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是大肠代谢的食物糟粕。食物通过饮食进入胃内,经过腐熟后送入小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以后剩余的糟粕送入大肠,经过大肠浓缩以后形成粪便,通过直肠排出体外,形成大便。直肠是人体浊窍,为阳,与脑、肺、心、胰四个系统通气,也就是这四个系统功能异常都可以直接引起大便异常,脑、肝、肾、胸四个系统则可以间接引起排便异常。 从消化道结构看: 整个消化道的胃、小肠、大肠、直肠、卵脏、脑脏、肾脏、胰脏、肝脏、心脏、肺脏都可以影响大便的形态。在中医理论中,这些器官都藏于人体体腔之内,属于里的范畴,所以凡大便之变化都可以归结在里病范畴,有些是表邪入里,有些则是正气虚弱邪从内生。中医八法中有“下”法,《伤寒论》则有“误下之”的情况,也就是什么情况用下法,什么情况不用下法,通过下面各种情况分析可以获得更清晰认识。 一、正常大便 1 性状:条状软便不粘连。 健康的大便多呈条状软便,在便池内不粘连,能浮在水面,水冲即净。煳状、没有干结成块的大便也属正常。食物蛋白质高时,大便会偏硬,近似黏土;碳水化合物高时,大便则偏软或成煳状。 2 颜色:黄色或黄褐色。 正常大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摄入奶制品,大便多为淡黄色;吃较多绿色蔬菜时,大便会偏绿;吃肉较多,大便为棕黄色;吃猪血、猪肝,或服用某些中药时,大便发黑。 3 气味:带有微臭。 由于细菌分解产生的粪臭素等,正常大便是微臭的,爱吃肉的人气味会重一些,素食者味轻。如果臭得难以忍受,可能有健康问题。刺鼻酸味、烧焦味都可能由消化不良引起;腥味,则可能意味着消化道出血。 4 数量:次数和习惯:排便次数和习惯因人而异,每日一次、晨起排便者居多。一般而言,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1~3天排便一次不算便秘,一天排便不超过3次不算腹泻。每日一次,晨起排便最佳。 5 排便感觉:能在1~2分钟内自然、通畅地排出,整个时间不超过5分钟,便后觉得轻松,没有残留便意,就是正常“畅便”。 二、腹泻类 腹泻类主要以虚寒为主,有脾胃虚寒、脾肾两虚、肝脾不调等情况。另外,外感湿热也会引起腹泻。 1 泄泻: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或饮食所伤,食物中毒,痨虫或寄生虫积于肠道,或情志失调,肝气郁滞,或久病脾肾阳气亏虚等,均可导致。 2 便溏是指大便不成形,形似溏泥,俗称薄粪。与腹泻不同,一般排便次数可不增多,也可次数稍有增多;大便排泄不畅,或有排不尽的感受为大便粘滞不爽。两者可单独存在,有时也可交替发生。便溏的临床表现为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 3 溏结不调:多因肝郁脾虚,肝脾不调所致。若大便先干后稀,多属脾虚。 4 下利清谷:指泻下的粪便如清水,伴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无粪臭味,并有恶寒肢冷、神倦脉微等脾肾阳虚症状。病久体弱者见之,多属脾虚、肾虚;新起者多为食滞胃肠。 5 上吐下泄:《伤寒论》说:“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6 里急后重:指便前腹痛,急迫欲便,便时窘迫不畅,肛门重坠,便意频数的症状。常见于湿热痢疾。责之湿热之邪,现代医学认为是痢疾杆菌。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7 大便滑脱:严重时大便失禁。分成三种情况: 7.1 寒邪伤中,表现为大便失禁,排出粪便稀薄如水,病程短,兼有饮食不思,或腹胀肠鸣,或恶寒骨楚(痛苦)。舌苔白,脉沉或浮。