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半边金黄半边银·大西北绝美雪景素描

 一滴水之二 2020-05-24

引 言

        总有一种风景让人震撼,总有一种感动让人流泪,关掉美颜,关掉滤镜,经得住摄像机的考验,还能美到令人惊叹,这样的地方只有中国的大西北。

        从河西走廊向西至新疆这片辽阔、美丽、神奇的土地,它让未曾涉足的人心驰神往,也让每一个到访过的人念念不忘。

  皑皑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密的林海、无边的沙漠和戈壁滩、嶙峋的怪石、澄澈的湖泊和河流、清澈的环境、宁静而独特的乡村以及无数诱人的美食、水果………这里可以满足人们对旅行的一切想象。

        所以,西北的风景包含了除了海的整个世界。行进在广袤的公路上,你就能近距离看到整个世界!各种绝美的景色在路上毫无保留地铺展开来,未经人工雕琢的美景,原始而又震撼。中国十分美,七分在西北,是不无道理的。

       一一2019西北边疆行系列雪景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自从少年时代学习了王维《使至塞上》这首千古名篇至从军前,一直就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抽象的不知是什么景致而感到茫然,更无法具体、形象的理解诗中所描述的那意境雄浑、画面开阔、气势浩瀚的景致到底是什么样子?及至入伍到了西北,并在十八年从军的岁月中先后六年从西安一路向西,穿越黄土高原,途径宝鸡、天水、定西、兰州,跨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玉门关,直抵浩瀚的祁连山脚下,才粗略体会到了这种辽阔雄浑的意境。

        今夏秋冬再行边关,作为一名曾不远万里,多次挺进戈壁大漠的军人,再赴古今点兵征战的沙场,那种雄浑悲壮、离别相思的诸多心情涌上心头,溢于言表,无数次泪流满面,仿佛让我穿越时空与历史交织的画卷,在大漠、戈壁、枯草、孤城、落日中负重前行,一路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

       虽然我曾无数次默默嘱咐自己:孙照广,你要坚强,你是来工作而不是来流眼泪的,不要被情绪影响。但每每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同胞,而自己却已经无能为力的时候,不争气的眼泪依然控制不住而泪流满面!今年是全国人民过上小康幸福生活年,就此打住,你懂得🙏🙏🙏!

      在为您呈上西北雪景之前本文的开端,先奉上许多朋友如之前与我一样即抽象又期望的景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为本篇起首破题,相信这震撼视觉的图片,会让您喜欢。

河西走廊多雄关,雄关之最嘉峪关

  嘉峪关,这个只有24万人的小城,坐落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是现存长城上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成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万里长城东端是我的家乡山东半岛的茫茫渤海,西端却是一条不足十米宽的讨赖河。一条小河怎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关外铁骑?听起来匪夷所思,到实地看看才明白,原来西端长城之外有另外一片海——沙漠戈壁之海。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当初金戈铁马的战场,一幅壮丽抗击匈奴的画卷,而今随着历史的长河,一切都成为了过去。但是,既便如此,它依然是古代大汉军人抗拒侵略的见证,更是当年将士们英雄豪气的见证!

        下面这张图片是我跨过当年汉营与匈奴骑士对峙最激烈的前沿阵地,来到了对面敌营的战场,见景思古,仿佛回到了那冷兵器的时代,呵呵!

  嘉峪关自古以来弥漫着悲伤的空气。古代经嘉峪关的人穿过城门后,习惯向旁边的城墙上奋力扔一块石头,如果石头弹回来,便是还能归乡的吉兆,如果弹不回来,意味着客死他乡。

        嘉峪关岂止于景色凄凉,也让人内心凄凉。千百年来,曾经出关、进关路过这里的人,要么是戍边将士军卒、远行游人、驼铃商贾、囚犯、失势的官员、巡视边彊的京畿要员,要么是恐惧的逃犯和浪子各色人等,即便到了21世纪繁荣和平年代的今天,这样的氛围仍然挥之不去。

  如今的嘉峪关,人们看到的更多是明长城,但它大多是建筑在秦长城的基础之上。在我国西北,很多荒无人烟的地区,哪怕崇山峻岭,依旧能够看到秦长城的残垣断瓦,守护着当年汉胡的分界,一代又一代的戍边将士用青山埋骨的方式守护了家园。这历经千年的不破之墙,虽然采用的是糯米,芦苇,黄土和砖石,却已经变成华夏民族的脊梁,它的精神意义早已超越了实用价值!

