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0年,31岁的吴冠中归国,中央美院...

 闲云冶学 2020-05-22
1950年,31岁的吴冠中归国,中央美院院长徐悲鸿请他吃饭,因为艺术观念不和,两人在饭桌上无话可说。三年后徐悲鸿去世,然而吴冠中心中长达几十年的憋屈和怨气一直未减。

当时徐悲鸿在美术界大力推广写实风格,而吴冠中则致力于中国画与西方油画结合的“现代派”,二者水火不相容,最终吴冠中被赶出中央美院,文革后在清华的建筑系教授绘画。吴冠中回忆道:不是学画出身的建筑系同学,更能明白他所说的形式美、点线面等等。

饱受打压的吴冠中在后来接受采访时,这样评价徐悲鸿:“他可以称为画匠、画师、画圣,但是他是‘美盲’,因为从他的作品上看,他对美完全不理解,他的画《愚公移山》很丑,虽然画得像,但是味儿呢?内行的人来看,格调很低。但是他的力量比较大,所以我觉得很悲哀。审美的方向给扭曲了,延安的革命思路加上苏联的影响,苏联的东西还是二手货,从欧洲学来的。这些东西来了以后,把中国的审美方向影响了。”

在吴冠中看来,艺术分两大类,一类是小写,可以悦人耳目;另一类是大写,它能感动你的心魂。并且,“漂亮”和“美”不同,“漂亮”是贬义,当你描绘一个客观事物,为了真实而过分执念于琐碎细节的塑造,是“无谓的渲染”,而艺术家追求的“美”应该“像饿虎扑食,咬透捕猎物的灵与肉”。

@秋意居 说,徐悲鸿、吴冠中都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的作品在国际市场上都拍出了上亿元的高价。二人的恩怨我不便发表意见,但要论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感动,我无疑最爱吴冠中!

可以说,吴冠中是唯一一个我还不知道他是谁,却早已被他画中的质朴和美感动了无数次的大师!

下面的画前四幅是徐悲鸿的作品,后五幅是吴冠中的,您更喜欢谁的作品呢?#我要上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