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省远古简史》

 广东黄汉光 2020-05-25

《福建远古简史》

据《福建省志》记载:

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有一支早期智人生活在今三明市万寿岩一带生活在洞里,用石器,木棍做工具;以狩猎,捕捞为生,以母系氏族公社为主,进行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

新石器时代,福建沿海陶器的烧制技术已经成熟。原始人用弓箭狩猎和捕捞,用工具搞农业,男人主导社会和经济,父系社会形成。石狮一带,有智人活动遗迹。

夏,商,周时代,以黄瓜山文化为代表,烧制精美的橙黄陶和彩陶,遍布全省。制陶业已走向专业化,原始青瓷和青铜器已经出现,社会出现军事,部落,史称“七闽”时代。

春秋时期,闽越族造船技术高明,并能烧制原始青瓷和纺织葛布。战国时期,闽越族首领自立闽越国并称王。汉代,闽越国亡。(闽越国包括福建、广东、浙江、江西)

晋朝,泰始元年(265),晋江磁灶能制小型日用青瓷器。闽东沿海置麻船屯,该船屯用五板制造海船。

南朝,闽江,晋江流域生产青瓷器,铁器,铜器,金银器等。

梁天监年间(502~519),升晋安县为南安郡,领南安县,兰水县(龙溪)等,辖今莆田,泉州,漳州等地。

陈永定二年(558),印度僧人来南安郡,住延福寺。闽州分为三郡:晋安郡,建安郡,南安郡,州治在晋安郡。

大业三年(607),全闽分为四县:闽县,建安县,南安县,龙溪县,郡治设在闽县。

唐时,武德六年(623),升建州闽县置泉州。元观元年(627),南安县,莆田县归并于泉州,州治闽县(今福州)。圣历二年(699),置武荣州,州治在今晋江市。景云二年(711),改武荣州为泉州(今泉州)。开元八年(720),析南安县置晋江县,为泉州治所。开元二十一年(733),置福建经略使,领福州,泉州,建州,漳州,潮州五州,治所在福州。

贞元八年(792),南安人欧阳詹登进士第,为泉州第个进士。

元和二年(807),《元和国计簿》载,福建是朝迋贡贼收入的支柱。

长庆年间,(821.~824),福建列为产茶区之一。

后唐,916年,闽王在汀州铸铅钱,铜钱,福建第一次铸铅钱。

宋代,皇祐(1049~1054),由泉州太守陆广主持,采用“造舟为梁”技术,建造笋江浮桥。嘉祐四年(1059),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万安大桥(今洛阳桥)。

北宋,元祐二年(1087)十月,在泉州置福建市舶司,泉州港成为正式对外贸易港口。

元祐五年(1090)前,福建海商至高丽贸易是广州,台州和明州贸易次数总和的一倍。

【福建文明简史】

一,《原始社会》

        距今20万年前后,旧石器中期时代,有一支早期智人生活在今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万寿岩一带,他们居住在山洞里,以河床砾石为主要原料,打制出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石器,以釆集,狩猎和捕捞为生。

         旧石器晚期,在三明岩前万寿石,漳州北郊,清流县沙芜乡洞时村狐猩洞,东山及石狮以东海域和武夷山市角亭,城村,宁德市霍童邑坂等地都有晚期智活动。这个阶段的人类已基本上与现代人相似。经济特征仍是釆集,捕捞和狩猎。仍以打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洞穴为栖身场所。

        新石器时代,福建闽南沿海及三明万寿岩,闽江下游一带,陶瓷的烧制技术已成熟,弓箭广泛使用。考古学家认为福建“三明原始人”,“漳州文化”和“昙石山文化”是福建早期文明的开始。

二,《闽越王》

         夏,商,周时期,福建从新石器时代走向青铜时代。以黄瓜山文化为代表,烧制精美的橙黄陶和彩陶。以褐彩陶为特征的浮滨文化分布于闽南九龙江流域黄土仑文化分布于闽江流域。战国时期,楚灭越后,楚国政治文化开始影响福建。闽越族造船技术高明,并能烧制原始青瓷和纺织葛布。秦时,闽越族首领自立闽越国并称王。秦始皇置闽中郡,免去闽越王称号,降为君长。刘邦即帝位后,“复立无诸为闽越王,都东冶(福州府)”。无诸在冶山建城池,作为王都,这是福建第一座城市。

三,《福建郡城》

          建安年间,设建安郡,郡治建安县(今建瓯),永安三年,建安太守王吴蕃在郡治覆船山下建筑郡城,这是福建第一座郡城。天纪年间,吴政权在今闽东沿海制造海船。太康三年,分建安郡,设晋安郡。晋安郡(郡治在福州),统县八:原丰(长乐,福清),新罗(今长汀,龙岩),宛平,同安,侯官,罗江,晋安(今南安,晋江,惠安,莆田),温麻(今霞浦),统户4300。原建安郡,辖七县:建安,吴兴,东平,建阳,将乐,邵武,延平,统户4300。当时,福建人口总数约为56760人。元康年间,八姓入闽,中州移民福建。五代,王审知在福建立国,发海海外贸易。“尽去繁苛,纵其交易”。福州成为“控东瓯而引南粤”的海市,福州在唐末宋初,三次拓建罗城,夹城和外城,辟甘棠港。

