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鹿原》之殇(四)

 魏春田 2020-05-16

  

传统中国对君子有一种说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又说“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我想,如果要从白鹿原中找这么一个人出来,那非朱先生莫属了,他就是这样一个君子。

  

百年中国军阀混战,战事频繁,旧军阀奉系、直系、皖系,新军阀:桂系、晋系、中央系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不停上演着城头变换大王旗的闹剧,可谓乱世之典范。

古人云:“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他就待在白鹿原,哪也不去,尽管他有机会升官发财,有机会离开这块土的掉滓的黄土高坡,有机会去寻找一个新的生活,但他没有,他就待在这,静静地守望着这块生于斯长于斯土地,与之同呼息共命运。

他的身上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几乎所有的优良基因。讲仁,他爱人;讲义,他义气;讲礼,他谦恭有礼;讲智,他善谋善断,知行合一;讲信,他信义为先。

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他是白鹿原的圣人,是白鹿原人的精神世界。

每当白鹿原出现危机,朱先生总是挺身而出,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勇气,挑起所有的苦难与责任,以四两拔千金的智慧化解白鹿原的危机。

他孤身犯险清军大营,慷慨陈词、晓之以利动之以情,劝退清军得保一方平安;他亲自扶犁,铲除带给白鹿原财富与邪恶的罂粟,还白鹿原一个朗朗乾坤;面对入侵陕西的河南军阀镇蒿军司令刘镇华。朱先生不卑不亢、微言大义,“一狗把门,尚不能入,况二虎把门乎”,劝其做一个识时务的俊杰,尽早退兵回河南老家;当日寇入侵,面临亡国灭种大祸之时,朱先生砸碎笔砚,投笔从戎,决心以老迈之躯,洒一腔热血拯救民族于万一。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孟子云:“上无亏于天,下无亏于地,父母兄弟俱在,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幸事。

  

朱先生穷尽毕生精力去实现这一理想。他清心寡欲、教书育人。白鹿书院是朱先生的阵地,也是白鹿原人才的摇蓝。鹿兆鹏、鹿兆海、白灵、白孝文等等,这些代表着白鹿原未来的新生代,都是他的学生,甚至连当了土匪的黑娃,最后也成了他的关门弟子。

朱先生是个君子,也是个好先生,正如白嘉轩在朱先生葬礼上嚎啕而出的“白鹿原上唯一的一个好生生,走了”的那句话,这也许是对朱先生一生最好的评价吧。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