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鹿原》之殇十三(大结局)

 魏春田 2020-05-16

  

看完了《白鹿原》,不可名状的感觉,像孙悟空戴上的金箍咒,紧绷绷地,且越绷越紧,放松不了的头,把痛,全写在了皱起的双眉。

  

一段不长的历史,一个不大的舞台,一群不多的人类,在不长的历史,不大的舞台上,演绎着各自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在一百年波澜壮阔风云激荡的时代潮流冲击下,原本平静如一潭死水的白鹿原,开始发酵、蜕变,最终,把百年中国的变迁,在白鹿原的舞台上淋漓尽致展示出来,让那里的人重新排列组合,寻找着自己新的角色和人生定位。

冲突、矛盾带来美,让悲剧悲壮、缠绵,让承载着家国情仇的纽带,凭添了许多不可测的生命体验。

  

当我们站在今天回首那个百年,救亡图存、民主共和的双重变奏中,袁世凯,孙中山,北洋军阀,蒋介石、日本人,在这一方积贫积弱的土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城头变换大王旗。

这种跌宕起伏的巨大变化,裹胁着不同的思想,冲向中国的四面八方,影响到每一个人,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命运。

  

白鹿原,如一叶片舟在时代的惊涛骇浪中,时尔风口浪尖,时尔跌落谷底。而白鹿原上的主角们则在这种起起伏伏中,尽情将人性的善与不善,恶与不恶展现在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中。这贯穿始终的斗争,承载着白鹿原上每人人的命运,让他们哭,让他们笑,让他们绝望,又让他们信心满满。历史积淀出的传统与新思潮塑造的当下,激烈碰撞出巨大的火花,灼伤了每个白鹿原人的心。

  

曾经被徬徨、恐惧攫住的白鹿人,没有放弃对祖宗的崇拜,没有放弃对乡约的信仰。当他们匍匐在祖宗的牌位前,朗诵着乡约中的每一句话。积淀的文化,暴发出了强大的张力,激活了白鹿原人蛰伏己久的血性。

与匪、与兵、与干旱、与瘟疫,与所有的天灾人祸中寻找一条生存繁衍的路,白鹿原人执着与坚持,似乎感动了冥冥之中的上天,虽历尽劫波,却能安然无样的。如同村口的那棵古树,伤痕累累,斑迹重重,却依旧志如铁,坚如钢,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这种韧性恰恰是我们民族几千年传承的文化基因,所聚积起的巨大力量。

白鹿原结束了,白鹿原的故事却还在流传,从原上到原下,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