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广州人,不会说粤语,也不想学”

 朱觉超 2020-05-15

最近被周深三语版的《千千阙歌》刷屏了,这也太太太好听了吧~

国语情深,粤语雅致,日语旖旎……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粤语版的,是我熟悉的那股韵味~

 

*周深演唱《千千阙歌》

说起粤语,我好像很久没有听到这种语言了,身边说粤语的人也越来越少。

广州人,现在,你还会说粤语吗?

PART 1.

 · 我是广州人,但不会说广州话 · 

还记得去年,一个《我是广州人,但不会广州话》的小视频刷爆了广州人的朋友圈。

镜头里,这个00后的小学生说:“我是广州人,不会说粤语。”

其实这样的年纪不会说粤语也没什么大问题,只要多花点时间去学去说就可以了。

但是,当记者问到:你想学粤语吗?她的回答是:我也不是很想,感觉叽里咕噜的。

这个回答,带给我的只有心酸:新一代的广州人,都不会说广州话了吗?

之前网上也做过一个《6-20岁能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调查,发现已然有30%左右的人不会说粤语。

《6-20岁能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

从调查结果来看,低年龄层中会讲粤语的人越来越少,也就是说:粤语在年轻一辈中慢慢面临着消失。

可以试想一下,将来的某一天,广州人都不会讲粤语了,那会是怎么样的一番景象?

作为80、90后的一代,我们从小接受粤语文化的熏陶,但也不敢自信地说自己传承了100%的粤语文化。

如果我们对粤语的熟练程度只有70%,加上不注重教育推广的话,下一代可能只有50%,然后到30%、20%……终有一天将会变为0%。

也许有一天我们和子孙交流时说:”我喺隔离”,他们可能会问我们为什么要隔离?

当我们说“秋风起”,他们也接不上“食腊味“,这股秋风终究是起不了了。

PART 2.

 · 粤语的传承离不开家长的支持 · 

其实,孩子说不说粤语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他们从小就生活在有限的粤语环境下,再加上后天的教育缺失,那么他们对粤语的认同感自然大大减弱。

校园内推行使用普通话交流,这个无法避免,但在家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多讲粤语,对此许多家长也有不同的看法。

支持说国语

@女汉子:学校要求说普通话,孩子们多数也是用普通话交流,我家小孩连粤语节目都不爱看,而且一定要看国语版本的。

@西瓜头:可能是大势所趋吧,之前孩子在家都是说粤语的,后来说着说着就变成普通话了,我也就跟着他说了。

@夏天:在大城市打拼,让孩子讲好普通话就够了,普通话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需要。

支持说粤语


@浣熊:我仔一年级,每天回来要按老师要求朗读课文,读完我要佢用粤语话比我听,唔可以净系学普通话忘记讲粤语。

@明仔:如果广州人再唔讲广州话,咁广州话就会消失了,感觉好像把祖先留给我们的传家宝丢失咗。

@包师奶:老师是要求距地系屋企要讲普通话。我同距讲,系屋企只可以讲白话,边有广州人唔识讲广州话噶,老师有问题来稳我。

@玩霸:细路仔翻屋企要讲粤语,家庭环境很重要,要做好带头作用。


其实,小朋友在多语种的环境下成长会更聪明,家长用不同语言跟孩子交流也更利于孩子成长。

我们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也不应忘记粤语的传承。粤语家庭,如果强行避开本土语言,着实令人惋惜。

如果一个小朋友不会讲本土语言,也不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他们对自己的家乡归属感和认同感从何而来?

换句话说,一个广州小朋友不会粤语,他们又怎么发自内心地承认自己是一个广州人?更不要说以自己的家乡和文化为傲。

而且,孩子对语言接受的能力很强,我们应尽量让他们有学习多种语言机会,对以后接触社会和开发语言天赋有很大作用。

不愿看到我们的粤语文化慢慢淡化,所以,别丢失了我们自己独有的语言,在接受大环境的前提下,也要把粤语好好传承给下一代啊!

PART 3.

 ·粤语的独特魅力· 

高晓松曾在《大城晓聚》中提到,他有一个研究杜甫,会讲汉唐古音的哈佛教授朋友。

有次他在香港坐出租车,无论是说普通话还是英文,司机都听不懂。

 

*大城晓聚

最后急了就用汉唐古音跟司机交流,结果两人连线上了,语言交流完全无障碍。

粤语真的有一种耐人寻味的魅力,用粤语念古典诗也别有一番风味,普通话里押不上的韵,在粤语里都能押上。

还记得小时候一放学就扑回家,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能准时看上翡翠台的卡通片。

《多啦A梦》、《宠物小精灵》、《百变小樱》……这些承载了几代人回忆的动画片,见证了我们童年最快乐的时光。

现在,看普通话版《小猪佩奇》的10后,也注定和看粤语版《数码暴龙》的老人家有无法跨越的鸿沟。

在动画片的制作上,还有着老一辈们的情怀,一种执着,坚守所有粤语的娱乐形式,但这种情怀绝对不可能“遗传”到下一代身上。

还有这些”恰饭神剧“,陪伴着一代又一代广州仔的成长。

《外来媳妇本地郎》、《乘龙怪婿》、《都市笑口组》……

当广东第一rap“生仔未必就系福、要娶新抱要分屋……”响起时,我们的时光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七点半。

粤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市井,但又能一品其中超脱的大智慧。

就像黄子华般,用无厘头的白话文逗得人捧腹大笑又让人回味无穷。

它也可以很婉约,如同那些朗朗上口的童谣,“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训落床......”用低吟浅唱哼出了一辈人童年的天真与浪漫。

说起唱歌,在KTV我们点的不是陈奕迅,就是情歌王。

还有前段时间抖音上大火的《处处吻》,散装的东北粤语《野狼disco》,哪一个不证明的粤语的魅力。

粤语除了是一种语言和情怀,它更像是一种文化,是无可替代的存在。

如果有一天没人再说粤语,大多数人还是会感到遗憾的吧!

我们也不会在那一声声“靓仔靓女中迷失自我了。

PART 4.

 · 粤语是我们共同的乡愁 ·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高考完后去了一所省外的大学,她时常跟我唠叨离开家乡才知道家乡有多好。

在经历了几个月没有粤语,没有粤菜的生活,她很怀念广州。

所以每到假期她都会回到广州,去叹早茶,吃'艇仔粥' '卜卜榄',逛逛上下九。

她说回到广州坐地铁时,听到地铁播报的粤语,当时突然有想哭的冲动,原来“死亡三号线”是这么的亲切,感觉自己真的回到了家。

一方乡音,承载一方乡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一方乡音往往是联结人与地方情感的纽带,最能带给一个人稳定感和安全感。

粤语,伴我走过了20多个春夏秋冬,我相信,它也必将陪我走到人生的尽头。

因为热爱,所以忧虑;因为重视,所以不想失去。

我们也很清楚,假如没人再说粤语,这个世界上至少会缺少一份精彩。

所以,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喜爱粤语,也请尽一己之力去保护它。


多一些坚持,让它不会就这么随着时间的流逝成为一门失传的语言。

希望以后走在广州的大街小巷里,依旧还能听到那充满韵味的粤语...

🎨 编辑 =全糖去冰

✍️ 素材来源:《各地本土出生人士方言使用情况调查》 《各地本土出生人士方言使用情况调查》《大城晓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