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条: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太阳病,外证未解,这个外证指的是我们能看得见的病人表现出来的所有症状。那么太阳病的外证是什么?太阳病的外证就是表证。其实阳明病也有外证。至“外证未解”的'未”字和”不”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吗?表面上看它们好像是一样的,但是《伤寒论》的论述是很严格的。不解的意思是病一点也没好,例如上面讲的”反烦不解者”,这是病一点也没好反而增加了烦。这里(42条)是外证未解,外证未解指的是病情有所减轻,症状有所减少,例如原来有发热39°C、汗出、恶风、脉缓这些症状,服药后体温降到38°C ,汗出减少,怕风减轻,这种情况叫'未解”。或者说汗出、头痛这些症状消失了,但脉还是浮缓,还有发热,这种情况也叫未解。总之病情减轻,病症减少,但是病未痊愈就叫“未解”。 病人的外证没有解,即病没有完全好,脉见浮弱。脉浮弱即是我们所讲的阳浮阴弱,轻轻一按脉见浮,使劲一按脉见软弱。经曰“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因为发热、汗出,所以脉见浮弱,这种情况“当以汗解”,即用发汗的办法治疗。那么用什么发汗呢?“宜桂枝汤”,还是应该用桂枝汤来发汗。 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主要讲了临床遇到药后病情减轻了的病人时,我们应该怎么去治疗,是应该继续服用原方还是把药加减一下?或者换方子?这必须得有一个办法,而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还用原方,适当加减一下”。“宜桂枝汤”的'宜”字就是告诉我们,药的份量和药物可以做适当的调整。我举个例子,如果病人汗出变少,我们应该少用什么药呢?有人认为应该少用点芍药,因为芍药具有敛性,还具有和血液的功能,那么是不是这样呢?桂枝汤当中的芍药起了和血的作用,它可以防止血液损失过多,所以桂枝汤中有芍药,发汗而不伤血液,因此病人如果出的汗变少,我们就少用点芍药;如果病人现在汗止了,但是表证还没好,我们应该多用点什么呢?这种情况应该多用点桂枝和生姜,因为桂枝和生姜都有辛辣的味道,辛味具有散的性质。如果汗不出,表证还没好,那病从哪里出去啊?所以我们可以把辛味的桂枝和生姜用量适当增加,加强发散的作用;如果病人的胃较热,干呕较严重,那我们要加什么、减什么呢?这种情况应该增加甘草的用量,增强它和中的功效,或者增加生姜的用量。总之应该往这方面想办法,这就是“宜”包含的意思。如果我们对这个方子整体认识了,知道方中每味药的好处和坏处,我们自然就理解了“宜”字的含义。如果对这些认识不清楚,我们怎么去加减、化裁呢?这就是用这个方子的方法。 现在我们又进一步推广了桂枝汤的使用范围,具体要推广到什么程度呢?要推广到我们治太阳病时,如果病人病情减轻但没全好的时候,我们要懂得用它来善后和把病治好。这是桂枝汤的第五个用法:太阳证已经减轻了但没完全好,用桂枝汤治疗。刚才我们讲的针药并行是桂枝汤第四个用法:病重药轻的时候针药并行,先用针灸,然后用桂枝汤。再往前我还讲了桂枝汤的三个用法:一个是治中风;一个是治太阳病;一个是治伤寒反复或没完全好的情况。所以对桂枝汤已经讲到了五种用法。 - 全文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