长城降雪,景色如画

  一直喜欢雪,喜欢雪的晶莹剔透,喜欢雪的洁白高雅,喜欢雪的飘飘洒洒,喜欢雪的无声无息。

       而寒冬降雪后的嘉峪关,到处是白茫茫银装素裹的清纯、清新、清澈的风景,美得就像一幅画呈现在眼前,美不胜收,分外妖娆!

开门雪满山,金银相辉映

  说起敦煌景区内千年不干涸的月牙泉,历代以来,“山与泉共存,沙与水共生”的美妙景观被誉为世界“塞外风光之一绝”。泉被鸣沙山包围,但没有被流沙覆盖。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流沙永远无法填满清泉。

        月牙泉,东西长242米,型如月牙,故而得名。由于其地处洼地之中,松散沉积物中的地下水源源不断流入,随经风速沙鸣,星转斗移,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宛如一盘明镜,照亮人间。其沙水共生,沙泉相依,滋润了生命,成就了绿洲,诞生了“沙漠第一泉”这一世界奇观。

       据史料记载,在1975年左右,由于当地大力发展农业,在附近垦荒造田,导致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再加上抽取月牙泉的湖水进行灌溉,使得月牙泉的水位急剧下降。直到1985年月牙泉险遭干涸,使得月牙泉的中间空间面积缩小了近7%,面临着被鸣沙山吞噬的风险。

  而冬日的月芽泉银装素裹,推开塔窗,金色的沙山与银色的雪花极目楚天舒,一览无余,仿佛仙境!

半边金黄半边银

  敦煌,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是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莫高窟建于前秦时期,经历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等沿续至今。敦煌莫高窟不仅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古典文化艺术宝库,也是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中心和是世界文化遗产。

  一下雪,敦煌就成了童话世界,正应了王维“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意境。更有那“半边金黄半边银”的沙漠雪景,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没有了翠夏、秋黄的色彩斑斓,只剩下了纯洁的白和金色的黄,如同中国传统的金镶玉,精美至极!但寒冷的雪,阻挡不了骆驼的热情和马儿的欢腾。

        写到这想想:如同一段文字,不知捶打多少,才能久拖不垮,一首诗词,不知爱恨几重,才能心许排它?这千万年修来文物级的戈壁大漠,不知多少日精月华,才有了今天的这“枝桠奇葩?!”

玉树临风的大漠胡杨

  大漠不仅有无情的风沙,更有坚韧不拔的胡杨林,三千年不变的爱恋。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长着中国80%多的胡杨,秋日金黄,而冬季的这个时候,挂满霜雪的千年胡杨玉树临风,仿佛仙境,是观赏胡杨林最佳地。

        泽普金湖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泽普县城西南40公里的戈壁深处,坐落在叶尔羌河冲积扇上缘,三面环水,景色宜人。风景区内天然胡杨林面积广达1.8万亩,夏季浓荫蔽日,杂花生树;入秋黄叶如染,如诗如画。“胡杨、水、绿洲、戈壁”四位一体的独特自然风貌向人们展示了一副塞外边城的画卷,堪称塔里木盆地西边缘不可多的的一处旅游胜地。

        胡杨在十月份前二十天的时间里一齐绽放,大片大片鲜艳热烈的金黄映入眼帘,目不暇接。这样看不到边界的黄,是其他地方所无法体会到的蔚为壮观,一条古老的道路——“丝绸之路”在胡杨林中穿行。游客可以乘坐观光小火车,可一跃绿草地、二窜红柳丛、三过芦苇荡、四跨恰阳河、五绕林中湖,尽览大漠江南秀色。

  胡杨林具有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能顽强地生存繁衍于沙漠之中,因而被人们赞誉为'沙漠英雄树'。

        人们夸赞胡杨巨大的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就是胡杨林的一生写照,千年不朽的胡杨枯木。但当你直面这些干枯老去东倒西歪、神态各异,或立、或仰、或卧、或躺,有的断头折臂、有的腰断腿劈、有的巨躯开裂、有的仅剩干枯树墩、树身时,让人震撼不已:是怎样的遭遇,使他们变得如此痛苦?更让人生出了“乡近情更怯”般的敬畏!

        这震撼人心的生命景观和良好的光影条件,不仅使这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而且,在大漠深处的胡杨林里徜徉,感叹生命的奇迹,倍觉仿佛进入千年前的时光。

         没有对比就没有震撼和惊奇!而雪后的大漠胡杨,才真正表现出了绝美的玉树临风的景致和姿态,这种特殊地理环境里举世无双的美妙风景,让人感觉仿佛走进了电影、电视里常说的仙境般的环境,倍感震撼和喜悦。

茫茫大漠“银包金”

  深秋,当西伯利亚的冷风掠过阿尔泰山脉带来第一缕寒意,带走第一片层林尽染、万木争辉后半黄的杨树叶时,新疆“银包金”的美色就从北疆慢慢向南疆走来,辽阔的新疆,将一年一度又一次穿上最美的盛装,为我们呈现一次由海拔导演,雪山、冰川、湖泊、草甸、人家、高山、密林、草原、沙漠、戈壁滩………主演的半边金黄半边银金镶玉般雪包沙的“银包金”风景大片!

