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州广水文史:马坪镇会馆桥,你知道吗?

 云深不知处藏书 2020-05-28

2015年出版的《湖北古桥》一书,这样介绍会馆桥:“马坪桥,位于随州市广水市马坪镇南街。又名会馆桥。单孔尖拱石拱桥。东西向跨府河小支流。清代由江西迁居的马坪商人所建。拱券纵联砌筑。长14.3米,宽3.35米,孔跨4.83米。桥面两侧设石护栏。坐标N:31°35′41.5″,E:113°33′24.0″。”该书所记会馆桥概况,只是当下流传较广的一种说法。

随州广水文史:马坪镇会馆桥,你知道吗?

马坪桥之名,始见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应山县志》,主纂者颜木是马坪人。若会馆桥即马坪桥,那么此桥不应建于清代。1998年会馆桥被列于广水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建筑类,2015年出版的《广水市志》叙称:“会馆桥,为明清古桥,在马坪南街口。”会馆桥建于何时,该志未下定论。

观音阁紧邻会馆桥,由马坪陈氏家族施地修造,建成后立有碑铭,且保存至今。《观音阁碑》记载:“此地中有路埂一条,厕屋坐落下街楼外桥头。”这里所说的桥,就是会馆桥。《观音阁碑》立于清光绪二年(1876),则会馆桥之建,当不晚于是年。成书于清同治十年(1871)的《应山县志》,卷首录有释满泉绘制的“军山环秀”图。图中可见宽广的河面,收起风帆的小船,一路从大河(府河,马坪段称马坪港河)河口转东,经军山南麓顺流驶进小河(府河故道),抵达马坪港的场景。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湖北农务学堂日籍教习美代清彦考察鄂西北农业,来到应山。在城中陕西会馆内,他发现了《公议布帮条规碑》,并将其录入《鄂省西北部农业视察记》一书。考察碑文,可见当时应山县布业之盛。史料记载,清咸丰初年,太平军占据江浙地区,交通阻塞,陕西布商便来湖北大量收购土布。陕西布商在德安府收购的土布,多输向陕西、四川,经府河上溯至汉水,运至陕西汉中等地。应山之外,陕西商人还在马坪港镇、随州厉山镇建有陕西会馆。因此,应山县土布多在马坪港装船水运。坊间流传,马坪陕西会馆就在会馆桥边,该桥因此得名。如会馆桥确由陕西商人修造,则不早于清咸丰元年(1851)。

《湖北古桥》所述会馆桥“清代由江西迁居的马坪商人所建”也有其源头。明清时期,特别是在清代,大量江西移民来到马坪港。由于府河的变道,马坪港在清初逐渐繁荣。立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的《铁柱寺碑》显示,乾隆中晚期,马坪港商户至少已有40余家,且多为江西移民后裔。坊间流传,马坪港有江西会馆,当建于清代。会馆桥也可能为江西移民后裔中商人所修筑,而在康乾年间修造的可能性最大。

峰子山泉(原名鹅颈泉)在马坪港东北4里外。泉水自西南流为清水河。河水清澈甘甜,港镇居民多在此汲水,故又称吃水河。清水河在镇东蜿蜒北折,横穿集镇,在会馆桥西汇入小河。清同治初年,马坪港筑砦城,城墙北面绕山,三面绕水,清水河、小河自然形成护城河。砦城有小东门,正对会馆桥。2004年以前,会馆桥仍保有原貌,条石铺就的桥面印有深深的车辙。2004年,马坪镇开展小河治理行动,桥体加固,桥面铺以灰土,便于车辆通行。(胡艳涛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