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止是孩子,家长肯放手,才能养育独立、自主的优秀娃

 IF枕边育儿 2020-05-23
亲子教育专家刘勇赫老师说过一句话:"把孩子当孩子,孩子永远是孩子"。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有家长说,把孩子当孩子,孩子将永远是无能的孩子;把孩子当成有想法有能力的独立个体,孩子将成为顶天立地的人!
也有家长认为,把孩子当孩子,其实是包办一切,让孩子没有成长空间。
还有家长认为,孩子不就是孩子吗?难道还要当成大人对待吗?
我觉得家长们可能只理解了前半句,而没深入思考后半句。或者说,忘了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虽然很多方面能力不足,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
如果家长把孩子当成孩子,凡事替他代劳,也不尊重他的想法和建议,直接帮他做决定,这样下去,孩子很容易形成凡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永远在父母的庇护下,很难成为独立、有担当的人。
邻居家6岁的女儿,已经上大班了。奶奶每天接送上学,见到面都是奶奶说:"赶紧叫阿姨!"她才会怯生生的叫一声:"阿姨好!"平时吃饭、睡觉都是奶奶带着,衣服都是妈妈给买,兴趣班则是爸爸带着去。行程安排的满满当当,但小姑娘却很少笑。有时候自己想下来玩,刚走出家门,就会被奶奶呵斥回去,担心她自己出去有危险。
但其实,如果家长能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想法和能力的人,尊重他的想法,相信他可以独立完成事情。那么,他的成长速度也会更快,会比一般孩子更独立。
孩子不止是孩子
我们常常说,你就是个孩子!但其实,每个人都是从孩提阶段发展过来的。那时候的我们,希望被家长当做孩子吗?并不是!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指出,尊重孩子就是说我们将孩子看作和我们自己一样,是享有同等决定权的人。
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和表达意愿的,只有尊重,才能让孩子逐渐建立自己的思想和人格。
比如,有的孩子不喜欢吃黄瓜,觉得看着就害怕,上面的刺儿。家长就不能一直强迫,一定要吃下去。而应该告诉他,其实这个并不扎手,也不会妨碍进食。如果还是抵触,我们应该尊重并适当的引导,而非:"熊孩子事儿真多!"
有次二宝哭了,哭的很委屈,也不吃饭。宝爸打算揍他一顿,我拦住了。抱住二宝半个小时后,他跟我说,自己的腿疼,我掀开裤子一看,才发现他小腿上有血迹,还好出血不多,赶紧消毒、包扎。
原来他跟哥哥玩耍,不小心磕到了,但也不敢说,怕爸爸打哥哥。我紧紧抱住他,流下了眼泪。孩子其实不止是孩子,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想要保护的人。
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才会让他成长
你相信孩子可以,那他会努力去做,争取达到更好。但如果家长本身就不相信,一直担心,那孩子怎么会得到锻炼呢?只有放手,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大多数孩子在2岁左右,就开始萌发自我意识,有自己的想法,想要证明给家长看。比如独自走路、独自吃饭,而不想要家长参与。
给他一点成长的空间,让他尝试去做,不一定会比你想象中差很多。比如吃饭、穿衣服、穿鞋子、叠被子等等,力所能力的事情,都可以让他去尝试。
即使刚开始他可能会弄得很糟糕,但也正是因为这些经历,他才能一步步成长,试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经历的。
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接受新的事物,开阔视野,发展自己的能力。比如我家二宝刚开始学平衡车,总是会摔倒。后来就放在一边,再也不玩了。有次我跟他说,平衡车很孤单,其实你试试,它会很听话,跟你一起往前走。
二宝想了想,鼓起勇气走向了平衡车,然后开始新的尝试,那一个下午,我听到最多的,就是二宝的笑声,不管是摔倒了还是骑的很稳。
后来,他越玩越溜,慢慢开始骑出家门,到广场上,跟小朋友炫耀。还有好几个小朋友,跟他交换玩具,换取骑平衡车的机会,这样他又多了很多新的好朋友。
枕边育儿寄语:
把孩子当作孩子,他永远在父母的掌控中生活。只有家长把他当做真正的独立个体,尊重他的发展规律,在一定范围内,保证安全,放手让孩子去做,他才能更好的发展出安全感,各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