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思敏 编辑:Laurie, Skye 关节分析: 骨骼(《骨骼肌肉功能解剖学》) 髋关节由髋臼、股骨头和股骨颈形成关节,髋臼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部分组成。骨性髋臼中央为髋臼窝。其中央明显凹陷称为圆韧带窝,有圆韧带附着,这是髋臼骨质最为薄弱的部位。髋臼的前下方有一月牙状的缺口,形成髋臼切迹。切迹由横韧带封闭,两者间留有间隙,为血管通道。髋臼的入口平面与身体的矢状面外翻成角约45°±10°,与身体的额状面前倾成角约15°±5°。髋臼边缘有软骨盂唇附着而加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增加髋的稳定性。 髋臼唇通过“抓牢"股骨头和将髋臼窝的体积深入大约30 %为髋关节提供了重要的稳定性。髋臼在髋关节周围形成的密封状态有助于稳定关节内的负压力,从而产生适当的吸力,以抵抗关节表面的牵引。周围的密封状态还将滑液控制在关节内,所以髋臼唇可直接提高关节软骨的润滑功能和负载分散功能。髋臼唇通过增加髋臼的表面积来降低接触应力(力量/面积),进而对关节软骨产生直接的保护作用。髋臼唇主要由纤维软骨构成,它的血管化程度较差,只能将适当的血液供给到它外部的 1/3 处。因此,治愈撕裂的髋臼唇的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与其较差的血管化相比,髋臼唇拥有丰富的传入神经,这些传入神经能够提供本体感受的反馈,并且当髋臼唇受到严重伤害时它们能够感知疼痛。 骨运动学:髋关节可以在矢状面做屈、伸,在额状面做内收、外展,在水平面做内、外旋。股骨绕骨盆和骨盆绕股骨的旋转出现在3个平面内: A 侧而观展示了绕内外旋转轴的矢状面内的旋转 B 前面观展示了绕前后旋转轴的额状面内的旋转 C 上面观展示了绕纵向或垂直旋转轴的水平面内的旋转 简单的来说就是: 1 骨盆固定,股骨相对于骨盆运动。 2 股骨固定,骨盆相对于股骨运动。
(1)股骨绕骨盆运动学
其中在讨论髋关节内外旋的时候不可避免就需要讨论到梨状肌这块“狡猾”的肌肉,当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时,梨状肌作用是外旋;当屈髋超过90°之后梨状肌就和臀大肌前束和臀小肌后束一起成为了内旋肌群。 所以我们想要牵伸梨状肌时候需要在屈髋90°以上的时候做髋关节的外旋来进行牵伸。 (2)骨盆绕股骨运动学 1. 腰间动作节律 A.同向节律指腰椎和骨盆向同一个方向转动,例如当我们在做弯腰捡东西等一系列需要上半身大幅度位移的活动,这样可以增强腰椎的活动度。 B.反向节律则相反,比如在正常行走过程中,上身直立,屈髋时腰椎和骨盆转动方向相反,从而达到平衡,完成行走的动作。
2. 矢状面内骨盆旋转:骨盆前倾和后
3. 额状面上的骨盆旋转 骨盆绕股骨髋关节外展被限制在约30°,主要因为腰椎向侧面弯曲的生理限制。
4. 水平面内骨盆旋转 通常腰椎允许的适量绕轴旋转限制了支撑侧髋关节完全旋转的潜力,骨盆绕股骨旋转的全部能力要求腰椎和躯干跟随者骨盆旋转。
肌肉功能: (1)髋屈肌:
从解剖位看,阔筋膜张肌是髋关节的一个主要屈肌和外展肌。这块肌肉也是一个次要内旋肌在所有的阔筋膜内增加拉力。向下通过骼胫束的拉力可以帮助稳固仲展的膝关节。骼胫束内反复出现拉力可能引起胫骨外侧结节附近的骼胫束插入点处炎症 。 髋屈肌整体功能: 1. 骨盆绕股骨髋关节屈曲 骨盆相对于股骨向前旋转完成屈髋动作使骨盆前倾,这用到的是一对协同的力,需要屈髋肌群和背伸肌群协同作用。(如图所示)
2. 股骨绕骨盆髋关节屈曲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在做类似直腿抬高的动作时,股骨相对骨盆前屈,需要很强的腹肌协同收缩能力,否则会导致骨盆通过前倾代偿。 A 腹肌收缩协同发力 B 腹肌减少或没有协同发力
关注可伸展的髋关节的重要性: 长期弯曲的髋关节通常发展成为弯曲挛缩。可能与髋关节屈肌的痉挛状态、髋关节伸肌的整体较弱、疼痛或者发炎的髋关节关节囊、慢性半脱位的髋关节关节或受限的坐姿有关。屈肌和囊韧带就会产生适应性缩短,限制骰关节的完全伸展 。
