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wya838 2020-05-20

《兰亭序》中的点画,变化非常丰富,一方面是因为王羲之的书法造诣高超,掌握了及其丰富的字形;另一方面则是作品是在自然状态下的书写,没有那种一点一画的刻意,是跟着当时的感觉书写,所以不拘一格,无意与佳乃佳。(不过不要误会,王羲之的即时状态与感觉是建立在扎实的书法技法功夫之上的。)

我们在学习与阅读欣赏《兰亭序》的过程中不难发现这个特点。变化无疑会使得点画造型与内涵厚博,也使得点画更见生动多姿。

实际上这种变化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未必实用,或者说不是很快就能够掌握,但在思想具备这种认识是不可缺少的。

作为行书,除了点画造型丰富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连带处理的问题。

行书不同于楷书,在书写时更为畅达,不需要讲究一点一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的完整性,但却非常讲究组合点画的完整性,这一点与楷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基于这个因素,行书的点画的连带,完全属于造型结构布势的一部分,虽然,非点画部分的连带是自然状态有意或者无意中形成的,对于行书字形结构的空间分割来说,仍然是其一部分。今天我们学习的启上、启下横就属于带有连带轨迹的点画,另外一种则近楷书技法,之所以说“近”是因为行书中的点画即便是近楷书造型,在书写时仍然要具备“行”的意趣,要有流动感,和楷书是不一样的。

行书之所以为行书,这是其基本的特征。关于行书一词的出现,据叶培贵的《行书教程》中说:最早在西晋卫恒的《四体书势》中,原文如下:魏初,有钟、胡二家为〔行书〕法,俱学于刘德昇,而钟氏小异,然亦各有其巧,今盛行于世。具体对于“行书”的专门解释,则出现在虞世南的《笔髓论》中。

【点横】行书中,为了书写的需要,常将点变为横,以增强字的美感和造型的丰富性。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今】点横,顾名思义,是一种较短的横画,因为短而近点。通常情况不做字形的主笔出现。“今”字中的点横,较平,起笔方收笔圆。

〔这里选择了两种不同版本的造型。可以看出,点画细节的不同,在造型的整体感觉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种不同的感觉,对于我们学习书法的风格取法来说,是可以优劣互补的,一个质厚,一个灵动。〕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今”字的点横,要注意运笔的节奏,起笔虽然露锋,不可率意。我们看第二个横画的起笔同样如此,在起笔轨迹上并不是没有变化的而是曲尽其妙。“今”字的点写的非常生动活泼。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遇”字的走之首点,较平。起笔入纸角度斜,整个点非常微美。如高天流云,轻灵飘逸。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写时要先找准点画位置以及看清起笔、行笔、收笔的过程,甚至到下一笔的运行路线,在看清想清楚的基础上落笔稳健沉着,一气呵成,意态要足。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启上短横】露锋入笔,稍顿,向右上行,末端回锋向左上出锋启带下笔。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天】字的启上短横,是指收笔处的运笔轨迹,不是向下行笔,而是引带向上,这种引带,要自然,但又不能无如楷书那样,看不到收笔出锋后的运笔轨迹。这种引带露锋的牵丝,无疑增加了笔意的流动感,也对字形结构布势以及疏密处理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说并不是没有意义,如果我们将这些牵丝抹去,是点画如楷,那么字形结构立即就会产生新的形势笔画。这就需要我们解决几个问题。

一是要处理好牵丝萦带的比例关系;二是要力求自然,不可做作;三是不可过度夸张牵丝萦带的作用,以免喧宾夺主,破坏原来字形与空间之美。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至”字的最后一笔为启上横。这个笔画是一组点画的部分,与竖、横一笔完成 。最后一笔用笔厚重。至收笔出顿出收笔形态然后收回画内在出锋向上。注意横画中段要见运笔过程,收笔后的运笔指向在字形的中心。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启下短横】露锋入笔向右上行,末端回锋向左下出锋,启带下笔。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豈“岂”】字的这个横画,指的是“豆”字的上横。笔意流动,节奏明快,收笔自然,回锋收笔与画内,向左行笔大约至三分之二处向左下出锋。这个字可以说是两笔写成 要注意运笔的连贯性。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盛”字的上横,左低右高。启下部分取方笔势,与下一笔连带书写。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短横】逆锋入笔向右行,末端稍顿回锋收笔。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于”字的前段分轻灵,后段厚重。起笔偏方,收笔近圆,意态优美,稳健中见飘逸之气。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目”字的最后一笔。“目”字字形略竖长中有三短横。有方圆之别。粗细变化不大。

《兰亭序》中点横、启上短横、启下短横、短横的写法

【附:书论一则】

尝夷考魏晋行书,自有一体,与草书不同。大率变真,以便于挥运而已。草出于章,行出于真,虽曰行书,各有定体。纵复晋代诸贤,亦不相远。……大要以笔老为贵,少有失误,亦可辉映。所贵乎秾纤间出,血脉相连,筋骨老健;风神洒落,姿态备具。真有真之态度,行有行之态度,草有草之态度。必须博学,可以兼通。——姜《续书谱・行书》

【叶培贵】这段话论行书的特点以及与楷书、草书的区别。“自有一体”、“各有定体”的观点很重要,说明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经过魏晋时代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书家们的工作,行书作为书法艺术创作的一种独特字体,已经确定。他并且从“渊源”上来界定它:“草出于章”,指今草从章草来,很正确;“行出于真从字体发生角度说不对,但从彼此关系来说有道理,行书与楷书共生,因此两者关系十分密切,所以真、行、草各有态度,需要学者首先认识。

但是,作者也不忘指出,如果博学,那么是可以兼通的。不仅如此,联系上文来看,甚至还可通篆隶呢!“笔老”的“老”,当是老练、到位的意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