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月清风是故人

 小兔几VS小凶许 2020-05-25

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北角园林路上的狮子林,早已誉满天下,千百年来引得游人如织,热闹不绝。其园东附近的立雪堂,唐寅题写的楹联依旧,上面写着:"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在21世纪的第16个年头,我来到这里,置身斯园,美景绕眼,明月清风无限美,可惜故人已难寻。难寻难忘的还有一段往事,一个家族,如同园林里参天生长的大树,它的根基开创,它的开枝散叶,它的远离与归来,叶落与新生,如烛照夜色,渐渐清晰起来。
这个家族叫贝氏家族。
故事从《吴中贝氏家谱》开始。

【苏州贝氏渊源】

"天南地北英雄客,皆是故乡漂泊人。"任一切烟消云散,总有文字不灭,总有家风不熄,总有家谱永续。贝氏也不例外。翻开《吴中贝氏家谱》第一本,这个家族的来历跃然纸上。苏州贝氏始祖贝兰堂,原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于明朝中叶以行医卖药为生定居苏州。到清朝乾隆年间,由于经营有方,贝氏成为了苏州四富之一。如今的贝氏家族支脉繁杂,据民国时"承训义庄"印制的《吴中贝氏家谱》中记载,贝氏那时已经延续到第16世了。

近代,贝氏一族最为兴旺的支脉,是同为第13世孙的贝理泰和贝润生两支。他们的六世祖是亲兄弟,两人同为贝氏余脉,却都不以医药业成名发家,贝理泰及其子孙被称为"金融世家",而贝润生则被称为"颜料大王"。 贝理泰年长贝润生4岁,两人关系甚密,曾共同为苏州政建和家族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贝理泰,号哉安,生于1866年。其父贝晋恩曾在浙江为官,告病还乡后,与人合伙在苏州一带经营典当、酱园等生意。贝理泰青少年时便中得秀才,20岁时成为苏州府学贡生。在他即将踏入官场时,不幸父亲去世,他只得放弃仕途,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打理父亲遗留下的产业。经过七年的苦心经营,他将家族产业经营得十分红火,并且得以脱身,计划自己的将来。因其极善理财,人品口碑极佳,知县吴次竹很赏识他,聘他为幕僚,掌管赋税和财会工作,人称"钱谷师爷"。

值得一提的是,贝理泰还参与了我国近代金融业、旅游业的发轫。1915年,他协助陈光甫、庄得之创办了上海银行,1917年出任苏州分行经理。他还协助陈光甫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新型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后来又在苏州成立了分社,贝任经理。贝理泰一生兼职很多,曾经担任苏州商会会长,以及救火会、市民公社、红十字会、市公所等社会团体的领导职务,为苏州做了许多有益的公事,深为后人所称赞。

当然,仅凭贝理泰的这些资历,在巨头林立的上海滩是不足以被称为"金融家"的。之所以享得"金融世家"美誉,是因为他还有五个儿子、四个孙子从事银行工作。其中最负盛名的,即是贝理泰的三子贝祖诒。

狮子林与"颜料大王"贝润生

公元1342年,一位法名"天如"的苏州僧人决定为他的老师中峰和尚建筑一座禅堂,即"狮子林"。 明洪武六年(1373年),73岁的倪瓒途经
苏州,参与造园,并题诗作画《狮子林图》,留下一段传奇。330年后,康熙出巡江南至此,见之大爱,赐额"狮林寺",并下诏令
承德避暑山庄进行模仿;后乾隆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真趣"等额匾。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
黄熙高中状元,精修府第,重整庭院,取名"五松园"。至清光绪中叶黄氏家道衰败,园已倾圯,唯假山依旧……

时光变迁,转眼来到1917年,有一人斥巨资买下狮子林并大加整拓,购得园东房宅,增其旧制,周筑高墙,但厅堂轩馆尽用元代旧称。
他用了9年的时间精心修葺,使其真正成为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名园风貌,在中国园林史上留下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他就是被人誉为"颜料大王"的贝润生。

贝润生出自贝氏比较贫寒的一支,自幼丧父,由母亲教养成人,小时候常常缺衣少食,但他奋发图强,用双手主宰自己的命运,靠祖父给的两块银元开创致富。他16岁到上海在瑞康颜料行当学徒,28岁就成为瑞康颜料行经理,从此成为全国知名的"颜料大王",名动上海滩。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海见过世面的贝润生重修狮子林时,也加入了很多时尚元素,比如水泥亭子、西洋画舫,还有现已不存的玻璃天棚。
贝娟琳是颜料大王贝润生的女儿,父亲对其宠爱有加。在她嫁给上海颜料大王吴同文时,父亲贝润生将"远东第一豪宅"绿房子赠予她作为嫁妆。绿房子由匈牙利建筑大师邬达克设计,号称"100年也不会过时"。

不得不提贝润生的遗憾,当年整修后的狮子林,一时冠盖苏城,贝润生原准备将其筹备开放,让更多的人领略其美,但因抗战爆发而未能如愿,让人不胜唏嘘。1945年贝润生病故后,狮子林由其孙贝焕章管理。
1949年后,贝氏后人将之捐献给国家,只有园内巍峨的贝氏宗祠草堂还在记录着这段传奇。这当然都是后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