(2)髋内收肌 主要内收肌是耻骨肌、长收肌、股薄肌、短收骨和大收肌,次要内收肌是股二头肌(长头)、臀大肌(尤其下纤维)和股方肌。 髋内收肌整体功能:长收肌有屈力臂并能产生和股直肌等产生的力矩相似的屈力矩。内收肌在髋关节是提供有用的屈力矩和伸力矩的来源,在冲刺、骑自行车、跑上陡峭的山坡以及蹲下站起这些动作中起作用。当髋关节将近完全弯曲时.内收肌做好准备来加强伸展肌。相当髋关节几乎完全伸展时,内收肌做好准备以加强屈肌。内收肌的这种实用功能可以部分地解释它们为什么在跑步和跳跃时,尤其是当快速改变方向时相对容易拉伤。 (3)髋内旋肌 (4)髋伸展肌 髋伸展肌整体功能:髋关节伸肌使骨盆后倾 后伸时,需要骨盆相对于股骨向后旋转完成后倾,这时候的一对协同力则为:腹肌和髋后伸肌群 股骨绕骨盆髋关节伸展 屈髋的时候可以激活伸髋肌群的力矩,且在屈髋时很多髋关节外展的肌群会产生一个后伸的力矩(这也和现在短跑的起跑方式有关)。 (5)髋外展肌 (6)髋外旋肌 极快速的内收长肌或内收短肌的离心激活可以用来降低对侧的骨盆旋转——一种可能会导致这些肌肉产生拉伤、疼痛的运动。拉伤的机械原理可以进一步解释许多体育活动中内收肌相对高的拉伤风险,因为这些体育活动涉及跑步时骨盆和躯干的迅速旋转。 常见运动损伤和疾病 1. 髋关节骨折 2. 髋关节骨关节炎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由髋关节发育不良、外伤和手术等原因造成股骨头颈结合部和髋臼解剖学异常,在运动中产生骨性撞击导致髋臼关节软骨和盂唇等结构的继发性损伤,是导致髋关节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诱因。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腹股沟区疼痛,在活动增加或长时间受力后可转变为持续性疼痛,疼痛位于腹股沟区或转子处,关节弹响、交锁;髋关节活动受限,撞击试验阳性,即被动屈曲、内收内旋可诱发疼痛 大部分患者因髋关节疼痛对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不显著,因此选择保守治疗,它包括避免重体力劳动、过量运动和长距离行走,避免做引起疼痛的髋关节活动,必要时服用NSAIDS类止痛药和软骨营养类药物。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髋关节异常的解剖结构,扩大髋关节活动度,推迟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现多施行关节镜手术。 术后康复方面,患者术后1-2天开始行踝泵、股四头肌和髋关节周围肌肉等长收缩练习;术后3-7天可扶拐下地患肢部分负重行走,在无痛范围内开始髋关节被动活动;术后4-6周可部分负重,继续髋关节被动活动的同时进行可耐受范围内髋关节主动活动,包括内收、外展及内外旋等,并加强髋外展、前屈、后伸肌力练习;6周后可全负重行走,恢复下肢正常功能活动;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正常活动尝试散步、慢跑等体育运动。 3. 髂骨嵴损伤 髂骨嵴是臀部许多肌肉的起点,是骨盆最容易受伤的部位,挫伤较多见,损伤严重者可造成髂骨嵴骨折。症状:疼痛、局部压痛。治疗:适当的保护、止痛。 4. 髂骨翼损伤 此种损伤在马术运动中最易发生且损伤严重。骨折后出现剧烈疼痛,局部压痛,但患者多拒绝按压局部,有时出现腹部和臀部不自主的肌肉的痉挛。向患侧旋转45°骨盆X-ray片可以确诊。治疗:卧床6-8周。 5. 腘绳肌损伤 腘绳肌位于大腿后侧,是主要的屈膝肌群,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组成。这些肌肉共同的起点是坐骨结节。当髋、膝关节过伸或股四头肌过分用力时极易造成腘绳肌损伤,损伤多位于坐骨结节止点处。损伤后,当腘绳肌突然剧烈地收缩时,就会引发大腿后方突发、剧烈的疼痛,如果撕裂较严重,肌腹上可以摸到一个局部凹陷。 髋关节大多数损伤的治疗目标应包括最大限度地伸展髋关节(情况适宜时)。强化髋关节的伸肌和伸展髋关节关节屈肌和囊韧带-最重要的是骼股韧带,骨盆前倾而产生的腹肌活动也可以促进髋关节伸展。当伸展与轻微的外展和内旋联合在一起(髋关节的紧缩位)时.可进一伸展髋关节的囊韧带。 6. 骶髂关节扭伤 骶髂关节是微动关节,运动不当可以发生韧带扭伤,并且多发于腰骶韧带。