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天和治河

 文化龙乡 2020-05-25
嘉靖十三年(1534)刘天和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就任不久,河决赵皮寨入淮,谷亭流绝,运道受阻。刘天和发民夫十四万疏浚,尚未奏功,河又自夏邑大丘、回村等集冲数口转向东北,流经萧县,下徐州小浮桥。为研究治河对策,天和亲自沿河勘察,并分遣属吏循河各支,沿流而下,直抵出运河之口,逐段测量深浅广狭。针对当时情况,天和上言:“黄河自鱼、沛入漕河,运舟通利者数十年,而淤塞河道,废坏闸座,阻隔泉流,冲广河身,为害亦大。今黄河既改冲从虞城、萧、砀下小浮桥,而榆林集、侯家林二河分流入运者,俱淤塞断流,利去而害独存,宜浚鲁桥至徐州二百余里之淤塞。”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嘉靖十四年春对河、运进行了一次全面治理,“计浚河三万四千七百九十丈,筑长堤、缕水堤一万二千四百丈,修闸座一十有五、顺水坝八,植柳二百八十余万株”。工程完成后,“运道复通,万艘毕达”,取得显著效果。刘天和治河在疏浚河、运淤积,修筑堤防,加强工程管理等方面,因地制宜采取各种不同措施。而且还主张“筑缕水堤以防冲决,置顺水坝以防漫流”,“施植柳六法,以护堤岸”,“浚月河以备霖潦,建减水闸以司蓄泄”,制定了比较严密的防护措施。刘天和著有《问水集》一书,对黄河演变概况及河道变迁原因有较详的记述和分析,并且较全面地总结了前人河防施工和管理的经验,是明代中后期的重要治黄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