四,《宋元时期》

        唐末宋初,泉州:“郡七邑各有城,晋江附郡,内为衙城,外为子城,又外为罗城”。

         宋时,闽江,晋江流域生产青瓷器,铁器,铜器,金银器等。陈永定初期,升晋安郡为闽州,领晋安郡(今福州),建安郡(今建瓯),南安郡,州治在晋安郡。神龙二年(709年),薛令之登进士第,是福建省第一位进士。开元十三年(725年),改闽州都督府为福州都督府,史上首次出现福州。开元二十一年,置福建经略使,领福州,泉州,建州,漳州,潮州五州,治所在福州,史上首次出现福建。贞元十九年(803年),莆田人徐晦中状元,是福建第一个状元。元和二年(807年),福建是朝廷贡赋收入的支柱。会昌五年(845年),福建铸币,史上最早的纪地钱。

        咸通六年(865年),泉州开元寺建造九层木塔。皇祐年间,泉州太守釆用“造舟为梁”技术,建造笋江浮桥。嘉祐四年,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造洛阳石桥。1082年,福州烧制千佛陶塔,高7米,共九层,置龙瑞寺内。元丰六年,福州开元寺铸铁佛,高6米,广4米,重量三十万斤,是中国东南最大金属佛像。元祐二年(1087年),在泉州置福建市舶司,泉州港成为正式对外贸易港口。政和五年,在泉州设来远驿,接待海外各国使者,商人。建炎三年,南宋外宗正司迁至泉州,印花,刺绣,彩绘,缝织技术,传入泉州。绍兴二十一年,泉州太守赵令衿等主持建造安平桥,当时,天下无桥长此桥。元世祖诏行中书省,允许蕃舶往来泉州互市,泉州港海外贸易进入全盛阶段,当年,泉州与一百多个国家贸易,泉州成为元代四大海舶建造基地之一。元贞二年(1296年),福建税粮总数居全国诸省之最。宋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南移,福建空前繁荣。

五,《明朝》

         洪武十八年(1385年),明朝福建共出十一位状元,榜眼十二人,探花十人,进士2320人,科举及第人数居全国前列。

         永乐三年(1405年),郑和率舟师,第一次下南洋和西洋(今印度洋),由福建长乐太平港出发,此次出洋共计27000多人,船317艘,这是史上最大远洋航海船队。永乐五年,第二次下西洋。永乐七年,第三次下西洋都是从长乐出发,大部份水手都是福建人。

        1408年,文莱国王访问福建,这是明代第一位外国国王来访。

        景泰年间(1450~1456年),漳州月港民间对外贸易兴起,此后百多年间,以月港为中心的商业港埠逐渐取代泉州港。当时,月港“海舶鳞集,商贾咸聚”。“农贸杂半,走洋如市;朝夕皆海,酬醉皆夷产”。“四方异客,皆集月港”。“泉漳商民,贩东西二洋,代农贾之利,比比皆然”。嘉靖二年,通洋商人为避广州市舶的税饷,皆从月港出洋。隆庆元年(1567份年),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海禁获准,月港开“洋市”,“贩东西洋”。漳州设海澄县,县治设在月港,当时,月港是我国唯一合法民间贸易港口。福建在月港开海舶税,1572~1594年,月港税饷,占福建百分之五十,被誉为“天子之南库”。由于月港兴盛,一批境外植物品种引进福建,主要有番薯,花生,番石榴,芒果,菠萝,苦瓜,莴苣,蕹菜,烟草等。

六,《清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四月十四日,朝廷批准施琅上书,在台湾设一府,3县(即台湾府,台湾县,凤山县,诸罗县);与厦门合置道官1员,拔兵一万防守。是年,朝廷在厦门设立海关,征闽海关税务。乾隆四十九年,开放台湾鹿港与泉州蚶江对航,准开鹿港通商。乾隆年间,福建历科应试童生达万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十五日,福建近代第一所官立学校~全闽大学堂在福州举行开学典礼。次年,按全国统一学制改为福建高等学堂。

       清代,厦门港以其优越的港口条件,取代了漳州月港。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厦门港口开放,正式开埠,各国纷纷在厦门设领事馆,开洋行,办教堂,厦门逐渐成为“万国租界”。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开放海禁,在厦门设置海关,对外贸易不断增长,岛上人口达14.5万人,成为闽南繁华商业港口城市。福州,厦门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从此,厦门经济,贸易,港口成为福建省最繁荣城市。

        福建经济发展史,与港口兴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港口兴旺城市就发达,港口衰靡城市也跟着萧条。唐时福州甘棠港,宋元泉州刺桐港,明代漳州月港,为福建古代“四大商港”。现代,厦门港为福建省最大商贸港口。

来源:《福建省志》《泉州市志》《南安县志》

2020年5月1日(黄文明  图/文)

更新于 05月0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