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等奖

 石榴花文艺 2020-05-21


一 等 奖
文/王选信

坐车回长安的路上手机响了,是单位工会主席宋杨打来的,说单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征文比赛,我的一篇文章获得了一等奖,让9月26号下午两点,到西安研发中心领奖。

想了半天,才想起文章的名字是《房子的变迁》。

六月份,宋主席打来电话,让我以自己的深切感受,写篇单位几十年来变迁的文字。

变迁多了,从什么地方写呢?从大处着手,非决策层领导,掌握不了第一手资料,写不出来,想来想去,还是从身边的小事着手。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单位,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三十多年间,自己目睹了单位的变化。就拿住房来说,从开始在单身楼上几个同学合住一间房子到结婚前,托人在单身楼上要了一间婚房,再到后来,中级职称解决了,单位按特殊贡献的人才在职工楼上奖励了一套房子……一幕幕像电影一样,浮现在我的眼前。

坐在电脑前,一中午就敲成了该篇文字。没有浮夸,没有粉饰,说真话,说人话,说大众喜欢的心里话。

在单位工作的几十年里,除过九十年代后期,被公司评为十大标兵外,再没有得到过任何荣誉。反而退休后,从2015年开始,跨行学写文章,歪打正着,竟然得了几个小奖,所以听到宋主席送来的喜讯时,心里并没引起太大的波澜。

2016年临潼区第十三届读书征文活动中,一篇《登秦始皇陵想到的》获优秀奖。2017年第三季《七天网》美文大赛,一篇《一碗浆水菜》名列第七,获优秀奖。2018年,临潼区第四十届读书征文活动中,一篇《煤油灯下读书的日子》获三等奖。

这次《房子的变迁》拔得头筹,尽管范围很小,影响不大,毕竟做了一回鸡头。

干了一辈子技术工作的我,做梦都没想到,退休后竟干起了舞文弄墨的事情。从小不喜欢读书,即使读书也都是些不上道的书,2011年退休去南方打工,一个人在租住的房子里无聊,用写日记打发时间。不知不觉中,三年竟写了二十多万字,2014年辞职回家,整理日记时,其中几篇尚可的文字被吕苇老师看到,建议修改后给报社投稿。哪有这个勇气,磨蹭了一个多月,都不敢动笔。还是吕苇老师帮忙修改,推荐给了《西安日报》并得以发表,从此,才和文学结了缘。

写身边的人和事,写经历过的人和事,写对人生的感悟,写对社会的感悟,写深埋在心里、以前不会表达、不敢表达、现在不吐不快的情怀。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

这几年下来,自己已在报刊杂志和电子媒体上发表了170多篇文章,约四十万字。年初已将2019年以前发表过的文字,整理出68篇,结成散文集《枯枝上的春天》交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

当我站在领奖台上,看到台下一张张青春活力的面孔,心里难以平静:八年后,我又回到了单位,且站到我从未来过的这个会议室的主席台上。和我年龄相仿的同事、同学或者比我年龄稍小的同事,都陆陆续续地退休了,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些补充的新鲜血液,正以新的面貌站在了时代的前列。

后生可畏。新篇章都是由年轻人写成的。

八年了,说不清头上增加了多少白发,身体肯定也有了不少变化,只是自己感觉不到罢了。

不由得想起自己25岁毕业到单位的时候,也还是个意气风发的中专生,两年后,又带薪在单位上了两年电大。单位培养我,培养我更好地为单位服务。从25岁到55岁,三十年的辛勤劳作,三十年的青春年华,三十年的风云变幻,三十年的日月时光,化作了一腔热血,化作了农民手里的化肥和沉甸甸的丰收。

退休后不管走到哪里,都没忘记自己的身份,没忘记自己的单位,总以单位为荣,以自己是单位的一名职工而自豪。在单位辛勤地工作,在单位娶妻生子,在单位艰难地生活,单位给了我房子,给了我成长的环境。

人不能忘本,忘本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

单位从临潼搬到西安研发中心前,我就退休了。研发中心很少来过。

大会结束了,我怀着感激的心情,在气势恢弘的大楼里走着,像个农妇进城一样,眼睛根本不够用。

八年后的今天,我以文艺老年的身份,回到了曾经养育我的地方。

或许有人摇头,或许有人叹息,或许有人不以为然,或许有人否定后又肯定,相信更多的人,是从心里支持我的。

前头的路是黑的,谁也说不清。人生是阶段性地调整,且需要调整的时候,要及时调整。调整是为了向更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前进。

人来世上到底干什么?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如果你在公园散步,随便问一个看起来光眉画眼的人,估计多数人认为你是神经病,脑子不正常,问了不该问的无聊问题。这不明摆着么:人来到世上,就是生儿育女,操心受罪的。最后还会有人振振有词地告诉你:孩子有自己的小家庭,不必再操心了,人老了就要自己照顾好自己,不给儿女添麻烦,就是对儿女最大的支持。

人不能到世上来,浪费了一片资源,制造了一堆垃圾,最后依依不舍地走了。

人到世上来,起码输出和得到应该是平衡的。得到小于输出,是对社会的贡献;得到大于输出,是对社会的伤害。

当我揣着沉甸甸的奖状,走出单位大门的时候,心里像开锅般地沸腾了起来……

人生的路说长很长,说短很短,就看你如何理解,如何去走了。

是啊,路还很长,我匆匆地向车站走去……


(作者简介:王选信,长安作协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2015年开始学习写作,至今已在《西安日报》、《三秦都市报》、《陕西工人报》、《陕西青年》、《碑林文艺》、《长安文学》、《古魏文学》等报刊杂志以及电子媒体《南城文化》、《西北作家》、《散文之声》、《陕西作家摇篮》、《陕西散文论坛》、《石榴花文艺》、《前沿作家》、《作家新干线》、《京兆文学》等上发表文章一百七十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