主要症状:骶髂关节疼痛并向大腿后方和腘窝部放射,检查时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阳性,应于腰椎间盘突出相鉴别。治疗:腰围支具固定;封闭;理疗、手法。 7. 髋臼盂唇损伤 是导致髋关节疼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导致骸臼盂唇损伤的因素很多,包括运动损伤、创伤、年龄、髋关节结构及发育异常如髋臼发育不良等、炎性疾患等,以运动损伤和训练伤最为常见。盂唇损伤最常见于前上方,后方损伤相对少见。 8.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后脱位较多见。临床表现: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下肢短缩外旋畸形。X-ray确定诊断。治疗:麻醉下手法复位,卧床休息,2周后开始适当训练。 康复训练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训练(Michael, Mark 2011) 旋转运动:A 屈髋70度顺时针、逆时针被动关节活动;B 直腿顺时针、逆时针被动关节活动 主动反向蝴蝶运动:A 屈腿仰卧姿势,双脚稍宽于肩,趾尖朝向内;B 内旋大腿使双膝相靠拢,坚持5秒后分开双膝 站姿内旋:A 起始姿势是膝伸直,趾尖稍向内;B 缓慢向侧方直抬腿,维持趾尖向内和骨盆水平 滑动:A 脚跟置于手上,另一手放于膝后方;B 在协助下进行髋屈曲、外展、外旋运动 髋周力量训练: 1. 立位外展练习: 上体正直,双足与肩同宽站立,足尖正直向前,扶好固定物健侧单腿站稳,患腿保持膝关节伸直向外侧伸出。至最大角度保持一定时间或完成动作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髋及大腿外侧群肌力,锻炼髋外展肌。 2. 坐位外展练习: 坐位,上体正直,屈髋屈膝90°小腿自然下垂于床外,将弹力带系成一个圈,套在双膝关节处,向外用力牵拉弹力带完成分腿的动作。至最用力处保持一定时间或完成动作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大腿外侧及髋外展肌群肌力,锻炼外展肌。 3. 坐位内收练习: 坐位,上体正直,屈髋屈膝90°,小腿自然下垂于床外,膝关节处系一弹力带一端,弹力带另一端固定于某处,向内用力牵拉弹力带完成并拢腿的动作。至最用力处保持一定时间或完成动作为1次,但应注意确保患腿不超过身体中线。此练习主要加强大腿内侧及髋内收肌群肌力,锻炼内收肌 4. 坐位内旋练习: 坐位,上体正直,屈髋屈膝90°小腿自然下垂于床外,将弹力带系成一个圈,套在双踝关节,确保大腿在床面上固定不动,小腿向外旋转,用力分腿牵拉弹力带完成动作。至最用力处保持一定时间或完成动作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髋内旋肌群肌力。 5. 坐位外旋练习: 坐位,上体正直,屈髋屈膝90°小腿自然下垂于床外,踝关节处系一弹力带一端,弹力带另一端固定于某处,确保大腿在床面上固定不动,小腿向内旋转,用力牵拉弹力带完成动作。至最用力处保持一定时间或完成动作为1次。此练习主要加强髋外旋肌群肌力。 6. 后抬腿练习: 俯卧位,略屈膝腿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处。保持一定时间或完成动作为1次。力量增强后可在踝关节处加沙袋为负荷以强化练习(图6)。此练习主要加强大腿后侧肌群、及伸髋肌力,锻炼腘绳肌及臀大肌等。 需要注意的是,术后4周以内的患者因炎症反应和软组织愈合的问题可能以小强度,多重复次数20-30次,增加肌肉耐力,完成基本日常生活为主,四周后可增加强度(渐进抗阻),12-15次,逐步增加肌肉绝对力量。此外,个人意见:文中涉及的训练强度及次数仅为参考,实际训练计划需要根据患者具体伤病及体能情况制定。建议由专业人员评定后制定适合的具体计划。 放松训练(Razib, 2005) 生活管理: 1. 运动前热身 2. 避免过度拉伸,深蹲,劈叉等增加髋关节损伤可能性的动作 3. 选用减震效果好的鞋子 4. 锻炼髋关节周围肌群 5. 避免久蹲,盘腿坐时间太长 注:本文为根据福特钠斯国际小组文章归纳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