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史之乱爆发,因发起叛唐的头领是安禄山与史思明,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乱,又因其爆发在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中,随着潼关沦陷,唐玄宗离开长安,千万四川避难,同一年他的儿子李亨在灵武(宁夏)继位,称唐肃宗。 其实杜甫除了诗圣称号外,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和李白不易,李白的诗里面好像只有他自己,百姓死活貌似和李白不相干。但杜甫就是悲天悯人、接地气的诗人,读他的诗,我们甚至可以侧面了解唐朝的历史,杜甫的笔下不只是他自己,还有有千千万万的百姓、甚至边疆战事。 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冬月爆发,到唐代宗广德元年即公元763年正月结束,历时长达七年零二个月。自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几乎一直在奔波,往来于鄜州、长安、凤翔、华州、秦州等地,过着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战乱生活。 安史之乱初期,杜甫听闻李亨在灵武继位,本来就很穷的他还不远万里从长安来到宁夏,已示对大唐对国家的忠心。当然路途中杜甫也曾被俘虏过,只不过运气好被他跑了,所以来到李亨面前,李亨特别感动,封杜甫左拾遗,杜拾遗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但杜甫毕竟是个耿直大boy,不久就得罪了唐肃宗,被贬到华州,在华州任上杜甫郁郁不得志,辗转于河南、山西和甘肃等地,见证了安史之乱中百姓的水深火热,写下了“三吏三别”悲壮的唐朝诗史。 在唐肃宗乾元三年即公元759年暮秋,48岁的杜甫携妻儿,历尽艰辛,从甘肃去往四川,并在当年的冬天来到成都,一开始杜甫先是寄居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的寺庙里,后来他的朋友给他在浣花溪边建造了一座草房,世称“浣花草堂”,俗称“杜甫草堂”。这座朴素简陋的草房,使一家人的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宁,杜甫每天都可以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重新获得了天伦之乐,离开了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生活,目之所及都是美好的景物。 蜻蜓翩飞,沉浮,荷叶田田,芦花曼舞,杜甫陶醉在浣花草堂美好的时光里,其间写出了许多清新优美的诗篇,美好的诗句像清澈的小溪一样在笔端汩汩流淌。杜甫流传下来的诗作有1400多首,有240多首,都是这一时期所作。 在成都,杜甫曾经为邻居黄四娘写了一首诗,看似句句不谈风月,只谈繁花,但最后14个字仍被引来后世的争议。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世人都渴望在历史前行的车轮上刻上自己的名号,什么流芳百世、千古留名呀,可有的人奋力追求了一辈子都没能成功,有的人却是不费吹灰之力便做到了——比如黄四娘。黄四娘生活在千年以前,家住浣花溪畔,她的日子与旁人没什么两样。若非要说出点儿差别,那便是她这人有几分生活情趣,家里种了很多花。这样的她为何能在滚滚历史洪流中留下一笔呢?因为她恰好住在诗圣杜甫的旁边,而杜甫在某年春日,恰好看见她家繁花一片,又恰好诗性大发赋诗一首,这首诗里恰好提及了“黄四娘”这么个人。一切都这么“恰好”,于是黄四娘在毫无察觉中,实现了别人一生的愿望。所以啊,做什么都不如接近文化啊! 唐肃宗上元二年,即公元761年春天,杜甫在草堂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对春雨有着很深的感情,阳春三月,一场绵绵小雨,大诗人写下了《春夜喜雨》的千古佳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也是在这一年,当地的县太爷崔明府亲临浣花草堂,拜访大名鼎鼎的诗人杜甫。县太爷的到来,让杜甫喜出望外,随即兴赋诗一首,这便是著名的《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这首诗我们大家都很熟悉,也算是杜甫诗词中,少有的,能看到杜甫非常开心的诗词。诗里面写道:草堂的南北四周都涨满了春水,风景优美极了,平日里呢,这里也很少有人来,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您到访,我特意为您扫好了,这柴门也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可惜我这个草堂离市太远了,买东西太麻烦,所以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杜甫居住在浣花草堂期间,诗如泉涌,信手拈来,一首首清新婉转的诗词,仿佛一首优美的田园交响曲,唱响在天府之国的浣花溪畔。 其实在成都的杜甫虽然稍微安稳了一些,但还是很穷,基本靠朋友接济。还是这一年,上元二年即761年秋天,一场出人意料的狂风,把杜甫所住茅草房上的三层茅草都掀走了,大诗人一气呵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成为我们高中同学必背课文。 唐代宗宝应元年即公元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东京洛阳和河南郑州、河南开封等地,当杜甫听闻消息后,欣喜若狂,作了生平第一首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但是,杜甫并没有因为官军收复了河南河北而顺利回到长安或洛阳,依旧像一叶浮萍,漂泊他乡…… 大诗人杜甫在成都生活五年期间,得到时任地方官的好友高适、严武帮助,唐代宗广德二年六月即公元764年,严武推荐杜甫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已经52岁的杜甫得到一生中最高的官职——“杜工部”,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杜甫离开浣花草堂,迁入成都节度使署中,与严武同朝为官。可惜好景不长,“杜工部”任职不到一年,唐代宗永泰元年即765年四月,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一个月后,杜甫不得不告别浣花草堂,离开成都,开始了他生命中最后五年的流浪生活…… 作者 | 诗词训练营 投稿 | 1552802132@qq.com 商务合作 | 15116151869 入群学习 | 微信(szbd666) 图片 | 来自蓝雯轩及网络,如侵权,立即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