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59 期 作者 / 毛玉安 江苏省海安县肿瘤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张芊芊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幽门腺化生和肠腺化生,或有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安散”是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笔者试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42例患者均来自海安县肿瘤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中医内科门诊。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3月~30年,平均病程4.8年。 1.2 诊断标准 1.2.1 内镜诊断标准:参照《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2003年9月)制定。内镜特征:粘膜萎缩:粘膜呈颗粒状、皱襞变平、血管透见、可有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分为三级,Ⅰ级:细颗粒、血管部分透见、单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Ⅱ级:中等颗粒、血管连续均匀透见、多发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Ⅲ级:粗大颗粒、皱襞消失、血管达表层、弥漫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 1.2.2 中医症候诊断标准:主诉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可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口苦,或有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和或健忘、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上述症状可由饮食不当、情绪激动或抑郁、劳累和气候变化而诱发。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CAG上述内镜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岁;③病理除外癌变。 1.4 排除标准:①病理诊断癌变或疑有癌变;②合并消化道溃疡或出血;③合并有消化系统或其它脏器严重疾病者;④孕妇和哺乳期妇女;⑤精神病患者;⑥未按规定用药、疗效无法判定者。 2 方法3 结果3.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CAG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制定。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消失;(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好转,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恢复正常或减轻2个级度;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病理组织学检查慢性炎症减轻1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3.2 治疗结果:临床痊愈14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治愈率33.3%,总有效率92.8%。 4 典型病例徐某某,女,56岁,2012年4月18日初诊。主诉:上腹隐痛间作3年加重伴腹胀、嗳气、泛酸1月。1月来曾服用雷贝拉唑肠溶胶囊、胃膜素胶囊、马来酸多潘立酮胶囊以及养胃舒颗粒,症状不缓解,近3天遇风寒后疼痛加剧,腹胀,食后尤甚,偶有嗳气、吐酸,大便溏泻,日2~3次,晨起偶有少腹隐痛,便后痛减,小便清长,夜寐欠安,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 5 讨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祖国医学“痞证”“胃脘痛”范畴。其病机错综复杂,既有胃失和降、脾胃湿热、胃阴不足之征象,又有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或脾不升清、肝气郁滞的证候,因而多缠绵不愈。(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患者体质大多虚弱,或气脾两虚,或阴阳偏虚、或气滞血瘀,或热毒蕴结,或虚实夹杂,虽症候变化多端,但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失调,导致脾胃虚弱,胃失和降。叶天士认为“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故治法应健脾和胃,健脾当以补气。朱丹溪日:“脾虚正气不行,邪着为病……若不补气,气由何行”?有研究表明,脾虚是胃癌前病变重要病理环节,贯穿整个病程始终,益气健脾法是中医药治疗胃癌前病变正本清源之根本大法,是逆转或延缓病情发展的关键措施。邪热犯胃,侵及胃腑,可致“内疡”“久病入络”,络道不利,可成“瘀积”,胃粘膜粗糙呈颗粒状或有结节都提示气滞血瘀的存在,热毒、血瘀亦是胃癌前病变的重要病理环节,清热活血疗法有利于逆转胃黏膜肠化及不典型增生。故益气健脾、清热和胃、理气活血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治疗大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