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的另一重要习俗。据说春联最早出现在中国的周朝。也不知为什么中国古人一直相信桃木能辟邪,所以传说中,电影中降妖伏魔的道士们,手中永远拿的是一把挑木剑。周人也信桃木能辟邪,所以为了驱鬼避邪,过年时找两块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个神仙的名字,悬挂在大门两侧。《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据说五代时期,后蜀国国君孟昶突发奇想,在公元964年的除夕,突发奇想,让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两句话,作为桃符挂在门框上。从此开始桃符依然辟邪,而书写的文字却用来祈福。 到了明朝桃符的作用一分为二。门神面目狰狞,用来驱鬼辟邪,春联则用来祈福。据说明朝开国皇帝喜欢热闹,过年的,下旨要求家家户户必须贴春联,并亲自检查,当查到一个专事阉割生意的人家,见其未贴春联,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从此开始,春节贴春联成了民间的习俗,一贴就是几百年。 每到春节将近的时候,大街小巷的年货。摊上,除了灯笼、中国结,就数春联的人气最旺了。没有呦喝,没有折扣,摊贩一脸的从容,完全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样子。 当然也有大大小小的书法爱好者,走上街头,支起书案,铺上红纸,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为南来北往的人义务写春联。一是讨个彩头,二是打打名气。 到了年三十,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会贴上一幅红底黑字的春联。春联的内容五花八门,但主要是用来祈福保平安的,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也会反映不同行的情况。一眼望过去,从上到下透着喜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