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懒惰”是大脑的天性

 zhb学习阅览室 2020-05-25
说起大脑,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
  思维与理性的管理员?控制语言与身体行为的司令塔?抑或是重要事务的记录者?
  可能许多人认为大脑天生勤奋、专一,且具有达成目标的高效执行力。
  事实上,人们过高评价了大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脑天生懒惰,喜欢随大流,且经不起诱惑。
  这种消极的评价正符合大脑的天性。
  例如,缺乏干勁儿的人即使被托付了重要工作,也不会深入思考相关内容,只会采用和以前一样的方式,尽可能轻松地完成工作。
  你可能会感到惊讶,但这个比喻恰如其分。
  很遗憾,人类的大脑生来极其“懒惰”。
  大脑偏爱固定的处理模式,倾向于避开全新的挑战或不熟悉的事务,一有机会就钻空子偷懒。无论是优秀的人还是勤奋的人,其大脑本质上都具有“惰性”。
  大脑为什么喜欢固定的工作流程呢?
  原因之一在于大脑的“高能耗”。
  成年人的大脑大约重1。4千克(相当于体重的2%)。但在能耗方面,大脑竟消耗了人体一日所需能量的20%。
  除大脑以外,其他人体器官均无须消耗如此高的能量。
  正是大脑“高能耗”的特点,才使其养成了“一切尽可能自动处理”的习惯。
  换言之,大脑的“惰性”合情合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