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

 中医馆0948T 2020-05-15

​原创:王家林(铁杆中医)

备注:曾发表于中医论坛。作者本人不设版权,欢迎转载、引用。

发热症中医临症思辨分享                

前文《宝宝发烧,你会处理吗?》一文说了点对发烧的认识与处理建议。蒙小编厚爱,要我写点关于发烧诊治方面的文章 ,其实书上都有。我不擅引经据典与逻辑推理,惟临证经历不计其数,就真实还原一下实战时的想法和作为,功过皆呈,希望能给读者些许借鉴和启发。                因中医发热一症的范围更广,涵盖了西医的发烧症,本文就以发热为题叙述;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姓名皆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一.1994年11月26日晩23时许,张美芬,女,2岁零6个月,由其母抱着敲开我宿舍门(当时我租房住在城乡结合部,周围正大搞建设,住了许多四川民工,他们性情豪爽,与我关系很好,见我整天捣鼓中药,会主动要我诊治,感谢他们的信任!逼我炼出了不少本领,本例即是)。一看小孩脸彤红,唇燥红,昏睡,呼吸声很粗,阵发剧咳,胸部起伏,鼻翼扇动,强叫醒睁眼即泪眼汪汪状,测体温41.3℃,用听诊器听肺部无干罗音、无湿罗音,呼吸音急促,脉疾滑难测至数,舌红绛燥草莓点密布,苔黄厚燥,胸腹部皮下皮上密布粟状红疹(有鲜红有暗红),轻抚略有少许尖凸扎手感。我知道是麻疹,此病为热毒蕴积营卫血分,欲透表而出,其症必伴发热,变症多端,易致患儿死亡,听我父母说过许多人死于麻疹。我当时为自救自学中医四年,也帮人看过一些病,但麻疹也只在书上看过,从未处理过,便推辞不想接,不料那川姐倒是见过世面的,又直率泼辣,她说你莫胆小,我家大女儿出痧(麻疹)就是吃中药吃好的,有啥事不找你(麻烦),药下重点。遂用竹叶柳蒡汤化裁(我没西河柳),处方:蝉蜕10g,升麻12g,柴胡12g,浮萍10g,淡竹叶10g,牛蒡子6g,荆芥10g,防风10g,知母15g,薄荷12g,甘草8g,1剂,水煎,每服100mI,昼3夜2服,嘱忌食冷物,饮食须清淡,须避风、寒、湿,不能冷敷退烧,每天须给我汇报两次情况,川姐大咧咧说我晓得,你胆子也太小了!抓好药他老公直接塞我土药罐中,连电炉一起拎走。他们一走,我就赶忙翻书,生怕有啥不对的,再审方符合轻宣透表的原则,看到有说可加石膏,又纠结该不该加,烧那么高,会不会出问题?万一加石膏退了烧疹出不透呢(疹出不来人必死)?那一夜难以入眠,心里慌得躺不住,也看不进书去,就在屋里走来走去,折腾到鸡叫才睡着。第二天下午小孩的爸爸来找我说一直烧到天亮,疹子密密麻麻脸上全身都是,中午烧退了点,咳也少了点,精神好点,想吃东西,喂了点稀饭,我这才放下心来,再按上方给他抓了1剂;直到第四天烧全退了,疹子也没开始时那么鲜亮,摸着也不扎手了,又过了一周后再见到这个小孩在工棚旁玩耍,已全不见疹子踪影。当时心里就感叹中医之神奇,这么吓人的病,就两剂药!后来又遇到一例,与第一例如出一辙,这次没怎么慌,如法炮制,一周也好了。          后来我由此得到启发,遇到青春痘辨证为热入营血的,也用轻宣透表法,普遍比苦寒清降法(易复发)效果好 。         多年后竟看到有人主张以麻黄汤为主的辛温解表法(上例用的是辛凉解表法)治疗麻疹初出不透,想想也有道理,但一直没机会亲证,不知有没有亲证过的朋友?或是亲证过汗法以外治法的朋友?有没有加石膏治疗经验的?可否分享出来交流?有几例见紧、弦脉的青春痘我用活血化瘀法加辛温解表法也收到良效(细想痘疹在表,汗法解之不错,常误在一见痘疹便心中认定是热,不敢施以温剂,其实寒亦会致痘疹)。               忽然联想到现在的中医学院教育缺陷,如果跟师学,上例你看一次便终生难忘,亲见疗效,怎会对中医没有信心?怎会不敢接诊?                二.2017年12月7日,刘悦萌,女,4岁,她奶奶说发热(量得38.8℃)半天,懒动,不想吃东西。观之唇燥红,白晴淡粉红,无畏寒形状,胸腹无疹,舌红绛瘦燥苍老,苔黄黑燥厚,脉实滑数,摸额头热,无汗,无渴饮,二便正常,她习惯性地跑来翻弄我桌上的东面,看来精神尚可。怎么看都是一个阳明经热证,不假思索脑中就跳出二个方子,小柴胡和白虎汤,觉得小柴胡加石膏更合适,处方:柴胡60g,半夏20g,黄芩20g,党参20g,(擘)大枣20g,炙甘草20g,生姜20g,石膏80g,1剂,水煎,每服100mI,昼3服。次日下午5时许,小孩的奶奶来电说烧退了,就是咳得不歇气,怕晩上无法睡。