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些古地名还存在(5)

 虛怀若海 2020-05-17

铜仁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铜仁府,铜仁由此得名。民国二年(1913年)改铜仁府为铜仁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贵州省建立第五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3月,为第六督察区专员公署。1950年设铜仁专区,1970年设立铜仁地区。2011年10月22日,撤消铜仁地区设地级铜仁市

象州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置象州。大业二年(606年)撤象州。唐武德四年(621年)重置象州,天宝元年(742年)象州改为象郡。乾元元年(758年)象郡改称象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象州为路。大德年间(1297~1307年)复改为州。清咸丰六年(1856年)大成国李文茂率部攻取象州,改象州为相州。咸丰十一年(1862年)清兵收复相州,复称象州。民国元年(1912年)象州改称象县。1952年9月,象县与武宣县合并,改称石龙县。1960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石龙县更名象州县。今广西来宾市象州县

章丘

       南北朝刘宋,改东朝阳县为朝阳县,北齐,废朝阳县置高唐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以博州亦有高唐,改为章丘县”,取县北山章丘为名。1992年8月,撤销章丘县设章丘市(县级)。2016年12月22日,撤销县级章丘市,设立济南市章丘区。

清河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析清河县西北境设武城县。隋代开皇六年(586年)武城县改名清河县。因境内有清河流经而得名.1958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1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今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

清水河

       清乾隆元年(1736年)设置清水河协理通判厅,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光绪十年(1884年)改为抚民通判厅。民国3年(1914年)改厅为清水河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

淮安

        南齐永明七年(489),割直渎破釜以东,淮阴镇下流杂100户置淮安县,“淮安”之名始见。元代置淮安路。明代淮安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存县,淮安府撤销 1949年,成立淮阴专区。1950年,淮阴县城设立清江市.1970年,淮阴专区改称淮阴地区。 1983年,清江市更名为淮阴市,改由省直辖,撤销淮阴地区。2001年,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

尉氏

       秦始皇三年(前219年)置尉氏县。北魏文帝兴安初,尉氏并入苑陵。太安三年(457年)析苑陵复置尉氏。齐废尉氏入苑陵,隋开皇六年(586年)分苑陵再置尉氏.唐武德二年(619年)隋遗将王世充僭位称帝置尉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平王世充改尉州为洧州, 后复置尉氏。1958年通许、尉氏两县合并称尉氏县;1962年尉氏、通许分置。1983年8月撤开封专区,尉氏归属开封市。

绩溪

        唐永泰二年(766年),平息旌德县王万敌农民起义。刺史长孙全绪奏置绩溪县。析歙县华阳镇置绩溪县,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

珲春

        明代设置珲春卫,“珲春” 满语“边地、边陲、边陬(角落)、近边”之意。清光绪七年(1881年)设珲春招垦局。光绪十五年(1889年)改为珲春府。宣统元年(1909年),设珲春厅。民国二年(1913年),珲春厅改为珲春县。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区珲春市。

徐州 

        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三国时,曹操迁徐州刺史部于彭城(今徐州),魏晋南北朝各代曾设彭城国或徐州。隋时设徐州,后改彭城郡。唐初,徐州与彭城郡名称多次互易。五代时各朝置有徐州。元为徐州路。明仍为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升为徐州府。民国初,废徐州府,府地附郭铜山县。抗日战争时由铜山县析置徐州市,1962年,徐州市改为省辖市。

高州

         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置高州。天宝初(742年)改高州曰高凉郡。宋景德元年(1004年)改窦州。三年(1006年)改高州。元大德八年(1304年)改高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立高州府, 民国时期,撤府(高州府)留县(茂名县),茂名县即现今高州市的主体。 1958年11月,茂名县与信宜县合并为茂信县,12月茂信县定名称高州县。1961年4月,高州县分高州、信宜两县。1993年6月,撤县设市,高州县改为高州市,由茂名市代管。