  雪白晶莹的高原湖泊、直插云霄壮丽的雪山雄峰、苍莽迤逦的原始森林、辽阔大美的草原,或荒凉的戈壁沙漠、古老的文化遗址、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数不清的美食瓜果………在西北,有你想象之内的一切,也有你想象之外的一切!

        西北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众多风情异域的景点,漫无边际的草原、雪山、戈壁、沙漠和异国风情,是它的最佳名片。

        上帝打翻了调色盘,西北才会如此惊艳!最美的月色,总是出自荒芜的山谷,最美的风光,总是藏在人迹罕至的角落。大西北正是因为土地广袤,人烟稀少,才使许多风景能够遗世独立,绝代芳华!

恰似美妙的金镶玉

  世界上的沙漠大都在热带地区,大都不会下雪,所以,沙漠和雪本是水火不相容的两极。如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非常炎热,更不会下雪,不过,我国最大的33万平方公里,位于南疆尉梨县的塔克拉马干沙漠却与雪和谐共存,构成一幅浪漫、奇特的冬日绝美画面。

仿佛蛋糕上的奶油

  一下雪,整个塔克拉马干沙漠白雪皑皑,金黄灿灿,没有了夏日炎热、干燥的气象,即显死亡之海的柔情,又彰显大漠美爆至极、稍纵即逝的绝美景致。

  放眼沙漠,绵延起伏似美人臀的大漠被大雪復盖后,有的被伪装成了雪山,还有的沙丘上的白雪象极了蛋糕上的奶油洁白晶莹,美仑美幻,绝妙至极。

戍边战士的艰辛远超你想象!

  看完风花雪月的美妙景色,再看看在风雪中戍边卫国战士的画面,风格立马迥异,令人肃然起敬!

        国旗、风雪、高原、哨所………在祖国的西北边彊,喀喇昆仑山脉,哨所海拔5380米,空气含氧量不及平地45%,紫外线强度高于平地50%,人即便空手徒步,也相当于负重30多公斤。这里,每年封冻期长达10个月,最低温度达到-40℃………在祖国最西北角的阿拉山口边陲,8级以上的大风一年要刮180多天,走路要弯腰靠墙,上厕所要卧倒匍匐………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大西北祖国边境线上戍守边关战士的艰辛远超你的想象,他们身在边关、心系家国、不忘初心的高尚情怀是本文照片和视频所表达不尽的!

巡逻路上刺骨的寒风到底有多大!

  地处大西北的祖国边疆,从十月初开始便大风降温,大雪纷飞,而且,边防线上也“提前进入寒冬”,狂风大作,黄沙漫天。

00:10
去APP下载

没有界碑的边防线上,
他们就是祖国的界碑!

  从乌鲁木齐转机到喀什,再驱车两天,几经辗转,才能奔赴到喀喇昆仑深处的天文点连队。

        海拔5170米,前哨班海拔539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45%,紫外线强度是平原的4倍;群峰连绵,冰封千里,没有季节轮回,一年到头都要烧火炉;年均6个月冰雪封路、与山下隔绝,这就是我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之巅的天文点边防连。

        天文点边防连指导员程彦胜,执行某驻勤任务时担任后勤保障任务,由于劳累过度,一头栽在雪窝子里,深度昏80余小时,心脏骤停2次,最终被直升飞机紧急送下山进行救治,挽回了生命。而连长侯法营正带领全连官兵,正在一线执行任务。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天文点边防连连长侯法营带着巡逻车返回的时候,车迷路了一头扎进冰窟窿里。由于在陌生地域,根本没有什么约定俗成的地理名称,茫茫雪海,很难找到明显的参照物。侯法营带着同志们在茫茫雪海里摸索了好一阵子,最终在巡逻车正南方向500米处有两块巡逻车般大的巨型石块。连队通过北斗手持机收到分队求助信息,2个小时后,救援人员出现,大家才脱险回到连队。

“雪海孤岛”红山嘴边防连!

