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寇准为什么结局那么惨?

 臧叔叔 2020-05-18
寇准的结局确实很惨,晚年被贬到了荒凉之地,次年就死了。其实都是他的性格造成的,不是有句话:“性格决定人生吗?”
知道寇准这个人,大多信息来源于评书《杨家将》,书中他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嫉恶如仇却幽默风趣,刚正不阿却不乏阴损狡猾。评书上说他是山西人,人称寇老西儿。
其实寇准是陕西渭南人,他的先祖是山西太原昌平乡人,这可能是评书把他说成是山西人的缘故吧。
讲真寇准的前半生的确顺风顺水,从“七品芝麻官”的县令做起,经过17年的打拼,到36岁时做到了尚书工部侍郎(官居二品)。
当时宋真宗赵恒很想让寇准做宰相,但是担心他年轻气盛、做事不够圆融,恐难以胜任。
但是没过多久,辽国犯边,辽军攻城掠寨势如破竹。很快兵临澶州城下,这时满朝文武大臣都上表皇帝迁都,唯有寇准坚持皇帝留下来和将士们一起同仇敌忾。
寇准说:“皇上只有亲临前线,将士们受到鼓舞,信心大增才能战胜敌人”!其实大臣们提出迁都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澶州城和都城汴京仅一河之隔。辽军的喊杀声清晰可闻,宋真宗早已吓得魂飞魄散。
此时朝中很快分成了两个派系——迁都派和抗敌派。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锋,最后怯懦的宋真宗在寇准的催促下,终于下定决心御驾亲征。寇准临危受命,被封为宰相。
果然不出寇准所料“坚决抗敌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逃跑永远逃不过辽军的马蹄。”
经过激烈的决战,宋军战胜了辽军。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随之签订了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
也许是成功的喜悦冲昏了寇准的头脑,也许是他天生的性格有缺陷。总之寇准为相期间,上压皇帝,下压群臣。
请注意,我这里说他上压皇帝不是指故意压制皇帝的意思,而是指他过于苛责宋真宗,只要皇上不合他的意思,寇准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不给皇帝的面子,这让皇帝很尴尬。
有一次,寇准在朝堂上扯着皇帝的龙袍,吐沫星子四溅和宋真宗争辩,气的皇帝拿他没办法。
寇准对同僚更是尖酸刻薄。历史上评价寇准刚直有余,机变不足,这样的人最容易得罪人,也最容易受到同僚的攻击。
说实话,寇准是忠臣没有异议,但他采取的方法欠妥当。这样就招致了另一个宰相王钦若的攻击。
此时宋真宗正想把寇准边缘化,王钦若的弹劾正给了他机会。寇准在任宰相两年后被罢相,王钦若随之成了皇帝的红人。
历朝历代宫廷斗争波谲云诡,事隔三年后形势发生了变化,王钦若的同党丁谓想上位,有心取代王钦若做宰相。
但考虑到自己资历还不够,他向皇帝提出请寇准复任宰相,他的意思是想和寇准结为同党,共同对付王钦若。
丁谓一心想把寇准拉为同党,在一次宴会上,寇准的胡须沾了些菜汤,丁谓马上起身为寇准擦须,(溜须怕马)寇准不但不领情,反而十分恼火,当场训斥丁谓有失大臣之体。
这就是寇准的不对了,都是同僚一点都不给面子,也许他平时霸道惯了,从没想过别人的感受。
丁谓当着许多大臣的面受辱,脸面有点挂不住,心中暗暗发誓要报复寇准。
丁谓报复的机会来了,宋真宗得病期间,刘皇后参与朝政。寇准反对皇后专权,而丁谓却支持刘皇后。二人又为立太子的问题上产生了矛盾。
丁谓背后的支持者是刘皇后,最后刘皇后胜出。
丁谓诬告寇准参与密谋谋反,他想弄死寇准。宋真宗没追究责任,寇准这才逃过了一劫,但没有逃过被再次罢相的结局。
寇准被赶出京城后,丁谓做了宰相,他要把寇准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丁谓把寇准一贬再贬,最后把61岁的寇准发配到荒无人烟的雷州半岛了,次年寇准病死于雷州。
文/秉烛读夏秋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