 高邮

        秦王嬴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灭楚,秦始皇嬴政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高邮,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分置高邮县,是为县级政区建置之始。东汉末,高邮县废。西晋,复高邮县。宋,开宝四年(971年)置高邮军。诏文为:“惟彼高邮,古称大邑,舟车交会,水陆要冲,宜建军名,以雄地望。”;熙宁五年(1072年)军罢;元祐元年(1086年),复置高邮军;建炎四年(1130年),升高邮军为承州;绍兴五年(1135年),废州;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复为军。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高邮路,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为高邮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置高邮州,;洪武四年(1371年),升守御所为高邮卫。清顺治元年(1644年),置高邮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为县。199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

高密

        秦置高密县。西汉改高密国。新莽天凤元年(14年),改高密曰章牟。东汉复称高密。1994年5月18日,撤销高密县,设立高密市(县级),隶属山东省潍坊市。

高唐

        元朝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置高唐县。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高唐称州。民国元年(1912 年),撤州设高唐县.今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

高邑

        西汉置鄗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改鄗县为高邑县。 今河北省石家庄市高邑县。

酒泉

        西汉武帝,建立酒泉郡,酒泉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8年,王莽称帝,沿用郡县制,设辅平郡(原酒泉郡) 东汉复称酒泉郡。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酒泉镇,仁寿二年(602年),改酒泉镇为肃州,宋熙宁六年(1073年),李元昊攻占酒泉后,改肃州为蕃和郡。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五月,蒙古汗国占据酒泉后,改蕃和郡为肃州。至元七年(1270年),置肃州路.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肃州卫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设置肃州直隶州,民国元年(1912年),废州 ,设安肃道。民国二年(1913年),改安肃道为边关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安肃道为安肃行政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7月,改安肃行政区为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甘肃省酒泉为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同年6月1日,酒泉专员公署成立1949年10月1日,酒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1951年4月,酒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酒泉区专员公署。1955年2月,酒泉区专员公署改为酒泉专员公署。10月13日,撤销酒泉、武威专区,河西地区合并组建张掖专区。1962年1月,酒泉专员公署成立。1969年10月,酒泉专区改为酒泉地区2002年6月18日,撤销酒泉地区,设立地级酒泉市。2017年8月,酒泉市是甘肃省省域副中心城市。

 海门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海门县, 乃海门立县之始。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由于县境人口与土地面积剧减,海门废县为海门乡,并入通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建海门直隶厅。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海门厅,复设海门县. 1994年6月撤县设市,成立海门市,属于南通市代管

浮梁

       621年(唐武德四年),新平乡从鄱阳东界析出置新平县。71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在原新平县范围内置新昌县。742年(天宝元年),更名为浮梁。县名“以溪水时泛,民多伐木为梁也”。1960年浮梁县建制撤销。1988年10月11日,民政部(民批[1988]39号)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复置景德镇市浮梁县。

 泰州

        南唐,烈祖升元元年(937年)设置泰州。 取通泰之义。后周,以泰州为团练州。北宋,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军事州。元代,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设置泰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3年),泰州路改为泰州。民国元年(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2日设立泰州市。1950年5月8日,泰州市、泰县合并,称泰县。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复。1954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1958年7月,又改为专署辖市,1959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县政府驻泰州,1962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制恢复。1971年5月,泰州市为地辖市。1985年1月1日,泰州市成为江苏省计划单列市。1996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

泰安

        金初设泰安军;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设泰安州。清雍正设泰安府。中华民国初期,废府改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将泰安划为第12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划为第15行政督察公署。1950年5月,泰山、泰西两专署合并为泰安专署;1958年11月,泰安专署撤消;1961年5月复置;1967年3月成立泰安地区.1985年5月撤地,原县级泰安市升为地级市。

