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作为六朝古都、五朝帝都,历史文化悠久!老北京人有句话:“京城里最不缺的就是王府,但凡你去城市中心逛一逛,稍微一打听,不多远的地方肯定就有一处王府遗址。” 这么说当然有点夸张的成分,但也足见王府数量的众多。今儿咱们就来盘点一下北京城十大王府。 一、恭王府 恭王府位于西城区柳荫街,是清代最大的一座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恭王府不但规模宏大、位置优越、而且布局讲究、极其奢华。总占地约6万平方米的恭王府,本是乾隆宠臣和珅的宅邸。当时红极一时的和珅看中了什刹海附近这块“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的风水宝地,斥巨资打造了这座宅子,据说房屋的梁柱都是金丝楠的,如今每一根儿柱子就价值连城,整个儿宅子得值多少钱? 和珅死后,嘉庆的同母弟永璘“爱和府不爱江山”:皇位不跟你争,和珅的宅子得归我。清朝后期,此地又成了恭亲王奕訢的家,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府邸和花园两部分组成了庞大的建筑群,有各式建筑景观30多处,格局讲究,气派非凡;加上悠久的历史,而且恭王府有三绝:西洋门,大戏楼,还有康熙御笔、号称天下第一福的福字碑。 二、雍亲王府 雍亲王府位于北城安定门里,即现在的雍和宫。清初这里是太监官房,康熙时建府,赐予四子爱新觉罗胤禛,称雍亲王府。雍正登基后改为行宫、称雍和宫;乾隆九年改雍和宫为喇嘛庙。 皇帝登基前住过的地方或出生地被称为“潜龙邸”或“龙潜福地”,由于乾隆也是在这儿出生的,一座王府出了两位皇帝,所以雍和宫才是“正宗”潜龙邸。加上雍正死后在这儿停灵,所以雍和宫的主殿才能与故宫一样使用黄色琉璃瓦顶。这也是清朝中后期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同时您要知道,雍和宫虽然也占地六万多平方米,拥有房屋六百余间(按说比恭王府大,但它现在已经不叫王府了),但这只是原雍亲王府规模的一半儿;因为雍正即位后,将府邸的一半改为黄教上院,另一半作为行宫,后行宫为火所焚,如今的雍和宫是上院改的。雍和宫也有三绝:五百罗汉山、檀木大佛和楠木佛龛。 三、醇亲王府 醇亲王府有两处,南府在西城太平湖洞里,原是荣亲王府;北府在后海北沿,是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纳兰明珠、永瑆的宅邸。1872年醇亲王奕譞成为宅子的主人,醇王府的名称也是由此得来。 醇亲王府曾出过两个皇帝,一个是在南府出生的奕譞的儿子光绪皇帝,另一个是在北府出生的奕譞的孙子宣统皇帝。光绪皇帝和宣统皇帝是清王朝最后的两个皇帝,可以说醇亲王府见证了大清王朝的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南府改作他用,即如今的中央音乐学院;而北府则分成两部分,府邸是国家宗教事务局,花园是宋庆龄故居。 四、礼王府 礼王府位于西黄城根南街7号、9号,明代曾是崇祯皇帝外戚周奎的私宅。清朝入关进驻北京之后,此地为礼亲王、清太祖次子、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所有!此处却并非最初的代善居所,而是其孙杰书袭爵后择址新建的(最初的礼王府在哪儿还真不清楚),时称康亲王府;直到清乾隆四十三年,杰书曾孙永恩袭爵,恢复封号礼亲王,这里才真正成为礼王府。 由于代善是开国元勋,功劳太大、地位太高,因此礼王府的级别也非其他王府可比,不但占地广阔,而且规模雄伟。原礼王府南起如今的大酱房胡同,北至颁赏胡同,占地约30公顷(一公顷1000平方米,多大您自己算得了)。