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州历史年表(三十一):北宋

 推翻时间 2020-05-20

  北宋 

  徽宗政和七年(1117)四月,从道士林灵素奏,仙岩山有仙迹,升温州军额为应道军节度,温州军事州升为应道军节度州,县属之。《续资治通鉴》载:“升温州为应道军节度,为林灵素也。”  

  徽宗政和八年(1118)平阳萧振(1086—1157),字德起,凤林乡古院里即今萧江镇人。登进士第,任信州仪曹,后调任婺州兵曹兼功曹。在任时,金兵南侵,地方秩序混乱,他妥善处理兵士叛乱及城守等事。历任提点浙西刑狱、宗正少卿等职。秦桧用事,荐他为侍御史。绍兴八年(1138),宋金和议甚嚣。丞相赵鼎、参知政事刘大中等积极主战。萧振既为桧党,遂劾刘大中“大臣不孝”以动摇赵鼎,使秦桧得以一意主和,这是其一生大节有亏处。这年,他升任权尚书工部侍郎兼侍讲,次年调任兵部侍郎。萧振参与驱逐刘大中、赵鼎一事,引起同乡人顾冈愤慨,要求他“持公正之心”,这对他震动很大,以后便对秦桧采取抵制态度。不久,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知湖州。后任台州知府,提倡“俭啬”以备丰歉不常时“度饥厄”,且平定海上劫掠。绍兴二十二年(1152),被秦桧堂侄秦昌时等攻讦诬陷,谪居池州,后又落职谪居池阳。绍兴二十五年(1155),秦桧病死,萧振冤案得以昭雪,回成都任职,父老夹道欢迎。任职期间,以宽舒民力为治。宋高宗很赞赏他的治绩:“四川善政,前有胡世将,今有萧振。”予以进秩四等,加敷文阁学士。绍兴二十七年(1157),萧振死于成都任上,年72岁。著有《萧得起文集》,已亡佚,仅存文与诗各一篇。

  是年,宋之才(1090—1166),字廷佐,号云海居士,平阳万全宋桥人,登进士第,授安徽池阳主簿,后改任京兆府学教授,10余年未得升迁。后受尚书右丞许景衡推荐,召试,任秘书省正字,后为校书郎,迁考功郎。绍兴九年(1139),宋金和议成立,疏论南北虽通和,“愿勿忘警备”,“直宽民力,总兵柄”,增强国力,准备恢复中原。后调任国子司业。绍兴十四年(1144),以权礼部侍郎使金,贺金主生辰,金主问:“宋大国乎?小国乎?”他回答:“非大非小,中国耳!”金主叹服。及归复命,高宗说其“真乃宋之才也!”因得罪秦桧,乞归,以敷文阁待制奉调太平兴国宫10年。秦桧卒后,起用知泉州,转扬州,三十一年(1161),以朝奉大夫致仕。晚年寓居瑞安县城西岘山下。曾从学于杨时(1053—1135),得二程洛学之传。著有《云海敝帚集》50卷及《云海后集》、《三余录》、《词林》等若干卷。墓在周岙,平阳宋桥亦有墓。后人筑河东庙祀之,现宋岙尚有宋尚书庙两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