桂阳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陶侃析郴西地置平阳县,桂阳县建置始此。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平阳县废,并人郴县。大业十三年(617年),萧铣复置平阳县。唐朝武德七年(624年),平阳县并入郴县,翌年复置。贞元二十年(804年),置桂阳监于平阳城,始有桂阳之名。天佑元年(904年)撤平阳县并入桂阳监。宋朝景德二年(1005年),桂阳监领蓝山县;天禧三年(1019年)复平阳县,隶桂阳监;绍兴三年(1133年),桂阳监改称桂阳军。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桂阳军改为桂阳路。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桂阳路更为桂阳府,;洪武九年(1376年),桂阳府降为桂阳州。清朝康熙十三年(1674年)(一说十七年),吴三桂据衡州,尽陷州境,因讳“桂”字,改桂阳为南平州。十八年二月(1679年),复名桂阳州。民国二年(1913年)9月,废桂阳直隶州,改名桂阳县.今湖南郴州市桂阳县

桂林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设始安县。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南朝改为桂州。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元时,改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洪武五年(372年)改静江府为桂林府。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民国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9年11月22日桂林为广西省辖市。

郴州

        秦(公元前221—207年)置郴县,“郴”字为篆书“林”与“邑”二字组合,意思为“林中之城”。新始建国元年(9年),王莽称帝,改郴县为宣风。东汉建武11年(35年)恢复郡县原名。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改郴县为郴州。炀帝大业三年(607),郴州复称郴县。唐高祖武德五年(622),郴县改为郴州。天宝元年(742),又改称郴县。肃宗乾元元年(758),再改为郴州,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郴州改称敦州。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复称郴州。宋为郴州军。元为郴州路。明、清时,为郴州(郴州直隶州)。民国二年(1913年),郴州直隶州改为郴县。民国二十六年,为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改为第三行政督察区。1949年11月,成立郴县专区。1950年11月,更名郴州专区。1952年11月,郴州、衡阳、零陵3专区合为湘南行政区。1954年7月,撤销湘南行政区,分设衡阳、郴县两专区。1960年7月,改郴县专区为郴州专区。1967年3月,郴州专区改称郴州地区。1994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郴州地区,设立地级郴州市 

袁州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置宜春县。汉元光六年(前129年),宜春县改立为宜春侯国。汉元鼎五年(前112年),废宜春侯国,复立宜春县。王莽代汉,改宜春县为修晓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改修晓为宜春。晋太康元年(280年),改宜春县为宜阳县。隋开皇十一年(591年),于宜阳县置袁州。开皇十八年,改宜阳为宜春县。1979年10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划出宜春县部分地域设立宜春市。1985年03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县建置,将其所辖乡镇全部划入宜春市。2000年08月,原县级宜春市改设为袁州区。

莱芜

        西汉于牟县以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1983年8月改为县级莱芜市。199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 2018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撤销地级莱芜市 设立济南市莱芜区 

莎车 

        清光绪九年(1883年),置莎车直隶州,莎车因汉莎车国得名,为莎车县名沿用之始。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州升为莎车府。民国元年(1912年),莎车本府改为莎车县。民国十七年(1929年),莎车县分成莎车、叶尔羌两县。民国三十一年(1943年),复并。今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

铁岭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唐渤海大氏取越喜地改富州,即今铁岭城。契丹神册二年(917年),辽太祖在此地冶炼银子,故将富州改为银州。明朝时期,在银州设铁岭卫.清康熙三年(1664年)废卫设县.1956年2月8日辽宁省设铁岭专员公署。1959年1月5日,铁岭专署撤销。1964年2月12日,沈阳专区成立。1968年12月26日,沈阳专区改为铁岭专区。1970年7月25日,铁岭专区改为铁岭地区。1984年9月20日,撤地设市

铅山

        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置县。因永平镇西四里有铅山,遂以山名县.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县升州,名铅山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县.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

