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全球“第一”靠谱吗?有一个结论依然没有变!

 源源不断 2020-05-20

5月19日,世界银行在其官网发布了《购买力平价与世界经济规模——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报告。这份报告中有几组数据引发不少关注:

——2017年,按PPP法计算的176个经济体的GDP总规模为119.5万亿美元,比汇率法的79.7万亿美元高出50.0%。

——2017年,按PPP法计算的GDP居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德国、俄罗斯、英国、巴西、法国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60.7%。

——按PPP法计算,2017年我国GDP为19.6万亿美元,略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不过,据此测算的中国人均GDP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在世界排名第90位,比汇率法排名(第79位)后退了11位。

什么?中国的GDP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个“第一”靠谱吗?

什么是ICP?

我们还是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ICP吧!

所谓的ICP,是国际比较项目的英文简称,开展国际经济比较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把各国以本币表示的经济活动总量转换为以统一的货币来表示。

长期以来,国际上主要使用汇率法进行货币转换,进行国际比较。汇率法简单直观,容易理解。但是,由于汇率主要反映的是国际贸易中的货物和服务的货币比例关系,没有考虑国家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同时汇率容易受到国际贸易、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因此,当汇率发生较大变动时,国与国之间的比较结果就会受到影响

为了克服汇率法大幅波动的影响,从1968年开始,联合国统计司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联合开展了ICP活动,测算各参与经济体的PPP(购买力平价)。PPP就是不同国家货物和服务的综合价格比率,是指一国购买基准国等量货物和服务所需要的本币数量。PPP解决了各经济体之间的价格水平差异问题。

此次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2017年轮ICP结果,正是全球统计合作的的一项重要成果。从结果看,在176个提交数据资料的国家和地区中,PPP法GDP高于汇率法GDP的国家和地区有161个,占比达到91.5%

而且,与汇率法GDP相比较,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PPP法GDP有所上升,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上升更快。例如,印度GDP从汇率法的第7位上升至PPP法的第3位,印度尼西亚从第16位上升至第10位,土耳其从第17位上升至第13位,埃及从第45位上升至第19位。

这或许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什么PPP法的GDP总规模能比汇率法的GDP高出50.0%。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吗?

从这份报告看,我国2017年PPP法GDP达到19.6万亿美元,略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么说来,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吗?

莫急!我们先看看这19.6万亿美元的数据是怎么来的?

根据世界银行测算,我国2017年PPP为4.184。啥意思呢?就是说,1美元与4.184元人民币的购买力相当,同期汇率为1美元兑换6.76元人民币。2017年,我国GDP为82.1万亿元人民币(未按照中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修订后的数据进行更新),经PPP转换后为19.6万亿美元,占176个ICP参与经济体经济总量的16.4%,相当于美国的100.5%,居世界第1位。与之对照,按汇率法计算,我国2017年GDP为12.1万亿美元,占世界的15.2%,相当于美国的62.2%,居世界第2位。

要读懂这个19.6万亿美元,我们首先要搞明白,ICP在中国是一个探索性研究性的国际统计合作项目。各经济体的PPP值由区域执行机构和世界银行计算得出,PPP结果不是各经济体的官方统计数据,有关中国的PPP值当然也不代表我国官方统计结果。这一点,世界银行的相关注释其实也作了说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

PPP法的可靠性其实也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使用PPP法时也要注意,PPP更适用于经济结构相似的经济体之间的比较,不太适用于经济结构差异较大的经济体之间的比较;还要注意货物类产品的PPP可靠性要好一些,服务类产品的PPP可靠性要差一些。也就是说,我们拿这个结果去对经济结构差异大的经济体之间做排序比较,其实不够靠谱的。

进一步说,PPP也不能替代汇率。PPP为各经济体之间综合价格比率,既涵盖了可贸易品又涵盖了非贸易品的价格,而汇率只涵盖了可贸易品的价格。因此,不能用PPP代替汇率,也不能用一国的PPP值来判断该国汇率应该升值还是贬值。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按PPP法计算,2017年我国GDP居世界第一,但据此测算的中国人均GDP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85.3%,在世界排名第90位,比汇率法排名(第79位)还后退了11位,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我国PPP法人均消费支出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特点。所以说,我国仍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基本的国情其实是没有改变的

对我国脱贫目标有影响吗

还有读者感兴趣,按照2017年轮PPP结果,对我国2020年完成脱贫目标会有什么影响呢

根据世界银行跟踪监测全球贫困状况,主要采用按PPP法得到的国际贫困线。国际贫困线主要用在国际组织中,旨在使用相对统一的方法衡量、监测或评估全球贫困状况。

根据2011年轮ICP结果,世界银行将国际贫困线更新到了每人每天1.9美元。全球2017年轮ICP结果公布后,世界银行有可能利用新数据对1.9美元标准进行更新。

我国PPP数据不参与国际贫困线的制定,目前的国际贫困线由世界最穷的15个国家的国家贫困线及其ICP居民消费PPP决定,与我国的PPP数据无关。而且我国与用来制定国际贫困线的世界最穷的15个国家的消费结构差别较大。

正是由于各国消费结构不一,国际贫困线对于各国实际消费状况反映程度不同,因此我们在使用国际贫困线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简单用国际贫困线来直接评估包括我国在内的各国减贫成果

统计知识小贴士

ICP是国际统计合作项目,分三级组织实施:在全球一级,世界银行下设全球ICP办公室,负责全球ICP活动的协调。全球办公室设有技术咨询组,负责有关技术方法的制定、咨询和指导;在区域一级,由亚洲开发银行、OECD-欧盟统计局、非洲开发银行、独联体国家间统计委员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西亚经济社会委员会等6个区域性组织分别负责本地区ICP活动协调、技术方法指导以及区域PPP结果测算和发布等工作;在国家一级,由各经济体相关统计机构负责按照本区域统一的方案组织调查,收集并提交基础数据。

至今,全球已经开展了九轮国际比较。ICP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统计合作项目。

在我国,ICP属于探索性的国际统计合作项目,由中国统计学会负责组织实施。资料显示,我国分别于1993年、1999年、2005年、2009年、2011年和2017年先后6次开展了ICP调查活动。参加全球和区域性ICP活动,树立了我国开放、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有利于多尺度评价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地位,有利于提高我国统计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