宅子共分三路,院落深邃、重门叠户是礼王府的一大特点,堪称“广厦万间”,因此老北京流传一句话叫“礼王府的房”。 时至今日,礼王府大部分为国务院事务管理局使用;中路主体建筑大多保存,东路北部有几个院落尚存,西路大部分建筑已拆除,总体保存还算可以,只是不像恭王府一样对外开放。 五、豫王府 “礼王府的房、豫王府的墙”,这是老北京流传的一句话,意思是礼王府房多,而豫王府的墙高。豫王指的是努尔哈赤十五子多铎,和礼王代善同父异母,也是清朝“从龙入关”的开国元勋、同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所以豫王府的级别并不比礼王府低多少,也是清初最大的王府建筑之一。 豫王府位于东城区帅府园东口,与礼王府一样也分三路,房子也不少,只是院墙比一般王府都高。这是因为豫王多铎是多尔衮的亲弟弟,多尔衮与顺治的“恩怨情仇”,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多尔衮死后,多铎受到牵连被降了爵位,直到乾隆年间给多尔衮平了反,其后人才恢复豫亲王爵位。 当时乾隆喜欢下棋,总去找第四代豫王对弈,互有胜负,乾隆对他也自有赏罚;结果有一回打平了,乾隆说:“这回不赏你,也不罚你,朕准许你把府墙加高三尺!”小豫王很高兴,以为这是对恢复豫亲王爵位后的恩赏,因为府墙的高低也是级别的象征。其实他不明白,皇帝对他们家还是不放心,加高围墙实际上是把他禁锢得更严实了,告诉他:别以为恢复了爵位就得意忘形。 豫王府虽然早就“不存在”了,但有个地方大名鼎鼎“北京协和医院”,那就是豫王府改的。 六、睿亲王府 这位睿亲王对清朝来说可了不得了,可以说是“功高盖主”啊!他就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朝开国第一位真正的“皇帝”,被顺治称为皇父摄政王的多尔衮。多尔衮的睿亲王府离皇宫非常近,就在故宫东边儿的南池子大街68号。 此地原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为他的爱孙朱瞻基建的皇太孙宫,称为洪庆宫,也叫东苑;朱瞻基继位后对东苑进行大规模的扩建,改称南内、南城、或南宫;满清入关时,带兵打破北京城的、正是多尔衮,后来南宫经过改建,就成了他的睿亲王府,由于他是摄政王,大权独揽,所以那时候最“热闹”的不是紫禁城,而是这儿,因为群臣奏事不去皇宫,都来睿王府;多尔衮死后,睿亲王府没人住了(他也没有继承人)。 康熙三十三年,皇帝下旨将睿亲王府改建成玛哈噶喇庙,乾隆二十年重新修葺扩建,并赐名普渡寺。民国时期,普渡寺改为小学,解放后成了居民区、拆毁严重,近年来随着腾退和修缮,部分建筑恢复了样貌、并对外开放。北京税务博物馆就曾开在普渡寺、也就是曾经的睿亲王府里。 七、庆亲王府 庆亲王府位于西城区定阜街3号,是清末再封庆亲王奕劻的府邸。清末时,奕劻是王公中的首富,曾经独揽朝政。此处原是道光朝大学士琦善的宅第,后因琦善擅许割让香港获罪,被逮捕查办并籍没家产。 咸丰初年,奕劻迁到闲置的原琦善宅,当时他的爵位是辅国将军。光绪十年,奕劻晋封为庆郡王,按王府规制对住宅进行了改建,此宅才改称王府;10年后,奕劻又晋庆亲王,又过14年,更得到世袭罔替的恩赏,成了清朝第十二位铁帽子王! 王府建筑分3大部分:中央是主要殿堂,现只余后寝1座;东部也已改建;现只西部尚基本保存完整。西部是王府的生活居住区,有三组并排的院落。最后是一座二层楼,俗称梳妆楼或绣楼。 现存三组院落,各有大门出入。1949年后,京津卫戍区司令部设此。现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不对外开放。 八、淳亲王府 淳亲王指的是康熙第七子淳亲王允佑,他的府宅位于东城区东交民巷正义路西侧五号院。