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2.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3.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温,调和诸药,炙则温中,生则泻火。 6.白芍——酸寒,能收能补,泻痢腹痛,虚寒勿与。 7.赤芍——酸寒,能泻能散,破血通经,产后勿犯。 8.生地——微寒,能消湿热,骨蒸烦劳,兼消破血。 9.熟地——微温,滋肾补血,益髓填精,乌须黑发。 10.麦门——甘寒,解渴祛烦,补心清肺,虚热自安。 011.天门——甘寒,肺痿肺痈,消痰止嗽,喘热有功。 12.黄连——味苦,泻心除痞,清热明眸,厚肠止痢。 13.黄芩——苦寒,枯泻肺火,子清大肠,湿热皆可。 14.黄柏——苦寒,降火滋阴,骨蒸湿热,下血堪任。 15.栀子——性寒,解郁除烦,吐衄胃热,火降小便。 16.连翘——苦寒,能消痈毒,气聚血凝,湿热堪逐。 17.石膏——大寒,滑能利窍,解渴除烦,湿热可疗。 18.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痈肺痿,开郁除烦。 19.大黄——苦寒,实热积聚,祛痰润燥,疏通便秘。 20.柴胡——味苦,能泻肝火,寒热往来,疟疾均可。 21.前胡——微寒,宁嗽化痰,寒热头痛,痞闷能安。 22.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23.桔梗——味苦,疗咽肿痛,载药上升,开胸利壅。 24.紫苏——叶辛,风寒发表,梗下诸气,消除胀满。 25.麻黄——味辛,解表出汗,身热头痛,风寒发散。 26.葛根——味苦,祛风发散,温疟往来,止渴解酒。 27.薄荷——味辛,最清头目,祛风化痰,骨蒸宜服。 28.防风——甘温,能除头晕,骨节痹痛,诸风口噤。 29.荆芥——味辛,能清头目,表汗祛风,治疮消淤。 30.细辛——辛温,少阴头痛,利窍通关,风湿皆用。 31.羌活——微温,祛风除湿,身痛头痛,疏筋活血。 32.独活——甘苦,颈项难舒,两足湿痹,诸风能除。 33.知母——味苦,热可能除,骨蒸有汗,痰嗽皆舒。 34.白芷——辛温,阳明头痛,风热瘙痒,排脓通用。 35.藁本——气温,除头巅顶,寒湿可去,风邪可屏。 36.香附——味甘,快气开郁,止痛调经,更消宿食。 37.乌药——辛温,心腹胀痛,小便滑数,顺气通用。 38.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 39.枳壳——微温,快气宽肠,胸中气结,胀满堪尝。 40.白蔻——辛温,能去瘴翳,益气调元,止呕和胃。 41.青皮——苦寒,能攻气滞,削坚平肝,安胃下食。 42.陈皮——甘温,顺气宽膈,留白和胃,消痰去白。 43.苍术——甘温,健脾燥湿,发汗宽中,更去瘴翳。 44.厚朴——苦温,消胀泄满,痰气下利,其功不缓。 45.南星——性热,能治风痰,破伤强直,峰搐自安。 46.半夏——味辛,健脾燥湿,痰厥头痛,嗽呕堪入。 47.藿香——辛温,能止呕吐,发散风寒,霍乱为主。 48.槟榔——味辛,破气杀虫,祛痰逐水,专除后重。 49.腹皮——微温,能下膈气,安胃健脾,浮肿消去。 50.香薷——味辛,伤暑便涩,霍乱水肿,除烦解热。 #木棉花超能团# #营养演说家# 关注@上医说健康 ,与中医对话,一起聊点有温度的日常健康话题。 (每天分享更精彩的中医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