  这里冰封雪裹,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这里人迹罕至,被称作是雪域孤岛;这里可以策马扬鞭,却并非一路坦途;这里积雪及腰,军马都不愿前行;这里雪窝密布,很多地方只能靠脚步去丈量;这里冰河纵横,他们随时可能面临各种危险;这里生活单调、条件艰苦,他们依旧坚守岗位;这里风大、雪大,他们仍然昂首迎接考验;这里是雪域高原红山嘴边防连所在地。

        有“雪海孤岛”之称的红山嘴边防连,地处中蒙边界的阿尔泰山脉深处,每年封山期长达8个月。这里的大雪季,积雪达到1米以上,气温更是骤降至零下40摄氏度。即便在这样的恶劣条件下,红山嘴边防连的官兵依旧像往常一样,坚定地踏上了风雪巡逻路。

喀喇昆仑河尾滩边防连我军最高哨所!

        河尾滩哨所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海拔5418米,为我军哨所的高度记录,是祖国西部边防的重要哨所之一。这里四季飘雪、终年冰封,高寒、缺氧、低压、强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照射,自然环境极为恶劣。这里氧气含量低,只有内陆的40%左右,而且常年低温,每天最冷的时候都低于零下十度,冬天的时候甚至会达到零下四十度。而且,这里也是离星星最近的地方,蓝天上闪烁的星星似乎触手可及!

        从祖国的版图上来看,从这里到达首都北京的距离有将近5000公里,同时这也是我们国家乃至世界最高的边防连队,海拔5418米,这也意味着比运动员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大本营还要高出218米。

       古老苍凉的喀喇昆仑山空气十分稀薄,环境极为恶劣,每日都会大风来袭,长年冰雪皑皑,全年中有长达八个月被大雪封山。这里不见树木、没有花草,天空中看不到任何飞翔的鸟类。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呼啸的大风,以及巡逻战士的身影,生物学家称其为“生命禁区”。

        5418米的高度,挡不住他们守边戍防的决心,历代战士常年戍守在这道边防线,用生命之躯一次次扩开巡逻的道路。战士们说,脚下踩的每一块土地,都是我们的领土,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守领土,不把领土守小了,不把领土守丢了。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还在种花家!

        从戎,我们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提笔,我们轻摇羽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军人情怀,自当以奉献祖国、牺牲青春为荣。但从每个读者最现实的体会来讲,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戍边军人的牺牲,您就不会有此刻无忧无虑随意自在的上网,如果您也被感动了,说明您是一位有福报的人!因为,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祖国的大西北欢迎您!

  读书和旅行,或许是这个世界上最廉价的投资。

        读书使你了解世界,旅行使你看清世界,而安全归来却令你满血复活!

        当你在旅行中闻见了繁花的荣华,面对花开花谢更加淡化;经历了名川大峡的洗礼,心灵的尘封由此解开,精神的境界因此升华;体会了旅行中的苦与乐,你才会更加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顺意或逆流。

        所以,有时间,就多去走走吧。辽阔大美的大西北,有爱,有诗,有远方………如果错过了春天、夏天和秋天,就一定不要放过绝美的冬天,若不去,这些美景就又要再等一年了。

        祖国的大西北大气磅礴而又婉约秀美,苍茫辽阔而又郁郁生机,这山、这水、这人、这路、这美景,还有比内陆价高不少许多都是纯绿色的美食,去过一次你便会爱上这地方。

       下面再为您呈上西北美景图片,作为本文结束的压轴和福利图片,请欣赏、教正,谢谢!

  一旦去了新疆,其他地方就都成了将就。广袤无垠的大西北,雄山圣水绝世美景太多,本人笔力不够,虽几度相遇,也只能以浮光掠影之心,为您略展大千气象。

        纵然笔力不逮,但这就是祖国的大西北,天地的杰作,拥有着无限的风光与雄奇。雄哉、壮哉的大西北,是一个你去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无论去了多少次,总还想再去一次!

       另:新疆夏季篇——新疆承包了全国的美;秋季篇——阅尽新疆,天下无景,两文之前已分别在夏、秋季节发出,感兴趣的朋友可百度我的名字孙照广,也可百度上述文章题目去欣赏、教正,谢谢!


  真诚感谢您移驾我的美篇,见字如面,展阅如晤,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于茫茫人海芸芸众生中认识您,虽隔屏,但我依然倍感荣幸和温暖!在祝您一切安好,万福吉祥,心想事成,金玉满堂的同时,请多扶持、多赐教、多提携,谢谢!
         本文个别章节为渲染效果,图片采取了拟人、夸张、素描等形式。除自拍外,有的图片来自拍友,在此特向原拍致谢!
               2019年11月13日酒泉初稿
               2019年12月27日新疆补稿
              二O二O年一月八日山东定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