允祐于雍正元年晋封淳亲王,此府是他在受封郡王时建成的,升级之后有所增建。 原府邸街门面临御河(也称玉河),其建筑布局分为三路,中路是宫殿式绿琉璃瓦顶建筑,前为宫门五间,大殿五间,后为院落和配房。咸丰十年,王府被洋人占了,成为英国使馆,所以最后面的楼房是英式的,为英使馆占用时期所建。如今的淳亲王府保存相对完好,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不过在公安部院内,无法进去参观。 九、孚郡王府 孚郡王指的是咸丰皇帝的九弟:奕譓,受封时他才六岁。此地原为怡亲王府,不过是二代怡亲王府。第一代怡亲王是与雍正关系最亲密的十三弟胤祥,因为康熙在位时“九子夺嫡”,只有胤祥支持胤禛。雍正登基后封胤祥为怡亲王,并在今王府井新东安商场东侧为他建怡亲王府,胤祥病重将死时,雍正亲去探视,但未及见到最后一面。 胤祥死后,雍正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并将怡亲王府改建为贤良寺。后来,胤祥之子弘晓继承王位、做了第二任怡亲王,雍正又为他在朝阳门内大街另建了一座规模颇大的新王府。再后来,咸丰死后慈禧掌权,强令位居“八大顾命大臣”之首的第六任怡亲王、胤祥裔孙载垣自缢,并剥夺了他的王位和王府。之后不久就赐给了奕譓,始称孚郡王府,因奕譓是道光帝第九子,故俗称“九爷府”。 孚王府最大的特点是有着纵九横七63颗门钉的大门,以及门口比天安门前的那对还要高大的石狮子。孚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坐北朝南,分东、中、西三路,中路有银安殿,左右各有配楼,后殿,后寝,后罩楼。西路跨院为王府生活居住区,东路院是府库、厨厩及执事侍从住所。王府布局结构严谨规范,保存较为完好,只是门口挂着很多单位的牌子,并不接受参观(那个挂牌的门口挺大,但那并非王府正门)。 十、涛贝勒府 有人会问了,这不是座贝勒府吗?跟王府差着行市呢?其实不然,这的确是座王府。涛贝勒指的是爱新觉罗.载涛。对于晚清名臣来说,载涛虽不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那样有名儿,但也是有一号的人物,他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清廷新设禁卫军时,他是专司训练禁卫军大臣;赴英国做过专使大臣,当过蒙古镶黄旗都统;清廷覆灭后在张勋复辟时做过禁卫军司令,1918年被徐世昌任命为将军,1931年被国民政府聘为国难会议会员;建国后曾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等职务。 涛贝勒府在柳荫街27号,原是康熙第十五子允禑的宅子,允禑的爵位是愉恪郡王,道光年间又作为钟郡王奕诒的府邸,所以这里先是愉郡王府、后叫钟郡王府。载涛就是奕诒手中继承的府邸,然而他并非奕诒之后,而是奕譞的第七子,只因奕诒早丧、无子,过继过来的。 载涛也是那时承袭的贝勒爵位(奕诒的爵位不是世袭罔替,所以不能袭郡王爵),15岁的载涛迁居郡王府后,从此改称涛贝勒府。其实后来载涛也加封了郡王爵位,只不过人们习惯了叫他涛贝勒,所以涛贝勒府的称呼才保留至今。1925年,载涛迫于生计将贝勒府租给罗马教廷天主教会,作为创办公教大学的校舍,1927年更名辅仁大学;1929年,载涛把府南马圈和花园前空地出售,建起了辅仁大学主楼,府北部改为辅仁大学附中,也就是北京十三中的前身。 如今的涛贝勒府主体建筑尚存,还有古建约1000平米,《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宋氏三姐妹》等多部影视作品都曾在此取过景。 |
|
来自: CHAOYANG3901 > 《古都北京》