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从小事入手

 昵称52856941 2020-05-22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叹时光何以匆匆?走上三尺讲台,由当初的胆怯、羞涩,早已转化为今天的习以为常,这已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学生们一同成长,乐在其中,这份甜蜜无与伦比。

记得刚接手一年级的时候,在教学上总觉得缺少了一份亲和力,我在很努力地做,总显得不足,好累。印象最深的是那一次:那是一年级的下册,有一篇课文是《王二小》,课后有“被”字句和“把”字句互改的练习。这个练习,刚接触时,学生感觉很难,理解了就很容易。可是,当时总有那么几位学生无法入门。没办法,个别指导。

一个叫小涵的学生,是个男孩,很活泼可爱也好动,一般学知识学得很快。那天,有这么一道题:

题目是请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使得句子意思不变。然后出示了一个例句:

例:敌人被王二小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王二小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1、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请改成“把”字句)

对于这道题,一般学生在学习以后都可以解答,但是小涵同学总是答不出。

“王二小被敌人杀害了。”把句子抄了一遍,或者“敌人被王二小杀害了。”审题未清。又或者“王二小把敌人杀害了。”处于模糊状态,总是找不到感觉。改了好几次,都不对。当时看着时间不多,马上要下课了,可是这个学生还是模棱两可,根据他的答案,根本就是没有按照题目解答。后来,先把一切回归零点。重新要求他好好读题。

“小涵同学,这道题目一点都不难,你要学会看题目,题目没看清楚,不要急着解答。你看看,题目中有个例子给你,你先把这个例子读5遍,那这道题你肯定会做了。”

小涵点点头,跑到自己位子上,开始读:“例、例、例、例、例。”然后他就放下作业本看着我。当时刚好给另外一位学生改作业,我本以为他会按我的意思把例子读一读。可是事与愿违,他的眼神告诉我,他读了还是不会。我看着他那疑问的样子,叫人忍俊不禁。“小涵,例子不是‘例’字”。小涵一想,自己也笑了。我嘴里说着这句话,心里有点后悔,我应该给他说“例句”的,他就不会误解了。

给学生改好作业,走到他身边,指着例句让他读,读了3遍,他就说知道了,写出来完全正确。

从那以后,中国知网乡村科技 我切身体会到了学生面前说话严谨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明白,平时看起来再懂事好学的孩子,也有幼稚的一面。细微之处体现细微之心,教育,要从小事入手。

每一个学生,每一颗童心,都要认真对待。小涵这个男生给我上了一课,也让我向前走了好大一步,教学相长,就是如此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