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蓟丘之上有蓟丘楼

 璇琮坑 2020-05-23

图文丨王春

唐初诗人陈子昂《 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并序》曰:

“丁酉岁(697年),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

由“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一语可知,陈子昂从唐代幽州(也称蓟城)的蓟门出发,游览了战国时代的燕国都城--蓟城,即前期蓟城(后世称:蓟县故城,见《水经注》),所以说陈子昂所说的燕之旧都--蓟城不是指唐代幽州城(今广安门一带),而是指石景山区的前期蓟城。

这则诗序,清代《日下旧闻考》卷107所引《陈正字集》字句略有不同,文曰:

“丁酉岁北征,出自蓟门,历观燕之旧都,乃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于斯为盛。因登蓟楼,作诗以志之”。

“因登蓟丘”(一作“因登蓟楼”),由此可见蓟丘上有楼。

陈子昂在幽州期间,还写过与蓟丘相关的其他诗篇,一首为《登蓟城西北楼送崔著作融入都》,头两句是:“蓟楼望燕国,负剑喜兹登”。。另一首为《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其中有句云:“暮登蓟楼上,永望燕山岑”。

这里面皆提“蓟楼”,由题目和诗句可知:蓟楼又称蓟丘楼、蓟城西北楼。

蓟丘楼在哪里?

我研究认为,今石景山区苹果园地铁站北约300处的金顶山(一称琅山),这里就是古代的蓟丘[1],蓟丘楼就在蓟丘的最高处,即今金顶山主峰之上。

金顶山主峰海拔140、5米,相对高度约65米。“发现围绕主峰顶80米范围内遍布古建筑遗物,面积达一万平方米。有铁器、夹砂红陶器皿残片、板瓦、筒瓦、瓦当、滴水、古砖和部分器皿残片。有少量红陶,也有大量的灰陶。上面有布纹、绳纹、网格纹等纹饰”[2]。

根据发现砖瓦地点进行分析,古建筑应在山顶上,历代修葺古建时都把上面的残迹清下山来,散落在主峰周围。所以,主峰之上的古建筑我判断就是蓟丘楼(图1、2)。

图1复原图


图1复原图

图2


图2

而今天的主峰上,有大约20米见方的平顶上,留有日伪时期的炮楼地基(图3、4)。

图3


图3

图4


图4

我多次到金顶山察看,见在主峰南侧有利用天然岩石开凿的下山的台阶遗迹。在主峰北百米的地方有圆形平台,这里是古代祭拜轩辕黄帝的轩辕台。沿主峰东西两侧的山脊有宽约65厘米的虎皮石围墙残迹,山北麓有石彻排水口遗迹(图4)。

如作复原,虎皮石围墙正好围绕着轩辕台修建,我认为这是保护轩辕台的围墙。那么,蓟丘楼就是进入轩辕台的门楼。

由此推想,古代到轩辕台祭拜轩辕黄帝时,先由南侧沿台阶登顶,再由蓟丘楼门洞进入,然后北行百米到轩辕台行祭拜仪式。

由唐代陈子昂和李白的诗句表明,至少在唐代,蓟丘、蓟丘楼、轩辕台是幽州十分著名的名胜古迹,是怀古登临游览的胜地。

 图5前期的蓟城复原图


图5前期的蓟城复原图

参考资料:

[1]:王春《此“蓟丘”非彼“蓟丘”》,帝靑王春-新浪博客,2020、5、13。

[2]:《石景山文史资料》第九辑之门学文《金顶山汉代古建遗迹发现记》:

“金顶山最高点海拔140.5米。其中海拔100米以上的面积约0.2平方公里。主峰南北各有一座小山包,而西北、东、东北有各有一座小山包,对主峰形成了众星拱月状。它原有七座山包(70年代炸毁一个),颇似北斗七星,正应古人崇拜北斗七星的神圣观念,......笔者留心北京史事多年,在2000年10月14日登金顶山时,偶然发现了汉代大型古建筑遗迹。经过一个多月的考察,发现围绕主峰顶80米范围内遍布古建筑遗物,面积达一万平方米。有铁器、夹砂红陶器皿残片、板瓦、筒瓦、瓦当、滴水、古砖和部分器皿残片。有少量红陶,也有大量的灰陶。上面有布纹、绳纹、网格纹等纹饰。其中的夹砂红陶残片最大的有200平方厘米,且制作精美,壁厚仅1.5厘米,......10月底11月初,我们带着发现的部分实物分别请教了北大教授侯仁之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史学家史树青二位先生。他们看后认为是汉代器物,有的还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器物,又有准确的出土地点,很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