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章故事.三国系列|和虎牙将军印章有关的两员猛将

 石安说 2020-05-23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当这首哙炙人口的歌唱起来时,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们要讲的印章故事和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有关。

三国是我国群雄并起英雄辈出的历史时期,本期石安和大家说说和“虎牙将军”印章有关的两位三国猛将——赵云和文鸯。

图:三国“虎牙将军章”

故事开讲前,先简单说说“虎牙将军”是啥官职。

虎牙将军是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的武将官职。三国时的虎牙将军属于第三品将军职位。总体来说,第一品是统领全军的将军,象大将军、骠骑将军等,第二品是镇守一方或者统领某方面军的将军,比如前后左右将军或者常见的平西、镇南将军等。第三品则是根据战时需要统领一军的将军,比如荡寇、破虏、奋威、虎威、虎牙将军等。

在担任过虎牙将军的三国战将中,最牛掰的莫过于赵云赵子龙了。

提起赵云赵子龙,那可称得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赵云位列蜀国五虎将,一身超群武艺,浑身是胆。当年长坂坡一战,赵云赵子龙在曹操营中那是七进七出,怀里裹个阿斗,一手亮银枪,一手青釭剑,连斩五十余位曹将,直杀得曹军七零八落,全身而退。那一声“我乃常山赵子龙也!”曾令包括曹操在内的多少牛人为之心惊胆寒!

图: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那赵云到底是什么时候做的“虎牙将军”呢?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公元219年,东吴抄了蜀国大将关羽关云长的后路,东吴都督吕蒙白衣过江,乘关羽率主力在北边的樊城和曹军作战后防空虚之时袭取了荆州,随后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终被东吴擒杀,吴蜀两国自此结下大仇。

图:刘备伐吴时三国形势图

2年后的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不久,为了报关羽被杀之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这个时候正是史书上记载赵云担任虎牙将军之时。在刘备出征讨伐吴国时所宣读的《汉昭烈皇帝伐孙权告庙文》有明确描述(所谓告庙文也就是出兵前到宗庙去告诉祖先我要出发了请求祖先保佑胜利的意思)。

这份告庙文是这样写的:“备将以章武元年九月二日,亲率六军,恭行天罚,以丞相诸葛亮辅皇太子留守成都,以车骑将军张飞出阆中,虎牙将军赵云出江州,建威将军黄权出江北,侍中马良出武陵,五溪诸蛮罔不率、俾将军向宠等各率所部擐甲以从。”赵云这个“虎牙将军”当时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后援和侧翼保护全军的安全,相当于刘备的最后一道保险,必须得最牛的和最亲信的人来担任。

图:夷陵之战

后来在夷陵之战中,刘备被东吴火烧连营,大败而回,一直逃到了白帝城,当时吴军乘胜追击,幸好在赵云的驰援下,刘备才得以中止败逃的步伐。

再来说说另一位大名鼎鼎的虎牙将军文钦和他的儿子文鸯。

文钦是魏国的将军,年少时以名将之子、勇敢果断闻名。历任庐江太守、鹰扬将军、冠军将军、前将军、扬州刺史等,屡立战功,是魏国一员著名战将。加上他和曹魏宗族同乡的关系,文钦后来成为大将军曹爽的宠信。公元249年,在曹魏政权大权旁落的高平陵一战,曹爽被司马家击败,文钦从此失去了靠山。

公元254年,大将军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文钦以勤王之名率儿子文鸯、文虎起兵讨伐司马师。这里要讲的侧重是文鸯,谁叫文钦的这个儿子有一个可以和赵云相媲美的战例呢——这个战例自然比他父亲要牛掰得多了,所以文钦只好作为这期故事的背景帝了。

图:文鸯单骑追雄兵

在三国演义中,文鸯在迎击司马师大军的乐嘉一战中,受父文钦之命率一路人马夜袭司马师的城西军营,文鸯在司马师的部队里往来冲杀,所到之处,无人能挡,吓得司马师眼疾发作,当场眼珠迸出,此战后不久后就死了。

在随后的撤退过程中,面对追击而来的魏军精锐骑兵,文鸯回马冲入敌阵,单骑在众魏军阵中七进七出,轻松秒杀所遇敌将,令追骑不敢逼近,从容全身而退。

图:文鸯七进七出冲魏阵

后人把文鸯此战和赵云当年长坂坡一战相提并论,有诗赞道:“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只是后来,文鸯作为战场上的猛将,结局却显得有些悲凉。晋代魏后文鸯官至东夷校尉,封关内侯,在不久后的八王之乱中被东安王司马繇诬告谋反而被杀,惨遭灭三族之祸,令人扼腕叹惜。

图:上海博物馆印章馆展示的“虎牙将军章”(左一)

魏国文钦的这枚“虎牙将军章”展示在上海博物馆三楼的印章馆里东汉时期的印章橱窗里。睹物思情,因印鉴人。贮立窗前品赏眼前这方小小印章时,耳边仿佛会回响起千年以前三国时群雄逐鹿的隆隆战鼓声和阵前撕杀声,赵云和文鸯等三国猛将在敌阵中如入无人之境的战神形象似乎要从印章里跳出来,为我们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