我说你带来我看,小孩倦缩在奶奶怀里,不间断剧咳,清鼻涕直流,拿玩具逗她也不理,我认为虽热退但精神更差、且变生他症是病加重了,难道辨证有误?再切脉稍软略滑数,唇舌仍红绛燥,苔黄厚黑燥,白晴仍略粉红。脉唇舌眼一派内热相,用柴膏芩怎会反增剧咳?精神更差?这鼻流清涕分明是寒,昨日脉症无一丝寒相,今日寒相难道是昨日芩膏量大所致?莫非外寒内热?今日该用大青龙吗?鼻为肺窍,清涕如水,此咳必肺寒无疑,大青龙清胸肺之热力大,岂不相悖?真是左右为难!思虑再三,既肯定肺寒,解之为必须,其他不明之处暂放下,先温肺,估计坏不到哪儿去,上小青龙!方药:麻黄30g,桂技30g,白芍20g,干姜30g,细辛20g,半夏40g,(北)五味子10g,(炙)甘草20g,1剂,用法同前。次日下午,我见小孩已在外玩耍,脉变软缓,舌粉润苔白略厚,白晴粉色已无,热相反失,她奶奶说咳减、鼻涕已不流、欢多了、也想吃东西。知病好转,那就是我初诊错了。但仍不明白其脉实滑数、舌红绛燥,苔黄黑厚燥、白晴粉红为何是个寒证?后又遇到一例相似案例,初诊仍犯上例错误,至今百思不得其解?           三.2015年9日11日早10时许,孟宇峰,男,1岁零8个月,其母言三天前发现小孩不太想吃,屁臭,发低热,不乖,腹泻了几次,前天输了一天液烧退,腹泻也止,昨夜一直发热哭闹,量体温38.5℃,今早不吃东西,没精神,观其唇燥红,脸红,由于小家伙不配合,哭闹得厉害,摸脉看舌几无收获,左手食指一根红绛纹稍弯曲越过气关约2mm,右食指一根红绛纹刚到风关,头胸腹有微汗(许是哭闹折腾的,难作诊断依据),腹诊哭闹更甚,腹内软,但分不清有无压痛,视其哭闹程度又不如肠痈剧烈(这个要亲见过才易鉴别),手掌贴在其腹部感觉越来越热,有热自内源源涌出之势,此为腹内热盛,多为积食所致,询问其母知三天前家中给老人做寿,几个小孩一起抢蛋糕吃,大人高兴,争相抱着喂各种吃食。我判断就是吃出来的阳明腑实证,果断开大承气汤:厚朴30g,枳实20g,(后下)大黄30g,(后下)芒硝20g。我亲自煎成6袋x50mI装,嘱每次温服1袋,昼服3次,得下停服,又嘱晚上给我电话说一下情况。当晩来电说服药3次,仍发热,没腹泻,但能安静睡觉。其母说次日晨午各服1袋,下午五点多泻了一大堆臭稀便,热退人安。顺便给宝妈宝爸提个醒“欲得小儿四时安,常需三分饥与寒”  。             有同行前辈看了我开这个方,把我狠批了一顿,言此乃虎狼之剂,小儿稚嫩,怎可用如此大量?        这又让我忆起一个案例,那是1994年夏天,一位72岁大伯因腹胀满来找我,当时我用的就是大承气汤,因顾忌其年纪大,各药量均在10g以下,他服用无效后又展转多处求治,两月后竟腹胀如妊,食不下,渐痛渐重,甚至被权威医院初诊为胃肿瘤,后又找我支招,我即坦言其被我胆小所误,遂鼓励我“死马当活马医”,我予大承气汤重剂:厚朴40g,枳实40g,(后下)大黄60g,(后下)芒硝60g,1剂(当时开出我一身汗!),三服次日得大下而解。这启示我下法若不到位亦可害人,当急下时多为救危,须予雷霆之势方能力挽狂澜,可稍过之而勿不及!         我试服过各方药以了解药性,不经我吃过的绝不给患者吃,现在仍保持这个习惯,30年来大量试药,现暂未发现“中药毒”的不良反映,体质还算可以,比35岁前还好些(那时病极多),对方药的体悟更真切了,对“虎狼之剂”的咀嚼也别有滋味。            四.2013年4月28日,李翠香,女,68岁,自诉其患风湿病多年,近五年来常一阵阵发热、烦躁,量体温不高,胸、肋灼痛,诸关节胀痛,口苦,食可、人乏力,大便常干结。家人与我私语说已查出肝、肺肿瘤,对其保密,欲保守治疗。我哪有治肿瘤的招?观人瘦面萎黄,舌红粉嫩瘦,燥润适中,苔少,脉弦大长寸上越至鱼际,第一印象是少阳病,肝郁化火。一问果然其牵挂烦心之事颇多,一生气病就加重。予小柴胡汤化裁:柴胡50g,黄芩20g,(擘)大枣20g,党参10g,(炙)甘草20g,佛手20g,红花10g,6剂,每剂煮取1000mI,每服200mI,昼3服。患者服至3剂发热灼痛略减,6剂后诸关节胀痛亦减,口苦、大便干结也有改善,力渐增。其后就以小柴胡为底方随症加减,断断续续服用,2015年秋,偶遇其家人得知经查其肺、肝上肿瘤已消失,灼热身痛虽未痊愈,亦比当时好太多。         以上列举案例只是发热症中苍海一粟,不可能细述详尽,支离破碎之下若对读者有所帮助则不胜欢喜!历代医家医案中对发热症诊治的发挥目不暇接,多读必有启示;《内经》、《伤寒论》、《温病条辨》 ………等对其理、法、方、药的论述更引无数人终生探寻。追本溯源,终会收获。             常叹生命微妙,无测究竟;中医博大精深,难悟通达。纵寿无量,亦无究竟通达之时,医路求索终无涯!亦苦、亦乐、亦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