病因病机:寒邪内阻,中焦运化失司,肠道传化失常。故大便失禁,排出粪便稀薄如水。宜温中散寒。 7.2 脾肾阳虚,表现为大便失禁,排出粪便溏薄,无恶臭气味,病程多较长久,兼有形体瘦弱,面色咣白或黧黑,四肢不温,两足浮肿,小便清多或遗尿。舌淡嫩,脉沉细无力。病因病机:命门火衰,脾阳衰弱,阳气不足,大肠虚精。如果每天早晨3:00~5:00时即起床大便,比正常大便早一个时辰,称为五更泻。培补命门之火。 7.3 大肠虚寒,表现为大便失禁,排出粪便稀烂无恶臭气味,常兼饮食少思,神疲乏力,脱肛不收。舌淡苔薄白,脉弱。病因病机:久泻而阳虚,大肠虐寒,传送约束无权。宜温中散寒,涩肠止泻。 三、便秘类 便秘类主要以实火为主,如:胃肠积热、热结大肠、湿热蕴结等。当正气不足时会无力排便,也引起排便困难,同样是肝脾、脾肾、脾肺等交互作用导致便秘。 8 便秘:胃肠积热,或阳虚寒凝,或气血阴津亏损,或腹内癥块阻结等,可导致肠道燥化太过,肠失濡润,或推运无力,传导迟缓,气机阻滞而成便秘。 9 大便艰难:大便艰难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便艰涩难下而言。 9.1 大肠热结便难:便下艰难,粪便干燥或呈颗粒状,腹部胀满,或胀痛拒按,面红耳赤,烦躁口渴,小便黄,舌干苔腻或黄糙,脉沉实有力。此型以泻下清热为主。 9.2 湿热蕴结便难:排便困难,粪便粘浊垢腻或先硬后溏,或腹泻与便结交替出现,少腹坠胀,脘痞胸闷,身重,口苦,不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脾虚生湿,重在调节胰系统。 9.3 脾肺气虚便难:排便艰涩不爽,努挣难出,汗出气短,甚则喘促,精神疲惫,肢体倦怠,少气懒言,语声低怯,小腹空坠,或有脱肛,舌质胖嫩或边有齿痕,脉虚无力。此型以补中益气为主。 9.4肝脾气滞便难:排便艰涩,窘迫后重,欲便不得,矢气较多,得矢气腹部舒松。胁肋胀痛,精神抑郁,嗳气频作。妇女则经前乳胀,脉弦或沉弦。此型重在调肝。 9.5 脾肾阳虚便难:多见于老人,排便艰难,粪便干燥或呈普通便。形寒怯冷,精神衰惫,腰膝痠软。小便清长,夜尿增多,或尿后余沥难尽,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润,脉迟或沉。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应注意培元固本。脾肾阳虚宜脾肾同调,导致五更泻重在调肾,导致便难重在调脾(胰系统)。 9.6 阴虚血亏便难:大便艰涩难行,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苍白,或午后潮热,两颧发红,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肝藏血,阴血亏虚便难应注意调理肝脏。本症和便秘不同,其主要区别有三:本症大便尚能自行排出,只是排便困难,一般间日一次。大便秘结排便间隔时间在数天以上,不经治疗难以自行排便;本症粪便一般不太干燥,也有的患者粪便干结如枣如粟,而秘结大便必然干燥坚硬;本症虽几天不大便,但腹部少有所苦,大便秘结腹部症状比较明显。 10 大便不爽:泻下如黄糜而黏滞不爽者,多因湿热蕴结大肠;腹痛欲便而排出不爽,抑郁易怒者,多因肝郁脾虚;腹泻不爽,大便酸腐臭秽者,多因食积化腐,肠道气机不畅所致。 四、其它 11 大便下血 11.1 若血色暗红或紫黑,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者,谓之远血,多见于胃脘等部位出血。 11.2 若便血鲜红,血附在大便表面或于排便前后滴出者,谓之近血,多见于内痔、肛裂、息肉痔及锁肛痔(直肠癌)等肛门部的病变。 11.3 大便脓血,即:大便中含有脓血。多见于痢疾和肠癌。 12 肛门灼热:多因大肠湿热,或热结旁流,热迫直肠所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