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持谦之道

 丁小悟典 2020-05-18

我读《论语》(171)
 
泰伯篇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

 
持谦之道

 

谦虚才能虚心学习,善于向他人请教,谦虚的品德无论对于学问还是修德,都是十分重要的。曾子认为持谦之道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行为上是不耻下问。《说苑·说丛篇》:“君子不羞学,不羞问。问讯者知之本。”询问是获得知识的根本,要善于向不同的人请教。“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论语·泰伯》)能力强者向能力弱者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向知识不广的人请教,因为能力强并不是无所不能,也有其短板,知识渊博的人也不是无所不晓,也有其不知的事物。东汉徐幹《中论·虚道篇》:“我之所有,既不可夺;而我之所无,又取之于人。是以功常前人而人后之。”因此,要谦虚,善于向他人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淮南子·主术篇》:“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正是由于不耻下问,才能知识渊博、能力超群。

其二,外在表现为虚怀若谷。“有若无,实若虚。”(《论语·泰伯》)明明能力超强、知识渊博,却表现为不足的样子,这不是装,而是不满足于自己已有的学问,这是谦虚的外在表现,不像有的人有一点点知识就到处炫耀,“亡而为有,虚而为实,约而为泰”(《论语·述而》)。《吕氏春秋·观世篇》:“行己高矣,左右视之,尚尽贤于己。”知道天外有天,才会“能问于不能,多问于寡”。

其三,德行上是“犯而不校”。犯,冒犯、触犯;校,计较、报复。能者、多者以谦为德,对于别人的冒犯而不去计较。《孟子·离娄下》:“有人于此,其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仁也,必无礼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礼矣。”“其横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择哉于禽兽又何难焉”孟子认为,对于冒犯自己的人,做到两点:一是反躬自省,对于别人的冒犯,反省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当之处,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德业更进一步;二是置之不理,对于那些蛮不讲理的人,不予理睬,就像狗咬了自己一口,自己不能反咬回去一样,不能同那些无知者一般的见识,他们是禽兽,自己不能自降人品,成为禽兽。

“昔者吾友”普遍注解为颜渊,认为本章是曾子赞扬颜渊的持谦之德,其实,这也是曾子的自谦,他也做到了持谦之道。《孔子家语·弟子行》:“满而不盈,实而不虚,过之如不及……是曾参之行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