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一年级:让孩子尽快适应入学

 临渊草堂 2020-05-26

文 I 张耀坤

图 I 网络

编辑 I 小张

一凡妈来到咨询室时一脸的着急,她已多次接到老师关于她刚上一年级的儿子的投诉了。

主要的问题包括及不止以下

上课时偶尔会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走动

跟同学讲话、玩

做小动作

听课根本不在状态

开心时举手回答问题很积极,但答对的不多

作业很少会全部完成

有时认真有时根本就不想做作业

等等

小学一年级,对于孩子、家长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很多家长也深有体会:孩子上一年级了,烦恼真多啊!

孩子的内心感受,大家可能并不了解。

在这里先提醒那些还没上一年级的孩子父母,如果有意让孩子提早上小学时,请慎重考虑,特别是男生。

很多小一的家长会面对与一凡妈同样的困扰,也会接到老师类似的投诉,而在家里还会发现孩子不想上学、抗拒做作业、做作业磨蹭、做作业不专心、作业潦草或偷工减料、忘记或少抄作业、不爱思考,并伴有一些情绪表现,如哭闹。

一年级的困扰现象大体可以归为四类:


注意力缺失

不遵守纪律

作业困难

厌学

另外,还有一些非典型性现象,比如人际关系搞不好、破坏性行为和学习困难等。

发展心理学的一些专家将儿童的学习障碍分为四大类,而前三大类占90%学习障碍的孩子都有注意力缺失的现象,这说明注意力问题是非常突出的,在小一的孩子中表现更为明显。

但根据我的咨询经验看,并不是所有的注意力缺失现象都存在原发性的注意力缺失障碍,它跟作业困难、不想上学等一样,可能只是表象,是其他一些问题的结果。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要面对的可以说是全新的压力,而这其实也是每个人一生中要面对的两个主要压力:那就是完成责任和遵守纪律。包括学好上课内容、写作业和考试的责任,也包括按时上下课、上课端坐、认真听课、不许讲话、玩、走动等纪律。而对于承担责任和遵守纪律,大部分人在内心里都是不喜欢、不愿意的,包括成人

然而更重要的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些责任和纪律是全新的,而且是硬性的,是跨越性的。

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大多没有得到足够的要求和训练,没有做好准备,而且,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神经系统和心理发展相对于幼儿(大班)来说,并没有跨越性的发展,其中就包括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水平。

他们无法理解、也无法解决“突然”面对的不喜欢的压力,所以会出现那些现象,我认为是完全正常的,这就是“幼小衔接”的问题。

而其中所说的训练主要包括习惯和能力的培养、方法的掌握、责任和遵守纪律的意识培养等等,包括上下课的活动内容与方法(比如说,肯定极少学校对一年级的新生有规划地进行下课上厕所的训练,那么因为下课贪玩忘了上厕所的孩子,第二节课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还有阅读能力、算术能力、拼写能力、书写能力、做作业的方法与习惯、睡眠与起床的方法与习惯、责任的承担、纪律规则的遵守等等的训练,而这些对一年级的新生都非常重要。

还有更糟糕的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这些行为表现不理解,在孩子本来已经很难受的情况下,还对孩子批评、生气甚至孤立、打骂,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不理解甚至反感、抵触的情绪,这些情绪当然会反过来表现在上课、学习中。

这个年龄的孩子还没有开始发展理性思维,他们会认为是学习、老师、学校让他那么累那么不开心的,如果孩子固化了这种认知,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学习就很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以后孩子在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里要学习好就可能会很困难。

因此,针对刚进入学校学习的一年级孩子,很需要家长花更多的时间和耐心来帮助孩子,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和习惯,学会学习,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遵守纪律、规则的意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如果有注意力缺失的话)。


孩子一旦能适应学校的生活,并轻松完成学业,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就会变得很轻松、很开心。在起点做好,孩子的学习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一帆风顺,以后的学习就不用太操心了。

而对于一年级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就更需要家长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关心、多一点帮助,包括帮孩子找到原因、陪伴孩子、培养训练孩子。

其中特别困难的一点是有关作业问题,这是最让家长和孩子头痛的,学校老师要求家长盯着孩子完成作业,并签名确认。其实,对于一年级孩子的作业,家长陪伴的主要工作是帮孩子学会做作业和检查,养成高效的作业习惯,帮孩子找到解决困难作业的方法,而不是守着不让孩子自由,更不是替代孩子思考、给答案。

如何培养训练那些能力、习惯、方法、意识,是另外的主题,不在这里讲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