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论书》诗云:
其中“书法不传今已久”是否有点“危言耸听”呢?其实这还真的不是赵孟頫的危言耸听、言过其实,这7个字的背后,是赵孟頫对当时文化断层的深刻反思,这7个字道尽了当时文化的没落。 南宋:中国书法文化的断层历经南宋连年战乱之后,文化的断层让赵孟頫深感担忧,特别是书画一道,很多人学书法都是乱学的,远离了赵孟頫认为的正统书法之路。 为什么赵孟頫会这么想呢?我们回顾一下南宋的书法。宋徽宗时期是整个宋朝书法艺术的高峰,之后盛极而衰,北宋宋四家之后,整个南宋将近200多年的历史,基本没什么名家问世。不说大唐和北宋,就是五代十国期间,短短不到80年的历史时期,还有一个杨凝式出来。 赵孟頫一直在思考,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这是因为,古人学习书法基本上一直都是以“二王”为宗,而在宋四家之后的近200年间,以“二王”为宗的书法学习系统,渐渐被当时的人以学习宋四家的书法,特别是:苏、黄、米三家为主所替代了,或者是有的学习颜真卿的书法。魏晋书法因为种种原因,被时风代替。 举个例子,这就有点像我们当今的国展体、田楷等,甚至“丑书”也都几乎成了“时风”,这对传统书法的伤害是很大的。 而赵孟頫在给一位朋友的书信中就曾提到过,对当时的世人主学颜真卿的书法表示出担忧,信中说到:
赵孟頫因为看到了这种现象,经过深刻反思之后,就大声疾呼“书法不传久矣”,他身体力行倡导书法还是要回归晋唐,回归“二王”,倡导复古,把“二王”、魏晋书法置于书学的正统庙堂之上。 其实,对于书法的回归、复古,不仅仅是赵孟頫一人在担忧,他的高祖宋高宗赵构,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是在文化方面还是继承了宋徽宗的艺术基因。赵构就曾在他的书里《思陵翰墨志》中就曾对当时书法的没落表示过担心,书中曰:
也就是说,宋四家之后,到了宋高宗赵构那会书法就已经开始没落了,而经过后来的连年战乱,到了元初时期,书法更是没落的厉害了,因此赵孟頫有感而发“书法不传今已久”。 扛起复古大旗,续接书法传承赵孟頫的复古大旗,不仅仅是对书法文化的复古,而是全方面的复古。他是中国文艺史上的一位通才,举凡诗、文、书、画、音乐、印章、鉴定等,几乎所有的文艺样式他都无所不能。纵观中国文化历史,像他这样的全才也可谓是凤毛麟角。 元代诗歌推崇“宗唐得古”,赵孟頫也是这一运动的有力推手,当时比较活跃的一批诗坛有影响力的人物,如杨载、虞集、袁桷等人,与赵孟頫大多都有师友之谊,他们的同声倡答之下,对于典雅平和、婉约雍容的诗风追求弥漫为一时之风气。 在绘画上,赵孟頫善画山水、竹石、人马、花鸟,而且皆能力不俗。他画的竹字非常有名,有人称赞他的画有篆籀笔法,如蚕食木叶,殊非他人所能及。北宋文人虽然鼓吹文人画,但以书法之笔入画的并不多见,而赵孟頫则将书法的笔法带入了绘画之中,这是当时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虽未进入绘画界的“元四家”,但是元四家的吴镇、王蒙、倪瓒和黄公望在绘画上都受了赵孟頫的影响。 赵孟頫善画,山水、竹石、人马、花鸟,皆有可观。他曾自称:“吾好画马,得之于天,故颇尽其能事。”赵氏认为,唐人曹霸、韩干画马,命意高古而不求形似,所以出众工之右。他自信自己的作品完全可以媲美唐人。他画的竹子也很有名,有人称赞他讲究篆籀笔法,如蚕食木叶,殊非他人所能及。 以书法用笔入画是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北宋人虽鼓吹文人画,但真正以书法用笔作画的并不多见,赵孟頫应当是文人画理论最早的践行者之一。他虽未入元四家,但元四家吴镇、王蒙、倪瓒和黄公望在绘画上无不受其影响,称他是元代绘画的无冕之王当不过情。 除了绘画之外,赵孟頫还编过一部《印史》,在序言中他倡导篆刻要追求汉魏的质朴之意,这篇序言成为后代文人篆刻的审美导向。另外,他以小篆入印创制的圆朱文也影响了后来的篆刻风气,明代著名的篆刻家文徵明之子文彭就是他的跟随者。 赵孟頫进入元大都为官之后,为了避免陷入朝堂的勾心斗角,他一直申请外放为官。因此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江浙一带度过的。而且,在那里形成了以赵孟頫为核心,谷之奇、张孔孙、鲜于枢、李衎、魏初等人为辅的一个书法圈。包括后来朝廷设置的奎章阁,里面的一大批书法家如虞集、柯九思、揭徯斯等人也都皆受赵孟頫的书学影响。有学者认为,有元一代的书法师承,系无旁出,书家们或多或少都受赵孟頫书风之熏染。 因为他的影响力之大,因此他所倡导的“古意”才能推广开来,不仅仅是他书法作品成为别人学习的范本,更重要的是他引导了一代的风气。 “书法不传今已久,楮君毛颖向谁陈。”赵孟頫认为南宋书法的凋零无以为继,学无师承,因此只能上溯晋唐才能救其积弊。赵孟頫除了初学书法的时候学习宋高宗赵构的书法,后来就以魏晋二王为宗,然后他还曾学习唐人欧阳询、褚遂良、柳公权、李北海的书法,因此有人断言,赵孟頫的书法之所以精妙,就是因为“无帖不习”。 赵孟頫于篆、隶、楷、行、草、章草六体无不研索,在前此的书法史中,这是不曾有过的现象。特别是章草,因为字字独立、不相连缀,在今草流行之后已经式微很久。但是在赵孟頫的带动之下,邓文原、鲜于枢、康里巎巎、俞和等人都曾涉猎。特别是将章草笔法与行草书相融,更是为以后草书的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例如康里巎巎的草书中,特别是波磔的使用就经常会采用章草的笔法,明代的宋克更是将章草与狂草相结合,成为一代草书大家。 陆友《研北杂志》在谈到赵孟頫书法时称:“唐人临摹古迹得其形似,而失其气韵;米元章得其气韵,而失其形似;气韵形似俱备者,唯吴兴赵子昂得之。”对于晋人经典,宋四家之后,也就赵孟頫能直入堂奥。 赵孟頫是后代少有的能接绪晋唐用笔的大家,虽然从其墨迹上看,他的用笔的丰富程度与晋唐尚有相差,气韵上也不及米芾之洒脱,书法平稳有余,波澜尚缺,然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形式特征,正所谓“笔墨当随时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