通州

       西汉置路县。王莽改路县名通路亭。东汉恢复西汉旧称,但改“路”为“潞”,始称潞县。金天德三年(1151年),潞县为通州治所。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省潞县入通州。民国元年(1912年),通州改名通县。1948年底,通县城关设通州市。1949年通州市改为通县镇,为通县专区驻地。1953年11月撤销通县镇,改设通州市,由通县专区代管。1958年3月7日,通县、通州市划归北京市,二者合并,改名通州区,1960年2月改名通县。1997年4月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建通州,因东北有大海通辽海诸夷、西南有长江连吴越楚蜀、内运渠道达齐鲁燕冀,故而得名。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通州为崇州;明道二年(1033年)仍称通州;徽宗政和七年(1117年)改为静海郡,不久复名通州。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通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复为通州。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5月,废州,改称南通县,1993年2月,撤销南通县,设立通州市。2009年7月2日,撤销通州市,设立南通市通州区。

绥德

       北宋熙宁二年(1069)置绥德城。元符二年(1099)改设绥德军。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改为绥德州。明洪武四年(1371)设绥德卫。清初为绥德州。民国1913年废州设绥德县,今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

绥芬河

        清代设“绥芬河”厅。因境内的绥芬河而得名。1926年正式设绥芬河市。1975年被国务院批准为省辖计划单列市。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绥芬河市。

梓潼

       秦昭王二十二年(前285年),梓潼县始置,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易县名为安寿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安寿县还名梓潼县。 今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

焉耆

        清朝光绪八年(1884年),新疆建省后,设喀喇沙尔直隶厅,光绪二十五年(1899)升为焉耆府。1954年6月23日设焉耆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

常宁

       三国吴孙亮析耒阳西南地置新宁、新平二县。东晋太元二十年(396年)并新平于新宁县。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新宁为常宁。元至元十九年(1282年)升为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降为县.1996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南省衡阳市常宁撤县设市至今。

常德

        公元前277年(秦昭襄王三十年),设黔中郡。西汉,高祖时取“止戈为武,高平为陵”之意,改黔中郡为武陵郡。新莽时期曾将武陵郡改为建平郡,东汉建平郡复称武陵郡。隋代开皇16年(596年)置朗州。隋炀帝(杨广)大业初复为武陵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平萧铣,置隋武陵郡为朗州。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武陵郡。乾元元年 (758年),复为朗州。北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朗州为鼎州。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在鼎州设常德军,此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鼎州升为常德府。元代,常德府改为常德路。明朝初期,恢复常德府。1914年,湖南省政府废府改县1949年8月4日,南下途中组建的常澧区行政专员公署 8月5日建立常德市。8月28日,常澧区更名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行政专员公署。1955年2月16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区专员公署改为湖南省常德专员公署。1966年11月,改为常德地区。1988年1月,国务院以国函[1988] 18号文件批准,撤销常德地区,建立省辖常德市。

常州

       周灵王二十五年(前547年),吴王徐祭封季札于延陵,此为常州文字记载第一名称。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改置毗陵郡。晋惠帝永兴元年(304年),因避东海王世子毗名讳,改称晋陵郡。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废晋陵郡,置常州。 始有常州之称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置常州路。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常州路为长春府。明永乐七年(1409年),改长春府为常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废常州府,城区一度称武进市,沿称常州。1949年4月23日,设常州市。1953年,常州市升为省辖市。1958年,镇江专区辖市。1983年1月,国务院批准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2002年4月,国务院批准常州市建特大城市。

梧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铣,置梧州。贞观十三年(639年),称梧州郡。天宝元年(742年)称苍梧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梧州。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抚司。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为梧州府。民国二年(1913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为省辖市。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苍梧县,梧州市属梧州专区。1950年2月,梧州市为地级市直隶广西省政府。1960年10月,梧州市与梧州专区合并。1961年5月,梧州市复为自治区直辖市

零陵

        西汉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置泉陵侯国。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改泉陵侯国为泉陵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泉陵县更名零陵县.1982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析零陵地区直属的永州镇以及周边乡镇设立县级永州市。1984年6月,撤销零陵县,南部乡镇并入县级永州市。1995年11月,县级永州市更名芝山区 .2005年6月,湖南省永州市芝山区复名零陵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