内的耕地,因地制宜,优先调整种植结构。积极配合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通过种植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等管控措施,将生产超标农产品的耕地退出食用农产品生产。

(十六)加快推进农膜污染防治。加强农膜准入管理和源头减量。将查处不合格地膜纳入春耕、秋播农资打假活动内容,从源头确保农民使用达标地膜产品。推进全省可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加强可降解地膜产品和技术跟踪研究。推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积极探索回收机制,健全回收体系,提升农膜回收水平。

(十七)保护农业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保护点建设,建设外来入侵物种水花生、水葫芦生物防治天敌越冬繁育基地,促进我省重点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保护点和基地物联网监控系统,提升保护能力。统筹农业面源污染突出问题,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