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母都该看看!警惕家庭教育中的自尊陷进

 九州君子好人 2020-05-27

“大家都买,不买是傻瓜”、“人人都来玩,不玩才怪”、“别人用着很不错,你不试试?”这些我们常听到的话语是不是很刺耳?当你不喜欢某件东西,而卖家用类似话语“刺痛“你的神经时,这种难受的感觉更加让人头皮发麻,只想赶紧躲开。如果这时候你抱着看一看、试一试的心态站着不走,那么你就掉进了卖家设置的“自尊陷阱“,这是营销的一种手段。人都有维持高自尊的内在动机,当一个人的自尊受到侵害时,人们通常会为了保护自尊而采取行动。营销者通过告诉你别人都觉得好,别人认为值得购买,而若是你不想买、不想用,那么就很容易使你感到自己跟别人不一样,让自己感到不被他人接受,这种降低自尊感的策略促使人们为改变自我在他人眼中的价值而行动。

除了我们经常被营销者的降低自尊策略纠缠,我们的孩子在其成长过程中,也深受“自尊陷阱”的折磨。最经典的莫过于“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你看看谁谁的儿子多争气,你呢!?”

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便是对孩子进行了自尊攻击,试图通过羞辱孩子使其发生改变。通常其影响都是不好的。即使孩子暂时发奋图强,拼搏上进考上了好的学校,那也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

那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尊”呢?

1.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父亲对孩子自尊极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如孩子在遇到危险时,父亲说,孩子,别怕,爸爸在这,孩子就会很稳,自尊极就会慢慢发展;

2.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去尝试接受挑战,当孩子经历成功后,会获得自己有能力,能做到的自尊感,将来做事更积极、更主动,更愿意参与;

3.发自内心的爱孩子,接纳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真正理解、体谅他们,才能做到无论自己的孩子什么样,都能在内心给他一个位置,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感受到父母的爱,让孩子感受到爱后,孩子才会有安全感,对外面的世界有能力去体验和尝试,并觉得我是很棒的,我是有能力的。这里“很棒”的意思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被爱的,不管他做什么,不管成功或失败。

4.尊重孩子,只有在尊重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才会知道如何去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发展良好的自尊心;

5.积极正面地回应孩子的需求和情感,特别是在孩子让你生气时,在他们看上去最不可爱的时刻,往往是他们最需要你的爱的时刻,这时候不能发怒,也不能不理孩子,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们做的事满足父母的条件时,父母才会爱他,这样不利于发展孩子的自尊;

6.不要用惩罚来教育孩子,而是要通过神入、同理来体会、领悟孩子犯错前后内心真实的感受,在同理的前提下再去规范和指导孩子的观念和行为,避免惩罚破坏孩子自尊的建立;

7.帮助孩子从失败中获得成长和进步,让他明白没有失败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失败后要看清失败的原因,并知道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解决,从而减小孩子失败后的失败感,发展良好的自尊。

​孩子的自尊心根植于父母没有附加条件的爱——“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做什么事情,我都爱你”。当父母完全接受他们的孩子,他的优点和缺点、他的脾气性格、他的能力大小,这个时候作为孩子是收益最多的。因此,请做父母的用爱包容孩子,经常拥抱他,亲吻他,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另外别忘了告诉他你有多爱他。当父母必须修正孩子的行为时,要清楚地告诉他,是他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不可接受。例如:应该说:“你这样推嘉宝可不好,他可能会受伤的。以后别再推别人了。”而不要说:“你真淘气!你怎么就不能乖一点?”

相比较明显的自尊攻击,羞人于无形的糖衣炮弹才像是正宗的“自尊陷阱”。

“嗯,你真漂亮!”

“你家娃儿真聪明”

别人夸奖你的孩子,明面上把孩子捧得老高,潜在地也使孩子身临高处不胜寒,一旦跌落,摔得比谁都惨。捧杀害人于无形,比棒杀更难对付。作为孩子家长,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初期,让他观察自己、了解自己,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肤色、发色等有形易懂的开始,到认知自己的思想精神、道德品质、能力兴趣等无形的自我,使其心智获得成长,自我概念得以初步建立。一个自我概念良好的幼儿,能够对生活中虚假的夸赞和羞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拒绝,从而保护自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